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自成立之初,不管是“百亿补贴”、还是“新品牌计划”无不在大手笔的持续投入,这一举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外界对其“挥金如土、不计成本”的运营模式产生了担忧,“拼多多恐无法久持”的声音自此甚嚣尘上。而这些声音似乎并未干扰到拼多多一如既往的坚持投入,并在多个场合、频繁重复宣读着那个理念: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
营销费用减少但用户粘性显著增强
8月24日,新电商拼多多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8.499亿,单季新增2610万,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385亿,占年活跃买家数的87%。虽然用户数增长较上一季度有所放缓,但用户的活跃度和粘性越来越健康。
用户数存在增长见顶的情况是必然趋势,但如何在此基础上提高用户活跃度以及强化用户粘性才是平台良性发展之道,显然在这一点上拼多多有着精准的判断和优化措施。
二季度,拼多多继续加大了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17亿元,同比增长40%。在收入大增、研发费用持续增长的同时,拼多多本季度的销售和市场费用相比去年同期只增加了14%,至103.9亿元,相比上一季度的129.97亿,营销费用的支出降低了超26亿元。
此外拼多多还加大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供应链体系的建设。财报显示,本季度的营业成本达到79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部分投入主要来自配送和仓储费用的增加。
营收方面,拼多多二季度营收230亿元,同比增长89%,虽然不及市场预期的267亿。但本季度的运营利润达20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亿元。
拼多多的经验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大手笔且正确的投入不会阻碍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因为牢固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正如在培育“新农人”方面,拼多多秉持对农业生产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价值理念,而对于其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不断在农业科技领域拔高研发投入,建立起现代化的、软硬一体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真正赋予其源动力,才能让企业、让新农人真正可持续的创富增收。
设立“百亿农研专项”加大重投农业力度
出钱、出力、出人才、出技术,一门心思扑在田间地头搞农业研发的拼多多,一路走来,毫不吝惜。
为此拼多多宣布将正式设立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所谓“百亿农研”专项旨在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以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进一步有动力和获得感为目标。
据了解,“百亿农研专项” 虽然将显著影响股东的短期每股盈利,但已通过董事会的支持和批准,并将由董事长兼CEO陈磊将担任一号位。陈磊表示,公司接下来将进一步提请股东大会,以争取大多数股东的支持。“这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将耐心投入,本季度的全部利润及以后几个季度可能有的利润,将首先进入这个专项,直至100亿的总额得到满足。”
技术派出身的陈磊在接掌拼多多之后,似乎正在有意更加深入的强化拼多多的技术立身之本,而这里的“技术”不单指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商技术,更多的则是体现在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淡化模式强化硬核技术,是陈磊接任拼多多之后的一个重大转变。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做了一个罕见的表述。他在回应有关电商行业出现的新对手时,先是不出意料的再次淡化竞争思维,但同时它还更进一步,第一次对拼多多自己创造的“拼”的电商模式表达了反思,甚至流露出一些谋变的姿态。
在势头正猛的时候进行反思,这种表述放到当下的大环境里可以更准确理解。“拼”玩法更多是一种模式创新,这是过去数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所擅长的。但今天,对互联网企业们的要求显然已经改变,互联网公司需要考虑自己如此巨大的体量下,对自己事实上所依赖的上游产业的影响。究竟是把成本转嫁给了它们,还是通过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搭建来帮助这些同样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发展。不只是拼多多,用更长期的目光看待自己可能是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都要面对的“正常化”考验。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农货节”中,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先后覆盖400多个优质农产区,首批上线的精选农(副)产品即突破1000款。据悉,自“百亿补贴”上线以来,优质涉农商家已突破1万家,并累计上线超2万款农产品。
在农业领域的持续投入下,涉农产品成为拼多多增长最快的品类。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农(副)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431%,单品销量超过10万单的农(副)产品超过4000款,同比增长超过490%;单品销量超过100万单的农(副)产品达到30余款。
磨刀不误砍柴工。可见,深耕农业的拼多多仍在“不计成本”的坚持投入,未来一段时间能否盈利并不在其重点考虑范围之内,如何改善农业产业现状,优化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科研领域在全球领先或许才是其真正要走的路和想做的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MIT想用AI设计电动汽车,大幅缩短设计时间并节省成本
- 美媒:一些中国大模型已经追平甚至超越美国产品
- 透过这场开发者圈的“年度盛典”,窥见华为开发者生态构建之道
- 谷歌Willow量子芯片有进步 但离实用还很遥远
- LLM很难变成AGI?科学家:创造AGI理论上可行
- PON在园区网络的“先天不足”,无源以太全光来拯救!
- 英特尔CEO黯然退场背后:芯片制造陷泥潭,AI起大早赶晚集
- 开源5年树立新里程 openEuler以智能 致世界
- 华为推出Mate 70手机引发高度关注 看外媒是如何评价的?
- 5G-A终端规模铺开响应“以旧换新”,湖北移动“机网套”协同刺激内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