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1月19日 “8分钟充满80%”、“1000公里续航里程”、“让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 广汽埃安在关于新电池技术的预告中使用的宣传语极具爆点,很快引燃电动汽车市场。
然而就在第二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就对所谓的“快充电、高续航”的新电池公开泼下一盆冷水,表示“这是不可能的”。这也让网上的舆论方向瞬间发生了翻转。
那么广汽埃安口中神奇的“石墨烯电池”技术,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能达到宣传语中的效果?这场预告带来的是一场真正的技术变革还是又一次营销炒作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高调预告却遭打脸 积极回应未能扭转局面
1月15日,广汽集团旗下广汽埃安在官微上预告了即将推出的全新动力电池科技。在预告中,广汽埃安表示,新研发的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可以在8分钟内充电80%,这让充电变得像加油一样便捷,同时硅负极电池让汽车的续航里程能够达1000公里。
预告中提到的新技术直击电动车用户的两大痛点,既解决了困扰电动车普及的充电难的问题,又弥补了电动车腿短的弱点。这则预告的发布迅速引爆了市场行情,广汽集团股票以及石墨烯板块的股票都迎来了大幅度上涨。
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2021年电动汽车百人会线上论坛中的发言就为广汽埃安泼了一盆冷水。他表示:“如果某一位说,这辆车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满电,而且还特别安全,成本还非常低。那么大家不用相信,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在遭到院士“打脸”后,广汽埃安坐不住了。在电动汽车百人会线上论坛上,总经理古惠南回应称,“今年广汽埃安的1000公里续航车是肯定要出来的,但是成本不会低。8分钟充满1000公里理论上是可以的,电池能承受,但是要解决配套充电桩的问题。”同时他也表示,“大家要科学地对待技术的进步,不能把技术问题和推广运营的问题混为一谈。”
随后在1月18日早间,广汽集团又在互动平台表示,石墨烯电池整车目前已经走向实车量产测试,后续将会根据项目进展发布相关信息。
不过这些回应并未能消除网络上的负面声音。在相关的新闻下面,网友们“忽悠”“噱头”“割韭菜”“文字游戏”的评论随处可见。更多的网友表示疑惑,这所谓的“石墨烯电池”,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技术构思理论可行 但实践还有一定难度
准确来说,广汽提出的这项新技术应该叫做“掺杂石墨烯的硅基负极锂电池”,而非真正的石墨烯电池。真正的石墨烯电池应当使用石墨烯作为电池的主要正负极和隔膜材料,其工艺复杂且成本极高,应用起来难度非常大。
广汽的新电池的核心正极材料仍旧是“锂”,并未发生变化,因此电池的本质还是锂电池。在这项技术中,石墨烯只是作为导电添加剂被掺入负极材料中的。
由于石墨烯具有较低的导电阈值和比较高的功率密度,在负极掺入少量的石墨烯理论上可以极大程地度降低电池的欧姆阻抗,从而提升电池的充电能力,实现“快充电”。同时新电池还配备了基于石墨烯导电剂的“一套降温冷却系统”,使快充时的安全性也能得到保障。
而纳米硅在负极的使用是实现“高续航”的关键。硅是目前已知的比容量最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石墨类负极材料的十几倍。因此,将纳米硅引入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中,部分替代原本的石墨,理论上可以极大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续航里程。
因此,广汽提到“高续航”和“快充电”,在理论上有一定的依据,但实践起来仍然要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鉴于掌管锂电池核心性能指标的还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改变对电池性能的提升有一定的限度。
另一方面,目前石墨烯电池的技术并不成熟,还处在实验阶段,很多性能指标都是在实验室中得到的。从实验室理论到工业普及存在着很大的跨度,一旦产品被投入到实践当中,相关指标可能会有一定缩水,达不到预期的水平。
此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现在还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这也势必会抬升新电池的成本,为新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带来挑战。广汽是否能够成功实践预告中的目标,还要日后见分晓。
新能源汽车浮夸风盛行 技术突破还需脚踏实地
近日,电动汽车企业扎堆布局1000公里续航车型。就在不久前,蔚来汽车发布了一款固态电池包产品,宣称将解决电动车短板之一的续航能力差问题,能够将电动车续航里程提高1000公里。这一消息的发布也引发了很多争议与质疑。
近年来,电动汽车行业浮夸风盛行。一方面,车企在宣传时总是过分强调续航能力的提升,官方给出的续航里程数往往被注入了很多水分。比如,采用不同的工况进行测试,最后得到续航里程也会不同的。
很多车企在测试时会故意选择60km/h等速这种耗能最小的工况,然后将测试结果作为最大续航里程进行宣传。实际上路后,汽车的续航里程数只能达到宣传的70%甚至更低。这样为了制造噱头的而想方设法虚假抬高续航里程数的行为实在不可取。
另一方面,利用电池创新技术进行炒作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诚然目前我国的电池材料研究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各个企业对于电池技术的投入加大,技术的进步也确实很快,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很多企业会对其电池创新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过度包装,在新技术尚未成熟,还没有落地,离量产和商业化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便开始大肆宣传,这种行为就变成了炒作。
电池材料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是需要长时间脚踏实地努力的。虽然短期内,炒作和里程数注水等行为或许能够为企业带来一些红利,但长期来看,将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将消费者的体验放在第一位,以真正的实力制胜才是发展之道。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硬科技观察之智能体:2025年会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 原生鸿蒙发布:移动操作系统的一大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大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