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11月5日 数据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三星以24%的市场份额领先小米抢占第一,而小米以23%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后者坚守了三年的冠军此次让三星一举拿下。
值得一提的是,从5月份开始三星在印度推出的7款新系列手中当时有3款为廉价版,并且第三季度其出货量增加了32%;印度消费水平不高,而三星的出货量增加也必然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刺激。
除此之外,为了吸引海外科技企业投资,印度政府此前宣布了一项总价值达5000亿卢比的激励措施,而三星正式在这项PLI计划当中,而国内包括小米、VIVO等在内的中国手机以及零部件制造商却并未在列,这对三星在争夺市场方面也有所帮助。
三星重新夺得印度市场第一宝座,而有媒体报道谷歌将会构建一个自定义版本Android操作系统和Google Play应用商店,支持印度首富穆凯什·安巴尼的信实工业开发低端智能手机……这些消息显然对在印度以低价抢占市场的小米来说如雪上加霜。
印度市场对小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的“失守”到底只是开端还是会刺激小米奋起直追暂且不得而知,但面对内外交困的处境,小米的“性价比之路”似乎走不通了。
“性价比”的帽子不好摘
一直以来,小米都是以“性价比、便宜”的标签示人,这种策略也的确帮助小米完成了初期的市场积累。但如果策略无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只会成为掣肘企业发展的弊病,小米的用户在看过太多的“饥饿营销”之后,自然也就麻木了。
同时手机行业群雄崛起,智能手机处于一个供过于求的状态,已经严重饱和,小米也不再是市场上为数不多可供选择的品牌,华为、VIVO、OPPO等凭借着自己的优势逆势翻盘。在5G的节点上,不少品牌纷纷向高端发起冲锋令,而小米却依然没有摆脱性价比的标签。
此前小米通过“性价比”围剿对手,对于也可以使用同样的策略反击小米;雷军曾表示,“小米数字期间系列最初1999元的锚定价格成就了小米,但也限制了小米的进一步发展。”
小米2020年中期及第二季度财报中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部分的收入为316亿元,同比下滑1.2%;本季度公司智能手机销量为2830万部,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80万部。想要改变长期铸就的品牌形象并不容易,小米想要冲击高端市场也犹如虎口夺食,至少在短期之内,小米很难摘掉“性价比”的标签。
突破技术核心是关键
2020年10月份雷军在公开场合表示,“小米坚持要做一家技术公司,而且会死磕硬核技术,今年在技术上的研发投入将会达到100亿元。”在经历2016年的“大劫”后,小米之后的逆转靠的是铺设新渠道、加大市场宣传力度、“硬件+电商及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等商业模式上的升级,而并不是那时就把核心焦点放在技术创新上。
据统计2017年华为的研发费用支出达到了897亿,小米的技术研发给用是31.5亿,市场营销支出是52.3亿,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米到底是营销驱动型还是技术导向性企。
技术的研发是一个需要时间金钱是积累消耗的过程,并非一两年就能够有效果,而小米对技术方面的投入也是从这两年才慢慢增加;在其他手机厂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之时,小米所能够依靠的各种技术不过是供应商的优势,这让小米很大程度上会处于一个被动地位。
不过就目前来说,小米已经通过手机完成了对整个生态链条的基础构建,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或许将会囊括手机的部分功能;从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应收为153亿,同比增长2.1%;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59亿,占总收入比重的11%。
在几家手机厂商当中,小米也是较先看到loT前景的企业;从目前来看,手机行业已经进入了存量阶段,小米产业链的布局也在有序平稳进行,下一个十年小米着眼的或许不仅仅是手机,而是放眼整个生态圈的野心;但即便如此,核心技术的建设依然是最中坚的支柱。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 原生鸿蒙发布:移动操作系统的一大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大步
- 阿斯麦订单“腰斩”股价暴跌16%,半导体产业寒冬来了?
- 分析称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缺乏落地细节,发布会后股价重挫7.57%
- 美国科技巨头继续押注AI,2025年资本开支将达2000亿美元
- 欧美电信运营商联合炮轰SpaceX: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功率不合规
- MBBF 2024前瞻:在浪漫无尽的土耳其,见证5G-A×AI无限体验
- “算力之光”照耀中原大地,超聚变智聚生态闪耀全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