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5月25日(文/水木)当猪周期来临,“猪茅”牧原股份是涨得最好的,当猪周期结束,或许也是跌得最惨的。
5月24日,养猪行业第一股,牧原股份盘中一度跌停,收盘时跌幅收窄至8.53%,当日市值蒸发319亿,这是牧原股份2021年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天。自今年2月份,该公司股价站上131元高点后,股价已经连续下跌30.96%,总市值累计蒸发1500亿,从“猪茅”跌成“猪毛”。
根据该公司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机构持仓数量已经从2020年底的550家锐减至今年3月末的136家,3个月400多家机构抛售,导致流动性收缩,缺少了流动性的支撑自然股价也无法继续在高位运行。
刺激牧原股份大跌的直接因素源于此前召开的股东大会,其管理层表示,2020年底全国生猪产能已恢复至常年水平的90%以上。生猪产能的恢复将带来生猪价格回落,虽然未来价格可能有季节性反弹,但生猪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预计生猪行业在2022年或2023年将到达底部。
不得不说,能从管理层口中听到如此悲观的预期也是很难得的,但这也是事实。
不过,股价大跌的根本原因还是猪行情的无法为继。
2018年生猪的养殖成本在12.5元/kg左右,但随着行情的上涨,相关生产资料价格也在水涨船高,到目前平均养殖成本在17元/kg。其中,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21年5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生猪(外三元)本期价格18.5元/千克,环比5月上旬下降8%。而牧原股份一季度商品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6元/kg左右。
生猪价格持续逼近养殖价格的情况下,未来的牧原股份的业绩也将面临考验。
从2018年开始至今,牧原股份股价涨幅超过10倍,而伴随其股价一路上扬的则是猪肉行情的持续火爆。不过自今年开始,猪肉价格已经出现16连跌,在整个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股价也必然会迎来一波去泡沫化的动作。
当供需关系回归合理水平,相关行业就不可能存在继续大涨的理由。而接下来,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业界内也将会迎来竞争压力较大的存量博弈。
毫无疑问,现阶段乃至未来两到三年市场供给足以应付需求,对于是否应该继续扩大产能,相信所有人都会持反对的观点。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牧原股份仍然在去年底向证监会提交了发债申请,并且在今年3月份提交了相关材料。而这次的发债融资规模在100亿左右,目的则是为了继续扩大产能,根据其发债预案显示,用于投建23个生猪养殖项目、4个生猪屠宰项目及偿还部分贷款补充流动性。
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融资扩产显然是违背常理。而且之前的营收盈利情况也十分出色,并不缺钱。那么融资这么多钱的真实用途自然就受到外界质疑。
一种情况是财务数据真实性存疑,另一种情况融资别有他用,否则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说不通,也正是因此,牧原股份被证监会采取了监管约谈。
那么在这种不明朗的情况下,牧原股份未来的走向也会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