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9月28日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很多人慢慢拿到了新的iPhone 15手机,不过一些人发现今年的新机存在过热问题,目前苹果似乎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iPhone 15 Pro过热问题发酵
知名平面设计师Ian Zelbo在推特发文称:“充电的时候我的iPhone 15 Pro Max太热了,几乎无法碰触。”
科技评测人员Mohit Verma发布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当iPhone用FaceTime通话2分钟,或者滚动屏幕8-10分钟,温度就会达到42摄氏度。Mohit Verma认为:“钛iPhone 15 Pro太热了,有时甚至连握住都有些困难。”他还说之前的iPhone没有碰到过这种问题。
Alex Gear & Tech在一段视频中表示:“iPhone 15 Pro Max太热了,充电再次停止。这一次我将手机放在桌上,用USB-C充电。”他还说:“我甚至没有使用iPhone,温度就达到了37.8度。”
Vadim Yuryev将iPhone 15 Pro Max与三星Galaxy S23 Ultra作了对比,他认为iPhone 15没有主动散热装置,所以温度有点高。
用热成像像机扫描发现,三星S23因为有蒸气冷却系统,热量分配比较均衡,但苹果新机的热量却过于集中。在时长20分钟的压力测试中,iPhone 15 Pro Max最开始时FPS会很高,但很快就会受到限制,当性能被迫下降时,温度会降低一些。
TechTablets证实:“我可以确认,iPhone 15 Pro Max A7 Pro会刻意限速,这真是太糟糕了。苹果需要好好解决解热问题,刚使用2分钟手机性能便降低25%,GPU加载20分钟后降低34%。”
iPhone 15 Pro过热原因存疑
从评测者、用户的使用体验看,苹果新机过热可能与USB-C充电有关。也许特定条件下存在Bug,或者是充电硬件存有Bug。
另一种观点认为,钛外壳热传导效率更高,所以使用时会感觉到更热一些。不过以前使用的不锈钢同样有着很高的热传导效率,所以可能不是材料问题。
当然,很多评测者认为42摄氏度虽然高,但它并不会给人体造成伤害。按照ASTM C1055标准,人体接触物体的温度可以达到60度,接触时间5秒,在这种条件下不会造成伤害。
糟糕的是,即使不是执行繁重任务,iPhone 15 Pro和Pro Max也存在过热问题。即使是浏览社交媒体、聊天,温度也有些高。
如果新iPhone过热是因为软件漏洞,可以通过iOS软件升级来解决。
到底是苹果还是台积电的锅?
不过有人认为过热不是因为软件Bug,而是台积电3纳米芯片不成熟导致的。但分析师郭明錤(Ming-Chi Kuo)反对这种观点,他说过热应该归咎于苹果。
郭明錤称,苹果想让手机变得更轻,结果适得其反。他认为iPhone 15 Pro的散热面积更小,钛边框影响了散热效率。
郭明錤相信苹果可以通过升级软件缓解过热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虽然A17 Pro处理器引入了3纳米技术,但速度并没有比16 Bionic快很多,为了缓解过热问题,苹果可能会降低A17 Pro性能。
他认为,如果苹果不能妥善解决过热问题,可能会影响iPhone 15 Pro的销量。除了过热,新机还存在其它缺陷,比如没有iPhone 14 Pro耐摔。
虽然M郭明錤认为过热与台积电3纳米制程无关,但有很多人并不买账。韩国《Businesskorea》认为,用iPhone 15 Pro玩游戏,30分钟后温度达到48度。一般来说温度如此之高要么和设计缺陷有关,要么就是制造工艺存在问题。
2011年台积电引入FinFET技术,这种技术可能已经触及极限。当制程达到3纳米时,控制电流成了一大挑战。有人甚至担心,第一代3纳米产品如果真的有缺陷,那后续产品也可能会难产。
三星也曾遇到过类似问题
之前三星在开发5纳米芯片时也碰到同样的挑战,后续5纳米、4纳米制程都难以推进,造成Galaxy S22过热。
正因为芯片过热,后来高通将订单交给了台积电,抛弃三星。为了解决过热问题,三星在3纳米制程上引入GAA架构,它可以更好控制电流、降低能耗。
三星3纳米良率估计超过60%,台积电只有55%。如果台积电3纳米良率无法提升,一些大客户可能会重新投向三星怀抱。台积电其实也知道FinFET的限制在哪里,所以在2纳米制程上也会转向GAA架构。
郭明錤为台积电说话,韩国媒体力挺三星,它们的言论都可能不够公正,只能作为参考。
按照苹果官网的介绍,使用手机时,环境温度最好介于0摄氏度至35摄氏度,太高或者太低都有可能影响硬件,导致iPhone自动调节温度。
当环境温度达到零下20度或者45度,苹果建议将手机放在安全处。这里所说的45度是外部温度,手机内部肯定更高。所以说,以目前iPhone 15的温度,苹果不太可能认为有什么问题。(小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