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6月20日 吉利收购魅族的靴子落地,对于这则消息的确定似乎并未在市场掀起多大波澜,毕竟双方的“联姻”早已沸沸扬扬传播许久,官方文件不过给“传言”盖章认定了而已。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总局6月1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收购珠海魅族科技有限公司79.09%的股权,淘宝中国则退出了珠海魅族的股东行列。换言之,前者对后者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
一改往日模凌两可的态度,魅族对此表示“由李书福先生领衔投资的星际时代已和魅族科技就战略投资事宜签署协议,本次交易尚需履行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批手续,交易细节还在协商当中。”
在市场看来,这次双方的结合是一个“平民嫁豪门”的故事。在手机行业里,魅族似乎已经英雄迟暮,竞争力和市占率远不及其他厂商,俨然成了小众品牌,吉利的加入对于深陷泥沼的魅族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可以弥补前者资金上的短缺。
而换边思考,吉利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军品牌,为什么会收购迟暮的魅族呢?即便吉利坐拥千亿身家,但跨界造手机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吉利的反向跨界
车企想要跨界手机行业的其实并不止吉利一家。早前有传言曾称马斯克将打造一款命名为“Model pai”的智能手机;在国内来说,李斌也在采访时表示“蔚来造手机目前已经处于调研阶段”,不过目前真正付出实际行动的车企还是当属吉利一家。
小米斥资100亿成立汽车公司,而吉利在手机项目上的投资预算也高达100亿,资金的支持也可见李书福对于手机业务的决心。在收购魅族之前,吉利在手机领域上的布局就已初现端倪。
前文提到的星际时代就是李书福为进军手机业务所创办的企业,除此之外他还在今年连续成立了多家手机相关的企业。为什么在手机市场饱和,角逐如此激烈的态势下,吉利还要反向跨界呢?
首先从吉利本身而言,根据6月16日的港股市值计算,吉利的市值为1459.04亿港元,而比亚迪的市值为8465.60亿港元,理想汽车的市值为2553.22亿港元,连小鹏汽车的市值也远超吉利。
从近两年的财报看,吉利2020年和2021年营收分别为921.14亿元、1016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55.34亿元、48.47亿元,营收增速处于负增长趋势。即便是把矛头瞄准新能源的销量排行榜方面,吉利也无法拔得头筹。作为老牌汽车制造商,吉利当前的成绩未必算得上好,更何况身后虎视眈眈的汽车厂商又何止这么几家?
吉利不是没有想过破局之道,领克、极氪、几何等新品牌层出不穷,但真正在市场上掀起水花的少之又少。
但是,买下魅族,对吉利拓展业务又能起到多大的助力呢?
醉翁之意或不在酒
格力从零开始造手机,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产品,然而七年过去了其在手机销量排行榜中也基本属于“其他”的行列,但在这个业务上花费的精力却难以计算。比起白手起家重新创立新的品牌,吉利的收购显然是明智的。魅族虽然不在主流品牌的阵营当中,但其发展十几年来也留存有一定的粉丝群体,品牌名声不至于无声无息。
吉利造手机是“门外汉”,但魅族却是“局中人”。即便如此,吉利就能把这个事情给做好吗?
根据Canalys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市占率排名前四的分别是vivo、oppo、苹果、小米;荣耀、华为等紧随其后,这些品牌大概占据90%以上的份额,这还不包括realme、IQOO等子品牌,头部品牌趋稳,中小品牌厮杀,让整个手机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即便是让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但想要让魅族从这些品牌中闯出一条路来,也实属不易。比起单纯的卖手机,吉利或许更想要实现的是利用手机与汽车结合,构建智能化生态系统。
互联网时代,手机是智能移动终端的核心,在李书福看来,手机可以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未来也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多屏互动生态体验。
李斌也曾对跨界手机业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在蔚来车主中,绝大部分是苹果手机的用户,而苹果对手机行业很封闭。换言之,这也意味着车企在搭建自己的生态圈时丧失了主动权。
写在最后:
吉利作为传统厂商,缺少互联网和智能化生态的发展基因,而手机作为未来智能生态系统的入口,自然是谁掌握了谁就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不必把钥匙放在别人的手上。
魅族虽然销量一般,甚至有些“奄奄一息”,但其在手机行业扎根多年,拥有的技术底蕴却是足够深厚的,这也会使吉利在手机的研发上少走一些弯路。
与其说吉利是想要通过手机拓展自己的业务结构,提高营收,不如说吉利是未雨绸缪,面对未来的发展做一些战略性的防守,促进车机和用户体验的协同融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