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朱飞)11月7日 “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让企业‘上好云、用好云’,让数字人才供给源源不断,助力千行百业释放数字生产力。”11月7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期间,为了帮助企业应对数字化发展中的共性挑战,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提出华为的三大举措。
数字化转型已谈论多年,业界每年似乎都会重提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比如数字技术层出不穷,到底什么样的架构和技术矩阵适合企业?各行各业差异极大,别人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传统行业数字人才匮乏,到底是该自主培养,还是引进外来技术大牛?
不过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数字化转型已经是确定性趋势。胡厚崑本次会上也表示,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数字化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要回答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怎么做的好。”
华为轮值董事长 胡厚崑
说易行难,那么来到2022年的尾声,胡厚崑提出的华为针对数字化转型的三大举措,到底有什么新内涵?能否回解答上述老生常谈的问题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答题,大多数企业面临三大共性挑战
在题为“释放数字生产力, 激发行业新增长”的主题演讲中,胡厚崑首先剖析了中国的数字化转型现状。他认为,中国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千行百业数字化的迫切需求和丰富的ICT人才储备,正推进行业数字化进入快车道,释放数字生产力正当时。
这些年来,一些先行行业、先行企业、先行场景经过初期的成功实践、尝到数字化甜头之后,如何规模化“复制”推进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在新的阶段,华为看到中国大多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一些共性挑战。
首先是场景复杂,技术很难选。企业想借助数字化解决的问题很明确,场景也很明确,但是在特定场景下该选择什么技术最合适?比如在港口,要实现岸桥的远程操控,是选择5G、WiFi,还是光纤?哪种联接技术更适合业务需要?企业往往找不准,不好选。
其次即便技术选好了,要用好这些技术也存在挑战。企业常常受限于技术能力和资源约束,面临着成本高、周期长等困难。尤其是需要用到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使用门槛高、落地难的新兴技术时,企业往往也无所适从。
最后但最重要的是人才问题。由于数字技术变化非常快,企业人才往往最懂行业,但不一定很懂技术;即使对于原有的技术人才来说,也面临着知识更新慢的挑战,这导致企业极其缺乏既懂行业生产实践、又懂最新技术的人才,将OT与ICT深度融合创造大的价值。
实际上胡厚崑的总结并不新鲜。技术、应用、人才的协同发展,历来都是产业繁荣的关键。来到发展速度更快的数字时代后,数字技术、数字化应用与数字人才之间,更是进一步被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三者需要更“实时”地齐头并进,融合发展,才能适应呼啸而来的数字社会、智能世界。
推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华为聚焦解决三大关键问题
关键的是,华为具体要怎么做?胡厚崑认为华为作为ICT技术提供者,需要解决三大关键问题。
第一是深入场景,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华为的做法是在原有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向前多走一步,提前做好多产品的预集成、预验证,形成更匹配场景的、预制化的产品组合方案,降低客户产品选择和方案设计难度,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比如,华为今年面向金融、教育、医疗、能源等行业推出了40多个面向行业的产品组合,以及70多个针对中小企业的“小而美”方案,让客户获取技术更便捷,使用技术更简单。又比如,华为还打造了华为亿企飞APP等一站式的数字化平台,让客户和伙伴们像电商购物般获取丰富的产品库、方案库和案例库,更好好地使用数字化产品和方案。最重磅的一个行动是华为面向煤矿、港口、电力等多个行业成立了军团组织,携手1800多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深入场景联合创新,为客户打造适配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力争用一支队伍服务好一个行业。
从这些举措看,储备了充分技术能力的华为,眼下是聚焦“为场景找技术”,或者说将通用的先进ICT技术与具体行业场景深度融合创新,变成真正能用、好用的场景化技术。
这样的方法到底能否奏效呢?其实可以参考互联网的发展节奏。众所周知,互联网上半场是各种基础技术创新,包括接入广度、宽带速度、移动支付等;下半场是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迈向产业互联网。先进ICT技术之于千行百业的改造升级,原理也大致如此,需要产业各界深入行业场景深度挖掘,才能绽放数字化转型的大价值。
如此来看,华为这第一步算是踏准了节拍。
第二是从“上好云”到“用好云”,构建企业数字化云底座。这方面华为将华为云定位企业数字化转型底座,秉持“一切皆服务”的理念——基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让企业从“上好云”到“用好云”,即在云上获得业界最新技术,在云上沉淀和复制经验,从而把企业数字化底座建立在云上。
具体做法方面,华为一方面把AI、软件开发、数据治理和数字内容生产等最新技术生产力,以及集成开发工具,都开放到华为云上,方便企业调用各种技术能力,随取随用。另一方面华为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全球伙伴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实践,沉淀为华为云上可以被调取的aPaaS服务,企业可以通过调用云上已有的行业优秀经验,快速形成自己的应用。此外华为云通过集成伙伴开发的大量应用,还提供开箱即用的应用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开展业务。如企业在办公、生产、供应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华为云一站式获取服务。
毋庸讳言,今天的云已经成为企业开发者获取领先技术,实现应用敏捷开发、价值变现的最佳渠道。在市场及技术发展的驱动下企业应用的开发与构建最终将走向云原生,同时云原生开发平台的成熟也将反过来驱动更多的企业转变为云原生企业。如此华为云以“一切皆服务”理念推动企业从“上好云”到“用好云”,本质上是推动企业加速迈向云原生,更高效地开发创新应用,避免“重复造轮子”。
从为开发者“减负”和为企业创新“提质增效”的角度看,这一步确实是必由之路。“上云用数赋智”,未来的创新创造一定是“生于云、长于云”。
第三是加速人才培养,让数字人才供给源源不断。数字人才缺口问题由来已久。据预测,到2025年ICT人才缺口将超过2000万人。其中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人才非常稀缺,同时伴随着这些技术融入场景,兼具新ICT技能和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最为紧缺。
华为的做法一是携手院校培养ICT人才,通过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的“智能基座”项目,与全国72所高校合作,预计5年培养出300万计算产业人才。二来也为企业自身人才培养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面向管理者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组织、流程、人才等全面赋能,面向业务人员及ICT技术专家,提供ICT技术和应用实践的培训,培养懂技术的业务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史已经无数次向我们证明,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竞争力。过去由于缺乏根技术的支撑,我国的技术人才大多是在别人的地基上建造房子,这对于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华为基于根技术体系,长期性地发展人才——既抓当前应用需求人才,又抓基础人才梯队培养,理论上看是摆脱传统窠臼的一种方法,当然具体效果还得看产业各方的协同意识,毕竟人才培养是个系统性的大工程。
技术、应用、人才“飞轮效应”凸显,行业创新不断深入
总体来看,华为聚焦解决的三大关键问题,实质上就是数字技术、数字化应用、数字人才如何各自演进又融合发展的问题。今天,在数字化、智能化的确定性趋势下,新技术不断催生新场景、新应用,新的场景应用反过来对技术的创新方向及使用方式提出新要求,而人才是贯穿其中将新技术与新应用无缝缝合,实现新增长的关键。三者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迟滞数字化进程。
令人欣喜的是,透过胡厚崑的分享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需求和ICT人才储备,已经在过去数年协同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场景应用创新样板,并正在形成技术、应用、人才的“飞轮效应”,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深入,加速从“样板房”走向“商品房”,释放数字生产力的更多价值,激发各行各业新增长。
例如在煤矿行业,利用5G实现远程操控,让煤矿工人从井下恶劣工作环境走到井上,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实现远程采煤作业,大幅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提高了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在港口行业,天津港通过引入智能计划系统,将作业计划耗时从24小时缩短到10分钟,不仅时间缩短了,计划的质量也提升了,可应对台风天气、设备故障等突发变化。在农业领域,通过5G使能的无人机巡田,加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可大幅减少农药使用量,让农作物更环保、更安全……
数据显示,目前在金融、医疗、制造、交通、电力等诸多领域,数字化应用已经深入到企业的生产、流通、分配等各个核心业务环节。全国多个市场均已涌现出由5G驱动,融合云、AI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打造的新场景应用,呈现出场景纵深、规模纵深、方案纵深、商业纵深等发展趋势,已迈入高质量、规模发展之路。
毋庸讳言,千行百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仍需技术、应用、人才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共同进步,正如胡厚崑所呼吁:“我们正迎来行业数字化的加速期。华为愿与客户和伙伴一起,坚持开放、创新、合作,携手推进数字化进程,释放数字生产力,共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 原生鸿蒙发布:移动操作系统的一大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大步
- 阿斯麦订单“腰斩”股价暴跌16%,半导体产业寒冬来了?
- 分析称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缺乏落地细节,发布会后股价重挫7.57%
- 美国科技巨头继续押注AI,2025年资本开支将达2000亿美元
- 欧美电信运营商联合炮轰SpaceX: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功率不合规
- MBBF 2024前瞻:在浪漫无尽的土耳其,见证5G-A×AI无限体验
- “算力之光”照耀中原大地,超聚变智聚生态闪耀全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