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二番遇阻又遭安全质疑,嘀嗒出行“错位”发展难避夹缝生存?

极客网·极客观察11月23日 2018年,作为出行市场头部企业的滴滴因安全问题下线顺风车业务,而这正巧给了主打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一个逆袭的机会,填补了滴滴顺风车业务的空白阶段,市占率扶摇直上。

有数据显示,2019年嘀嗒出行的月活和搭乘次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速增长,这也改变了嘀嗒出行自2014年成立以来“低调”的状态,名声不断壮大。特别是在一众出行平台不断“烧钱换份额”的普遍情况下,嘀嗒出行率先盈利的能力更让市场刮目。

不过表面的美好并不能掩盖嘀嗒出行模式上潜藏的风险。2020年10月,嘀嗒出行递交招股书却申请失效,随后重新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而此次发起的二次IPO文件也于11月中旬失效。

QQ截图20211123122644.jpg

原本以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名号会正式花落嘀嗒出行,如今却接连爽约。与日俱增的激烈角逐下,嘀嗒出行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质疑,如何做好赚钱和安全之间的平衡,成为了横亘在出行平台上的一道鸿沟。

安全风波下,司乘矛盾不断

出行市场的安全问题已经不止一次被公诸于大众之下,各个平台的出行安全措施也在不断加强,但即便如此嘀嗒出行仍然多次被曝出存在安全隐患。

11月17日就有一上海女士因乘坐嘀嗒出行时,质疑司机绕过系统违规拼单被怼而与司机发生言语纠纷,该女士在要求下车被拒绝后选择跳车随后报警。虽然嘀嗒出行方面表示已经对车主账号进行暂停接单处置,但仍然无法改变其平台上的“拼车乱象”,这对乘客来说显然没有太多的保障,对平台本身也并非一个好现象。

极客网在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关于嘀嗒出行的投诉量已经超过了8700件,在乘客方面,关于“顺风车多载人”“车主私下接单,绕远路”“车牌不一致”等问题屡见不鲜。甚至还曾出现因司乘纠纷而被司机持橡胶棍言语威胁的恶劣情况。

追根溯源,这与平台自身的监管力度和商业模式离不开关系。

一方面,顺风车区别于快车、专车等业务类型,顺风车司机不以盈利为目的接单,更多的是通过接单来分摊出行成本,这就导致平台对网约车司机的要求无法完全复制在顺风车司机身上,如果平台要求过多或许会造成顺风车司机的流失,同时如果司机与乘客私下达成交易则可能完全脱离平台的管控,种种情况都加大了顺风车平台的监管难度。

另一方面,嘀嗒出行在监管层面的意识或许并不强烈。2020年年初嘀嗒出行平台还曾违反北京市“有关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出入京顺风车业务”的要求被罚款15万元,同时还多次因为“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而受到相关处罚。

安全是悬在嘀嗒出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在资本市场嘀嗒出行同样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乘“风”而上,却受锢于“风”

嘀嗒出行能够走到今天,与其业务的“另辟蹊径”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其他平台涉足快车、代驾、货运等多场景需求时,嘀嗒出行只专注于顺风车和出租车,看似不起眼的业务却让嘀嗒出行被冠上了“小而美”的称号,其背后也不乏IDG资本、挚信资本、易车网等多位明星股东加持。

也正是因为“错位”竞争的缘故让嘀嗒出行在顺风车领域成为仅次于滴滴的行业第二,并且在滴滴下线该业务后迅速占领市场登上榜首。嘀嗒出行的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报告,若按2019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占有中国顺风车最大的市场份额,2019年市占率为66.5%,与此同时2019年顺风车订单量达到了1.79亿份,同比增长270.5%。

对嘀嗒出行来说,崛起于顺风车业务的结果是不得不面对它带来的局限性的想象空间。

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比例的56.6%、66.3%、91.9%,出租车所贡献的营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合理的业务结构也意味着嘀嗒出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未来的抗风险能力在减弱。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嘀嗒出行2019年数据跨越式的增长是在滴滴顺风车“缺席”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在滴滴顺风车卷土重来的当下,嘀嗒是否还能够拥有这么漂亮的数据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好。

至少从用户数据层面来看,嘀嗒顺风车与滴滴顺风车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4月份上线顺风车业务的滴滴出行、哈罗出行、曹操专车和嘀嗒出行,其月活用户分别为5334万、1637.5万、190.1万、557.9万。

各玩家背后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赛道逐渐拥挤。纵观当前嘀嗒出行的业务,无论是顺风车还是出租车都未形成稳固的护城河,强敌林立下嘀嗒出行愈发显得岌岌可危。

监管趋严,或面临资金压力

不管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还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等大多针对的只是网约车的监管问题,而当前市场对于顺风车的管理条例几乎处于空白阶段,这也给嘀嗒当前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嘀嗒出行就曾在去年年底因为“附近订单”的功能被相关部门约谈,主要指出该功能的开发背离了顺风车的运营本质,存在一定的隐患。不管嘀嗒出行未来上市成功与否,顺风车的合规性总归是要面对的问题。

同时出行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有目共睹,而嘀嗒出行自2017年以来便再未传出过融资,加之此前加大了对顺风车业务的补贴,成本与日俱增却未获“输血”,各方面因素叠加,或许会让嘀嗒出行的上市之路更加曲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11-23
上市二番遇阻又遭安全质疑,嘀嗒出行“错位”发展难避夹缝生存?
原本以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名号会正式花落嘀嗒出行,如今却接连爽约。与日俱增的激烈角逐下,嘀嗒出行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质疑,如何做好赚钱和安全之间的平衡,成为了横亘在出行平台上的一道鸿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