极客网·极客观察(朱飞)10月22日 从物联网启航之地,到物联网领航之城,如今享有“物联网之都”盛誉的无锡,正在打造“车联网第一城”。伴随着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隆重举行,无锡“车联网第一城”的最新面貌也呈现在我们眼前。
车联网(C-V2X)的概念源于物联网,即车辆物联网,是以行驶中的车辆为信息感知对象,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X(即车与车、人、路、云服务平台)之间的网络连接,提升车辆整体的智能驾驶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高效的驾驶感受与交通服务,同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社会交通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并进一步提升整个智慧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来自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消息显示,当前无锡全市1720个路口都运用车联网技术升级改造了路侧感知设备,从而实现了“路”的信息与“车”的信息及时交互。在这些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的支撑下,无锡正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级C-V2X车联网,开展自动驾驶微巴接驳、自动驾驶物流与配送、智能网联公交等一系列车联网相关的探索与实践,并率先形成了规模商用。
正如有报道指出的那样,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无锡以整座城为“实验室”,推进车联网发展,构筑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目前无锡已集聚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核心企业近200家,核心产业规模逾350亿元,大踏步行走在成为“车联网第一城”的康庄大道上。
自动驾驶微巴:
无锡已形成全国最大规模自动驾驶微循环接驳体系
在所有车联网应用中,老百姓最能感知的,可能莫过于自动驾驶。为此早在今年3月,无锡市就在经开区正式投运了首批智能网联微型巴士。这些自动驾驶小巴不仅能360度观察周边人流车流,还能提前至少50米识别前方路况,自动接收道路灯柱发出的避让警示。
首批智能网联微型巴士运行成功后,无锡市全面落地自动驾驶接驳的微循环体系,车城智联、航天大为、轻舟智航等企业积极响应,累计投入60多辆自动驾驶微巴,运营12条路线,覆盖锡山区、经开区100平方公里,联通地铁站点、高等院校、产业园区、居民小区、商业综合体等热点区域,辐射超过50万的常住人口。
数据显示,自投运以来,这些专线的安全运行运营里程已经超过200万公里,接驳了数万人次,已形成全国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微循环接驳体系。同时在运行中,逐步衍生出“定制巴士”、“拼车巴士”等创新模式,逐步融入、优化现有公交体系,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出行生活,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智能和便利。
自动驾驶物流与配送:
无锡已构建覆盖街头小巷、园区内外的无人运输体系
除了载人的无人驾驶微巴,载物的自动驾驶物流与配送车,在无锡街头也已随处可见。京东、顺丰、新石器、白犀牛、九识等电商或低速无人装备企业,已经在这里形成了成熟的商业化末端配送模式,超150辆低速无人装备,已在无锡的大街小巷奔流不息,协助快递小哥将快递包裹更快更高效地送达。
除了这些街头的“小个头”自动驾驶物流配送车,在无锡企业工厂等相对封闭的场景,我们还能见到更多“大块头”的自动驾驶物流卡车。比如早自2021年起,在无锡佳利达园区场景,友道智途就参与了无锡市首个园区末端物流自动驾驶专线的建设,实现了从智能制造工厂到智慧仓库的全程智慧供应链闭环。
就在本届物博会期间同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无锡)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友道智途又正式启动上汽大通无锡工厂入场物流转运场景的商业化运营测试,让自动驾驶技术成功“驶入”工业园区周边物流应用场景,使车辆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下,可满足循线行驶、拥堵跟车、换道绕行、路口行驶、主动防撞、装卸作业、倒车调整等功能需求,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提升运输效率,进一步利用自动驾驶技术赋能工厂物流数字化转型。
而除了自动驾驶微巴、自动驾驶物流与配送车外,在无锡街头,你还能偶尔看到车头装有多个“扫把”稳步前进的无人扫地车。这些无人驾驶环卫车辆能够自动唤醒、自动泊车、自动清扫,并将垃圾送到指定中转站,正在替代人力呵护城市卫生。
智能网联公交:
车联网加持提升公交车辆行驶安全和通行效率
除了以上新兴业务场景外,针对市民出行最常用也最“古老”的交通方式之一的公共汽车,无锡也积极利用车联网进行升级改造,并在全市开设了10条公交优先道路,覆盖28个重要路口,公交路口平均等待时间缩短36.1%,平均停车次数减少25.5%,以智能网联公交让城市交通出行更安全、更舒心。
无锡的智能网联公交可实时接收"鬼探头"、行人穿越预警、盲区预警、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事件信息,提升公交车辆行驶安全和通行效率。同时,通过网联通信技术对公交车辆提供"绿灯延长、红灯早断"等交通信号优先通行服务,还可减少公交车辆红灯等待时间。
此外,智能网联公交还可通过站节屏为乘客提供到站提醒、交通拥堵和绿波车速引导等出行信息服务;通过公交 LED 尾屏显示,为后续车辆提供车头行人穿越影像和前方路口红绿灯灯色提醒等服务。
“路-网-车-云”全面协同:
无锡高质量布局铸就商业化领先车联网
从“物联网之都”到“车联网第一城”,无锡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秘诀是什么?就在本届物博会期间,无锡接连举办了两场车联网主题论坛,包括第四届中国(无锡)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无锡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答案在与会领导嘉宾的分享和探讨中,逐渐浮出水面。
一方面,精心织网。考虑到车联网是跨信息通信、汽车、交通等领域的交叉新兴技术,无锡市作为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所在地,依托在物联网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产业集聚方面的“先发优势”,在全国较早实现了“路-网-车-云”全面协同的C-V2X技术路径及落地验证。
首先,无锡依托首批“千兆”城市建设和全省领先的5G覆盖密度和网络质量,结合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和IPv6规模部署,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车联网城市级C-V2X网络,完成了全市1512个路口的基础升级改造,856个路口的中级智能化改造,100多项信号灯在线导航、危险预警、路口协同起步等车联网功能性应用场景的部署,并在超50平方公里的区域完成了高级智能化升级改造。
其次,无锡市从“云-管-端”三个层面重点开展技术攻关,搭建了车联网大数据中心、交管数据交互平台、V2X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交通路况诊断与信息发布平台等“一中心三平台” 的车联网系统架构,全面打通了交管、车辆、出行服务等领域的横向数据交互,形成了国内最齐全、最完备的交管信息接入。
再次,为全面适应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的需要,无锡市开放了全域城市道路、2条城市快速路、4个片区147.1平方公里无人化自动驾驶测试区。2023年,基于《无锡市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在全国首创性将车联网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更新、道路新改扩建工作,结合实际应用需求,保障长期、科学推进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这三大举措并行,使得无锡市高质量完成了车联网“织网”的基础性工作,也为抢占车联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着力育产。在高质量织就车联网,初步形成“路-网-车-云”全面协同格局的同时,无锡聚焦“网络、芯片、数据”三大关键要素,围绕“感、传、存、算、用”五大核心环节,依托车联网构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四位一体的产业集群。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成为全国首个以车联网为特色的专业小镇,获评国家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重点项目和省级特色小镇,成为无锡车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实验基地。同时,无锡各区也结合自身特色打造车联网重点发展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相互支撑、紧密衔接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
其中,无锡新吴区的车规级芯片和高精度传感器;锡山区的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激光/毫米雷达等智能网联汽车整体解决方案;滨湖区和经开区的智能控制软件、智能计算平台等,以及在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人机交互及人机共驾、车路交互、网络安全等领域的突破性研发,使无锡市积累和掌握了一批自主可控的车联网关键核心技术。
就在本届物博会期间举行的2023无锡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上,无锡万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签约无锡经开区,12个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项目正式入驻无锡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产业园,无锡智驾运营服务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联合实验室正式投入启用,为无锡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产业注入新发展动能。
后记:
根据《无锡市“十四五”车联网产业规划》和《无锡市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勾勒的无锡市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到2025年末,无锡将实现车联网应用场景200个,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80%,车联网核心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毋庸讳言,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过,从“智联世界”出发,到“融合赋能”落地,作为“物联网之都”的无锡已经为全市300多个行业领域提供了一系列的智慧产品和解决方案,让广大市民真切感受到了物联网的无限魅力;相信在奔赴“车联网第一城”的新征程上,无锡也将继续发挥领航之城的综合优势,从物联到车联,深入场景“化势为实”,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 原生鸿蒙发布:移动操作系统的一大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大步
- 阿斯麦订单“腰斩”股价暴跌16%,半导体产业寒冬来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