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6月8日 福特F-150在美国很畅销,几天前它又推出电动版F-150 Lightning。电动F-150 Lightning输出功率530马力,标价不到4万美元(如果考虑联邦税收补贴价格为32474美元)。汽车刚推出48小时,据说预订量达到45000辆。
在未来几年,电动汽车会越来越流行。不过制造电动汽车电池需要各种矿物,如何获得这些矿物成为一个大问题!
制造电池需要锂、钴、铜等等,今天这些矿物主要来自俄罗斯、印尼、刚果民主共和国。2020年全球公路上的电动汽车数量约为1000万辆,到了2030年将会增加到1.45亿辆,矿产需求必然大增。
怎么办?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回收电动汽车电池。在未来几十年里,会有无数电池“退役”。环保非盈利机构Earthworks的高管Payal Sampat表示:“许多人在说:‘我们要解决气候问题,让我们挖更多新的矿藏,让我们快点行动起来。’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短视的。针对此问题,我们应该拿出长远而深思的方案。”
汽车电池技术很复杂,它与手机锂电池有些不同。单块电芯由几部分组成,包括金属阴极(由锂、钴、镍、锰、铁组成)、石墨阳极、隔离器、液体电解质(通常是锂盐)。当充电的锂离子从阳极流向阴极,就会生成电流。
单块电池可以驱动一台手机,但要让汽车行驶,就要将成千上万的电芯组合在一起,一般来说是电池模块结合成电池组,然后装进保护性金属盒。巨大的电池组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比如F150 Lightning电池重量更是接近2000磅(907千克)。
电池内部有许多高价值材料,但回收很困难,因为设计电池的本意是让它可以使用很多年,让汽车行驶几万公里,没有考虑回收问题。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Paul Andersen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你不希望电池瞬间被分解。”
汽车电池的分解十分复杂,成本也很高,现有回收技术十分粗糙。电池放电后,回收者会取走坚硬的外壳,模块通常被撕碎,扔进熔炉。像锂、锰等轻金属会燃烧,变成合金坯料,里面包含一些高价值材料,比如铜、镍、钴。然后工厂再用强酸从合金中提取各种金属。这种回收方法消耗大量能源,而且还会排放毒气及其它废物。
回收钴和镍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但锂因为价值有限,回收者不愿意浪费精力。即使回收锂,它的质量也不够好,无法制造新电池。
未来也许会用到更清洁更高效的回收方法:直接回收,或者将阴极材料从电芯分离,恢复内部混合物,比如重新添加锂,这样就没有必要从混合物中提取单种金属了。Faraday Institution研究人员Gavin Harper说,现在直接回收方法还处在早期阶段,未来也许可以回收更多材料,获得高价值终端产品。
Gavin Harper还说:“原材料有价值,但组合在一起的材料价值更高。不过这种回收方式是研究的‘圣杯’,要试图保留结构的价值,不能只关心材料。”
根据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估计,现在全世界拥有足够的产能可以每年回收18万公吨死电池,而2019年公路上行驶的所有电动汽车最终会产生50万公吨电池。
到了2040年,IEA估计全球有大约1300 Gigawatt Hours(Giga表示十亿,1GWH等同于每小时产生十亿瓦特电能)。特斯拉Model 3的电池容量是80千瓦时,假设所有电池都来自特斯拉Model 3,电池的重量约为800万公吨。
如果能够大规模回收,废物就能成为矿物质的重要来源。IEA认为,在2040年之前回收将会占到电动汽车矿物来源的12%。
Earthworks则认为,如果电动汽车死电池可以100%回收,到了2040年回收锂可以占到电动汽车锂需求的25%,钴和镍可以占到35%。
悉尼科技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联合作者Nick Florin指出,报告并非对未来给出预测,而是告诉大家回收在战略上有多重要。Nick Florin等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政策鼓励回收,电池设计可以标准化,这样分解会更容易,政府还要立法禁止垃圾填埋,让电池废物运输变得更方便。
Earthworks高管Benjamin Hitchcock Auciello说:“当电池的生命结束时,将回收责任交给投放电池的运营商,这样的政策最清晰。”
电池金属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回收无法满足全部需求,甚至连大部分需求都无法做到。普罗维登斯学院研究人员Thea Riofrancos认为,回收利用是减少新采矿需求众多策略中的一项,还有其它选择可以考虑,比如开发出使用矿物较少的新电池,改善公共交通,建设适合步行自行车的城市,减少私家车数量。
Riofrancos同时指出,在未来几十年里,即使回收只能满足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电池矿物需求,我们也应该关注,因为它能帮我们“重新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Riofrancos说,这些矿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应该擅加利用,不能当成用完即弃的东西。(小刀)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 原生鸿蒙发布:移动操作系统的一大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大步
- 阿斯麦订单“腰斩”股价暴跌16%,半导体产业寒冬来了?
- 分析称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缺乏落地细节,发布会后股价重挫7.57%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