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米这样一家公司来说,过去不是硬件公司的它,却在短短地几年时间里,迅速扩张,多款产品进入畅销机的前十位,而营业额也一度预计今年可以达到营收300亿元。可他为什么要跨入电视市场呢?而这一切与小米的模式有关。
小米模式是什么?
小米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雷军的铁人三项。
·1、将相对高端先进、价格低廉的硬件产品推向市场,让用户感受到性价比的诱惑。
2、通过软件和服务提升体验(用miui改进安卓原生并不断迭代升级、开设小米应用商店、各地小米之家等),超越客户心理预期。
3、通过互联网直销砍掉传统实体店成本,支持整体的低价战略。
在上述服务中、收益可有来源于硬件产品的销售利润、软件带来的长尾收益和售后服务的收益等等。在这个模式中,对于消费者最大的卖点其实是“性价比”.而小米产品的性价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高端领先的硬件配置和超级低廉的价格。
然而,小米却在此时跨出手机行业去做电视,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从小米科技公司的自身来说。小米模式在手机市场的瓶颈出现。手机市场的潜力虽然巨大,但是市场份额提升的难度却再不断增加。
这些根源于它自身模式的原因,驱使它去冒险突击电视市场。
首先,小米要进一步深挖手机硬件市场,需要更强的研发能力和专利池支持,但是它没有。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硬件的比拼,走到最后依靠是的成本和技术的较量。小米推崇的是轻操作,它不愿意,也没有足够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因此在硬件方面雷军不太可能让小米成为下一个三星或者苹果。不是做不到,而是这个周期太长且太难了。(小米目前也在完善自己的专利池,通过自主申请和购买两种方式)过去由于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小米的核心元器件高度依赖进口,另外还要支付不菲的专利使用费。成本相当不低。
至于,为什么做硬件需要专利池的支持,因为2011年以来国外企业加大了对中国硬件制造商的专利诉讼。
另外,由于尤其缺乏核心元器件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主要是处理器及其架构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换言之,小米实际上并没有独立推出一款产品的能力。(小米不认为这是弱点,而是轻操作)这就导致小米高度依赖上游供应链。如果,上游供货商产能不足,或者小米没拿到合适的采购价格,基本上小米的产品出厂就会被大幅度延后,这对于小米去提升市场占有率是非常不利的。2012年发生的由于高通产能不足,导致小米出货延期的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今年干脆选了两家的芯片防止去年的风险)
小米当然可以按照现在这种模式,一年推一款手机,几款降权机,搅动一下市场,然后呢?小米的投资者是不会满意雷军维持现状的,它必须不断向前冲,和其它的安装着安卓原生系统的硬件厂商继续拼下去。可是,如果硬来就会遭遇上文中所提到的风险。小米要是蛮干,那是要出事的。小米就是下一个HTC.所以,雷军当然明白这种风险。
因此小米需要另辟蹊径,而不是盲目死磕下去。
其次,小米要想继续提升miui生态的价值,就必须进一步提升装机量。小米不是谷歌或微软,拥有自己的生态体系,它寄居在安卓上,只是因为做了优化,而使得体验有所区别。但是,小米非常清楚,所有的安卓手机和苹果都是它的竞争对手,并且它还得憋着,露出马脚,就可能遭遇云OS的命运。那么如何逆袭呢?靠体验提升,也靠硬件装机量。但是无论那一个本质上都是致力于用户获取。然而这也小米手机用户的获取、维护和服务成本都在增加。小米本质上是希望未来能通过软件和服务来获取盈利的,这就要求小米手机的保有量达到一定的数值。然而,取得巨大影响力的小米却不缺乏模仿者和竞争者。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竞争。但是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小米继续在手机市场扩张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米的模式被多家厂商复制,低廉和高性价比的产品在网络上横飞。小米用于争夺用户的成本不断增加(包括、营销和公关)。另外,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卡位移动互联网,小米依靠了运营商,进一步压缩了自己利润空间。
2,不断推出的各种移动互联网服务,短期内难以盈利,但是服务成本不会消失。只会因为2000万用户的到来,不断递增。
3,售后服务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各地物流存储中心和小米之家的建设都在增加公司的成本。
因此,单纯地依靠手机装机量带用户得不偿失,因此需要尽快通过一些可以赚钱的软件项目为小米增加营收,其中游戏是主打方向。
再次,小米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硬件或软件公司了,它是一家B2C服务的品牌电商平台。
首先延长产品线,是电商的本能行为。当前,小米的品牌效应已经建立,拥有高中程度的米粉一族,它们成了小米任何产品的发烧友。小米发现自己轻松拉长产品线,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对上游元器件供货商的影响力,同时还能拥有充沛的现金流量,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小米手机现在已经可以提供小到耳机、衬衫,大到玩具车、电视的销售,连官网现在的设计都酷似京东这样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布局,未来上线什么商品都不奇怪。
另外,随着小米作为一个高产、高效的销路和资源整合者形象的确立,越来越多地智能产品的元器件厂商愿意提供更多的元器件和资源,让小米激发这些零件的潜力。小米的魔力营销可以将这些零散的部件,在一个新的行业,产生出化学反应。
一句话,继续卖手机不是不能赚钱,而是这样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边际效益递减的惩罚,小米是一家有业绩压力的公司,不仅仅因为投资方基于“市梦率”给它的高估值,同时也是雷军本人对小米公司的业绩要求。在刚刚结束的互联网大会上,雷军公开表示,最迟2015年,小米将成为一家营收超过1000亿元的公司。公开讲2015年1000亿元,是雷军给自己下的死命令,也是小米的最低目标。在这样疯狂的目标面前,小米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产品线,将这种高性价比驱动下的模式进行到底!
第二、从智能电视行业的角度来说,使得小米选择切入这个市场。
1、智能电视产业是蓝海市场,处在爆发的前夜。早在今年年初,小米就通过多看团队了推出小米盒子,算是试水看看用户在家居领域对互联网的需求程度,事实证明小米发现这还是一块大有可为的蓝海。如果能够通过智能电视成功切入家居互联网市场,小米未来的盈利增长点将变得非常丰富。小米甚至可以推出小米装潢、生态油漆这样的一系列的新产品。曾经有一位小米的产品经理对黑马哥说“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愿意造小米智能飞机”.
另外,传统家电行业太过老旧,完成是硬件和价格的拼杀。既不能切入内容,也不能做互联网服务。因而,注定将是被颠覆和革命的对象。它们试图转型,也推出过不少产品,康佳去年就有智能电视产品,无奈基因不佳,怕是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选择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是最佳路径。不过一般的合作价值不大,小米智能电视基本上不怕机顶盒流的冲击。
另外,由于过去几年电视屏幕的产能过剩,电视被PC的冲击很大,有大量的富余产能,小米如果能拓展销量,它们当然无比愿意。小米非常聪明滴选择了这个上游供应链难度较低的市场,同时在芯片上也采用的是已经稳定量产的芯片,总之,小米有备而来。
也正因为上面的原因。智能电视市场能够被小米模式所复制。小米手机用户群体和智能电视消费者群体高度吻合。在发布会现场,雷军颇为深情地说道这是台下不少离开父母,独自闯世界的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其实,这句话隐藏地更深的意思是,小米手机的高性价比模式,网络服务和售后服务体系会在这款产品上继续延续。因为小米用户的这个群体特征就是追求新颖、时尚和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
2、电视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电视丰富的应用场景是小米选择以它作为切入点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切入的原因)。由于电视不是一个人私人用品,而是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提供公共体验。过去,开发产品,都是假象着用户得有多寂寞啊。而现在,产品的开发的对应用户将变得丰富,可以根据双方身份的不同,使用人数的不同,开发更多的产品,如情侣游戏,亲子电视游戏等等。
另外,还可以和雷军发现的现金牛结合地更加紧密,小霸王的童年回忆让米粉习惯于在电视机前打游戏。而金山在游戏方面的成功经验,让雷军相信通过游戏变现是最快实现小米营业额飞跃的关键。黑马记者曾采访过不少游戏界达人,他们统一的认识就是智能电视上的游戏,将是下一个大金矿。小米的生态梦可能因为电视游戏开发者的涌入,得以延续,也许我无法拥有安卓商店,也没办法拥有安卓生态,但是我至少可以有一个在MIUI上游戏开发者集群,建立游戏开发的强生态。
3、其它互联网巨头们的卡位刺激。当马云等大佬忙着客厅战略的时候,雷军也非常清楚这是miui走进千家万户的唯一机会,现在不做,以后就太迟了。不过雷军做智能电视也不会那么轻松,竞争对手不会让小米如此轻易地进入大家的客厅的。
马云的智能电视还在转配线上,购物电视的概念让主打潮的小米有点小众。
而凭借着版权优势的乐视超级电视则可能因为更加丰富的内容,让小米电视的用户眼红。
至于盛大这家娱乐公司,更是会利用这个机会重整整产业链。
而小米围绕着智能电视的游戏服务战略,虽然能抓住大批爱玩的年轻人的心,不过你觉得腾讯会让你的玩家把时间从微信上抽走吗?
雷军,你被他们盯着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 原生鸿蒙发布:移动操作系统的一大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大步
- 阿斯麦订单“腰斩”股价暴跌16%,半导体产业寒冬来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