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5月22日 中国宣布美国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隐患,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这应该是中国第一次禁售美国科技产品,事件迅速发酵,成为全球各大媒体关注焦点。
美光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储存及影像产品制造商之一,主要产品包括DRAM、NAND闪存、NOR闪存、SSD固态硬盘和CMOS影像传感器。
许多人认为之所以禁售,主要是中国已经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不再依赖美光。而斯坦福大学网络政策中心DigiChina Project主编Graham Webster认为,中国这样做是为了降低风险,避免依赖美国供应,因为美国可能会进一步切断供应链。《纽约时报》则认为禁售美光产品是报复。
早在2007年时美光便赴华设厂,最近几年美光已经缩减中国运营规模,截止今年4月,美光在上海、北京、深圳有3000名员工。《纽约时报》称:“周日的决定可能会对美光产生相当大的影响。2022年美光来自中国的销售额约为33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308亿美元的11%。面对禁售行动,到底中国销售会受到多大影响仍不明朗。”
美光技术是可以被替代的
分析师认为,美光的技术实际上比较容易替代,三星、SK海力士都可以替代;但是上个月美国已经警告韩国,如果美光在中国的销售受限制,韩国企业不能填补。也有人指出,对于美光来说中国市场其实很重要,在去年308亿美元营收中,大陆和香港实际占了25%。
科技咨询公司Albright Stonebridge专家Paul Triolo说:“这件事对美光来说有点糟糕。具体还要看中国定义的关键基础设施是什么,可能包括金融、交通运输、能源、数据中心等产业。对于美光而言数据中心产业尤其重要。”
全球芯片产业的规模约为5800亿美元,产值很高,但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决不限于5800亿美元,因为芯片与众多产品联系在一起。2011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拥有注册企业1300家,到2020年增至22800家,不过主要集中于较成熟的落后技术。中国半导体产业虽然正在蓬勃发展,但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只占销售额的7.6%,美国则是18%。
英国《卫报》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不只需要“重新发明”必要设备,还要解决化学材料及其它问题,还要学习如何利用各种元素,以可靠的方式大规模利用;中国企业在实现大规模量产之前,需要投入多年时间进行研发,还要积累产业经验。
几天前,美光已经宣布将会投资36亿美元在日本建厂,用EUV设备生产下一代DRAM芯片。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企业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如何突破只有一条路:加强研发,追求创新!
中国逐步摆脱西方科技依赖
《日本时报》月初刊文称,从研发投入的角度看,中国许多企业的排名不断攀升,也许用不了多久,中国就能摆脱对西方科技的依赖!
大约2016年时华为是中国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全球排名第6位,排在微软之后,当时全球研发投入25强企业中国大陆只有华为上榜。到了2021年,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全部上榜。2021年字节跳动的研发投入达到146亿美元,2022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0%。
当然,对于“研发投入”各企业的定义不太一样,比如亚马逊,它在财报中只有“技术和内容”投入,代表的可能就是研发投入。2021年宝马的研发投入约为75亿美元,排在全球第25位;德国博世的投入约为67亿美元,排在第34位。
在过去几年里,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一般是信息科技、制药、汽车企业,越往后科技企业占据的名额越多。亚马逊、谷歌、Alphabet、Meta等企业成为后起之秀,中国企业也慢慢出现在榜单中。
除了苹果之外,其它科技巨头的研发投入并没有指向实体产品,而是算法、AI系统等,中国的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也一样。
研发投入固然重要,从美国“科技霸权”的确立可以印证,但我们也不能过于迷信,认为投入了就一定强大。实际上,自1990年代以来,研发投入与未来利润之间的关系不断弱化。但无论怎样,美国和中国仍然是研发的最大受益者。
还有一点值得留意,研发投入最多的是汽车、科技、制药企业。汽车方面中国已经追上,信息科技正在努力,只有制药差距最大。一旦中国攻克美国的信息科技阵地,下一个战场应该就是制药了!(小刀)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iPhone在华份额为何不断下滑?外媒分析:因无法提供AI服务
- 硬科技观察之智能体:2025年会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