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运营商的首次合作在昨天揭开了面纱。广东联通和腾讯昨日共同宣布,将于8月8日推出名为“微信沃卡”的SIM卡产品,合作内容包括群组、流量、表情、支付和游戏“四菜一汤”.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此次推出的微信沃卡主要面对两类用户,一类是入网66元及以上的套餐用户,除了套餐内本身所含的语音流量短信等功能外,可以叠加微信沃卡的五大特权,另一种是入网36元的校园套餐,包含500M的微信流量和手机QQ等十余款应用的流量。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微信与广东联通的合作,不仅让微信的商业化道路更清晰,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优势”的运营商来说,更是一次转型尝试。
微信破冰“流量”掣肘
微信商业化一直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重要命题。
此前3月份,在腾讯财报的分析师会议上,腾讯负责人透露了微信商业化的方向:先做游戏平台,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和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之后,在“2013年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表示微信5.0版本将正式推出“微信支付”功能,手机QQ也将逐步推出移动支付功能。至此,腾讯旗下产品微信支付、手机QQ支付与财付通真正融合在了一起。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记者表示,在与广东联通合作之后,微信的商业化必然提速,而包括游戏、音乐、视频等在内的增值服务,都将成为未来的业务路径。
但腾讯和广东联通方面均表示,此次合作暂时不涉及金钱利益方面。
广东联通副总经理杨成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关于如何分成和合作,联通将会与腾讯在未来探讨更多的模式。他表示,合作中,运营商提供高质量的通道,微信提供丰富的应用,如果没有这些应用,流量的价值就会失色。如果没有流量,应用也跑不起来。
腾讯方面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微信和广东联通的沃卡合作不涉及任何盈利分成等商业模式,用户支付的套餐费用归联通所有,微信不会参与任何分成。
张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运营商来说,这次合作是一次“从传统语音业务向流量业务转型”的有益尝试,而对于腾讯微信来说,则更像是一次“流量解放”的破冰仪式。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现场强调,过去大家问他在与运营商合作上最多的问题就是流量问题。“很多用户会担心流量的问题,我们也觉得运营商给用户提供更多流量的话,用户就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了。”张小龙说。
而马化腾也在电话连线时表达了对双方合作的看法:微信沃卡用户可以省去微信流量使用上的后顾之忧,真正享受数字生活。“这是互联网企业与运营商的一次完美结合。”
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这一合作更像是为微信寻找盈利模式铺路,对于腾讯来说战略意义远胜过带来的直接收益。
运营商OTT未来合作猜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所秘书长姜奇平认为,广东联通和腾讯就微信的基础业务进行合作迈出了很好的一步,合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业务本身的影响,将来有可能塑造新的产业链模式。
他表示,运营商与OTT(Over The Top,互联网语音、视频等服务)的合作空间在新领域,比如说基础数据服务。“数据服务是运营商大有可为的一个领域,运营商可以把处理过的数据与互联网企业的业务相结合,展开合作。”姜奇平指出,运营商和OTT的合作将推进应用进入更多细分生活领域,如金融、网络游戏以及在线视频领域等。
此前,中国联通宣布和搜狐视频深度合作,在全国31个省市陆续推出15元6GB的包月视频定向流量套餐,双方采取分成模式来实现各自盈利。有传闻称,中国联通一改常态从每笔套餐费中向搜狐支付了比例不详的分成。
据了解,在国外针对单个应用产品做定向流量套餐,并单独收费的模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运营商管道的智能化管理,大大提升了管道价值。但这种方式是否会在国内运营商中进行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没有优势的。”一名业内人士指出。
张毅对记者表示,运营商90%以上的价值仍在管道,基于管道的独特价值,发掘新业务、新用户、新模式,才是运营商的“金饭碗”.不过运营商已初步形成了对OTT厂商的共识,通过合作,获取相应的流量附加值,而不是选择强硬地站在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对立面上。
同时,他表示,对于收费模式的方式会有很多种,思维需要再开阔一些。
“基于用户的增长,未来双方的合作收费模式也可以是按微信用户增长分成。”张毅对记者表示,“分成的模式有很多,也有可能是运营商对微信推出付费版本,类似QQ会员,采取月付费或年付费的方式,对想要更多服务的客户收取一定的费用,或是对超出免费使用量外的流量进行计费。”
此外,也有联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可能会探索基于客户信息化应用的合作和分成模式。“基于客户的信息化应用,微信可能会给联通提供更多的选择。”上述内部人士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