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12月24日 因内容被监管,似乎是B站逃脱不了的宿命。
12月21日,“扫黄打非”公号上发布了一片名为《全国“扫黄打非”办通报对B站监管工作情况》的文章,文中提到其举报中心接到群众反映B站问题的线索超过500条,上海相关部门对B站行政处罚6次,约谈超过10次。
不管是从被举报次数还是从约谈次数来看,都反映出了B站内容监管方面的疏漏。对此B站表示,“在接受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约谈后,我们第一时间接受监管部门的批评和指导意见,积极配合,在为期两周的整改期间内组织专项人力排查和处理了相关稿件。”
但实际行动是否能够跟得上这次的回应呢?屡次被约谈依然没能加强相关内容审核,靠打擦边球吸引用户目光“超速行驶”,也将B站的政策性风险进一步被放大。
破圈背后的内容危机
“破圈”是过去一年来贴在B站身上最明显的标签,从2019年年末跨年晚会的热度到献给年轻人的《后浪》,再到如今层出不穷的各种策划,都向外界传递出了B站想要走向大众化的信号,但这并不能以放纵内容运营为前提,否则这种内生性的危机才是潜藏在B站身上最致命的毒瘤。
字节跳动此前的内涵段子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据了解B站内容“涉黄”问题早在2018年就开始显现苗头,“直播电台”“舞蹈区”“音乐区”都成为了充斥着软色情的重灾区。尽管B站都做出了相关的措施下架视频内容,但乱象仍未被禁止。
今年“马保国”事件也是对B站的警示。人民日报评论其是一场“哗众取宠、招摇撞骗的闹剧”,对缺乏判断力的未成年人来说更是一种价值体系上的毒化,并呼吁有关部门对互联网平台落实社会责任情况加强监管。当天B站便紧急发文表示将会对马保国相关视频进行严格限制、审核、管理。如若人民日报没有发布这篇文章,B站是否会继续成为有心人恶意炒作的温床?
每次都表示会积极整改,之后却又多次被约谈,这种前后矛盾的悖论到底是真的有从根本上去肃清平台风气还是只是应付监管的说辞呢?亦或是约谈这种柔性执法政策已经无法对驶入快车道的互联网企业产生约束性了?据了解目前B占的平均用户年龄约为21岁,新增用户平均年龄约在20岁,而且其新增用户大部分来自三四线城市。
年轻用户群体的价值观体系极易形成冲击,对于以提供内容为主的企业来说就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够助推后浪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提速的商业化进程与流量焦虑
B站还是二次元聚集地的时候其内容和用户粘性都一直都很好,并且为了保护社区氛围不被破坏,其平台并未充斥着大量类似爱优腾疯狂贴片广告的路子。可当事实证明用爱不能发电的时候,B站开始商业化提速的进程。
根据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74%达到了32.3亿,毛利率也提升至23.6%,实现六个季度的持续增长。尽管超出了市场预期,但其净亏损同比扩大171%为11.009亿元,也就是说目前为止B站还处在巨额亏损当中,入不敷出的情况也迫使B站不断尝试更多的商业化方向。
诚然,根据该季度的财报中也表示B站社区的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4%达到1.97亿,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61%达到1.84亿,在付费用户上该季度月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89%,付费率提升到7.6%,但这亮眼的数据背后却伴随着B站营销费用的提高。换句话说,B站也走上了“烧钱换取流量”的怪圈。
内容是基石,流量获取市场信赖的指数,商业化是生存发展的必要,过度追求商业化势必会引起用户的反感,而低俗的内容现象也势必会消耗B站本身的价值。如何平衡内容、流量与商业化之间的关系成为了B站亟待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