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文/凌缓、子墨)2月24日 美团的王兴和阿里的马云都曾说过,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在手机行业,这句话可谓一语成谶。各大研究机构数据都不断指向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2019年手机市场初入“寒冬”,各大厂商增长“下滑”压力日趋严峻。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3.7亿台,同比下降7.5%。IDC认为,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的国内手机市场将面临同比30%以上的大幅度下滑。另一家知名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则将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手机销量预期下调20%,线下销量预期下调50%。
另外,受美国“出口限制”影响,国产手机厂商的部分供应链面临“断供”压力。各大厂商亟需优化既有供应链,同时积极调整渠道库存运营。在一系列负面问题影响下,连锁反应开始显现:
产品发布推迟,量产问题严峻,整年的产品规划不得不往后推延;线下实体店和零售渠道合作伙伴囤货滞销;消费者对手机产品的需求下降,预算进一步紧缩……
但危机四伏中总会有机会暗涌。2020年被称为5G手机全面爆发之年,5G的普及会迎来一大波换机潮,这是所有手机厂商都必须紧紧抓住的机会。那么,国内头部手机厂商如何在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战场中调整发展,哪些手机厂商的策略能够抓住特殊时代赋予的新机会?
华为:重心倾斜国内,持续发力5G中高端市场
2019年全年,手机厂商都在下滑,只有华为“逆势而上”,实现同比33.9%的增长,全年市场占比38.3%,国内第一风头无俩。
这要归功于华为早期的品牌并行战略,以及战略重心的倾斜。
华为将手机业务分为两个品牌:华为(Huawei)与荣耀(HONOR)。荣耀作为子品牌,在手机方面专注于中高端市场,助推华为手机矩阵的完善和线上线下整合销售。例如去年华为发布高端5G旗舰华为Mate30系列,价格和配置对标国际一线厂商三星和苹果的旗舰手机,荣耀则发布高端次旗舰荣耀V30 Pro和中端性价比手机荣耀9X、荣耀20S,在线上电商平台取得不错的成绩。
荣耀手机精准的群体定位、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使得去年荣耀占据国内手机市场13%,位列第四。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在去年年底华为和荣耀两个并行品牌合起来占据国内智能手机42%的市场份额。
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手机被禁止使用GMS(谷歌移动服务),导致华为手机在海外的市场份额暴跌,促使华为不得不将消费者业务的战略重心向国内倾斜,抓紧5G市场红利,抢占5G手机市场高地。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5G手机出货量约930万台,华为占据73.6%。年初华为官方宣布5G手机出货量达690万台。华为Mate30 5G系列几乎独占了高端5G旗舰的全部市场:苹果还未推出5G,三星国内仅1%。荣耀V30 Pro在发布后就以“5G高性价比旗舰”的名号多次取得3000-4000价位的销量冠军。
最近,荣耀V30 Pro将搭载自家的华为移动服务面世欧洲,意味着华为手机将携自家软件生态“反攻”海外市场,加快华为移动服务全球化布局。
小米:布局5G手机全矩阵,加码“5G+ AloT”战略
“手机+ AloT”战略是小米从2019年以来的核心战略,小米作为覆盖低中高端市场、产品线最全面的手机厂商,在AloT领域深耕多年,具备全面的物联网生态布局和长远的发展理念。
不再“为发烧而生”的小米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加速5G手机全矩阵布局,中高端同时发力:小米9 Pro 5G版本占据3000档位,又在今年2月发布自家首部高端旗舰5G手机,将价格拉到最高6000元——发布会后,雷军表示在中国区发布的小米中高端手机将全部支持5G网络。
去年,Redmi(红米)作为小米的子品牌正式独立,并于年底发布首款5G手机“红米K30 5G”,起售价1999元,成功将5G手机拉下千元级别,再一次领先友商,打造极致性价比。近日,红米负责人卢伟冰表示会把5G手机的价格降低至1500元左右。
不仅如此,雷军在年初的新年员工内部信中明确表示2020年是“5G+ AloT”双引擎战略的关键一年,将在未来五年投入至少500亿元用于相关技术研发。
虽然小米常被界内人士诟病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但小米实际上一直在发力智能硬件、手机软件系统等多个领域的技术研发。根据小米高管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小米研发开支达53亿元,截至年底专利申请3.3万余件,在AI领域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第一阵营。
OPPO:子品牌发展迅速,自主研发计划落地
2019年,消费者都说“绿厂”OPPO变了。手机价格降了下来,配置却升高了,产品“香气四溢”。
去年整年,OPPO重点打造子品牌真我手机(Realme),协助完善手机产品线,企图在线上市场打出成绩。因此,真我手机主打线上销售和性价比市场,产品价位分布在1000-2000、2000-3000档位,带来高配置的同时售价也很厚道。根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真我手机成为全球第七手机品牌,出货量约1000万台,同比增长8倍。
OPPO在卸下了“高价低配”的包袱后,更专注于高端技术的研发,力图给手机带来更多的科技附加值,改善品牌形象。如采用侧旋升降结构的全面屏设计、10倍混合光学变焦和60倍数码变焦的三摄拍照、经测评效果对齐苹果三星高端旗舰的视频防抖拍摄、目前全球领先的65W功率快充技术方案。
除此之外,前几天对内公布的自研芯片计划“马里亚纳计划”、软件开发“潘塔纳尔计划”和云计算服务的“亚马逊计划”,预示OPPO对于未来手机行业的全新战略预判:随着未来5G与IoT领域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手机厂商在软硬件方面拥有自己的技术,有助于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建立自家IoT生态。
OPPO CEO陈明永宣称未来三年将投入500亿元用于自主研发,结合后来声称不会影响和战略伙伴(如高通)的合作关系的发言,大概可以判断在未来OPPO将发布自家的辅助级芯片,主要用于AI智能、云计算、智能物联网方面。
vivo:加速海外市场扩张,实施“子品牌+5G”战略
虽然国内份额缩减,但vivo在海外市场成绩可喜。2019年第四季度,vivo超越三星成为印度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市场占比21%。尽管小米仍然以27%的份额位居第一,但vivo同比增长132%的速度却让小米感到了危机。
在俄罗斯,vivo市场份额排名第五,但增长速度高达1190%。受益于2018俄罗斯世界杯的冠名,以及独特的产品设计、多款性价比机型,vivo在俄罗斯赢得消费者的欢心。
“子品牌+5G”战略是vivo的拿手好戏。使2019年2月,iQOO正式公布,并将作为vivo的子品牌独立运营。先后发布iQOO Neo系列和iQOO系列。“死磕性价比”、“科技含量高”是消费者对iQOO的最深印象。在支持5G、旗舰级处理器、大功率快充、多摄像头相机等多个高端配置的同时,还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Vivo或在将来实现子品牌新机全面普及5G,从而获得更多销量。去年,vivo陆续发布iQOO Pro 5G、NEX 3 5G、vivo X30多款5G手机,成为国内5G手机“先行者”,在2019第三季度5G手机市场中取得54.3%的份额。而iQOO 3系列的问世,也被人们视作最具性价比的5G高端旗舰。
未来手机行业的竞争实质上是5G和AloT的多领域竞争
目前看来,华为的优势在于更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更具竞争力的5G高端旗舰,小米则在于完善的AloT生态,OPPO和vivo更注重子品牌的布局。同时,华米OV四大手机厂商都致力于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和加快海外市场部署。
究竟谁能在5G新时代获胜?技术和生态成为未来的关键词。因此获利最多的可能是华为和小米。
近几年来国产品牌不断崛起,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需求,消费者对高端旗舰机更感兴趣。高科技成为消费者购机的重要因素:拍照性能、大电池快充、屏下指纹等。华为在技术创新方面更有优势,尤其在消费者最看重的拍照方面。
随着5G万物互通互联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和网络宽带的升级带动智能终端产品的更新。AR/VR技术、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出现,并以智能手机为核心方便操控。
小米致力于提供完善的生态链产品,几乎覆盖生活全场景:手机、智能家电、笔记本、智能硬件(小爱智能音箱)等,并且在市场已经积累了海量口碑与销量。华为则可能以鸿蒙系统为核心,将华为自研消费者产品和生态伙伴产品对接到手机上,形成“1+8+N”的华为IoT生态体系。
而OPPO的芯片自研计划投入成本高、回报时间长,属于“放长线钓大鱼”,vivo专注于子品牌的打造和海外业务的扩展,在AloT生态的发展战略上相对而言有所欠缺。
智能生态是未来王道,5G普及带来格局改变。因此,未来手机行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智能物联网领域的竞争,以手机为核心,智能生态为外延,头部手机厂商将展开激烈竞争。事先布局的小米、坐拥技术和资金两座大山的华为,或许会借此机会实现飞速发展。未来,极客网将持续关注,并跟踪报道各大手机厂商的发展与动态,敬请关注。(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MIT想用AI设计电动汽车,大幅缩短设计时间并节省成本
- 美媒:一些中国大模型已经追平甚至超越美国产品
- 透过这场开发者圈的“年度盛典”,窥见华为开发者生态构建之道
- 谷歌Willow量子芯片有进步 但离实用还很遥远
- LLM很难变成AGI?科学家:创造AGI理论上可行
- PON在园区网络的“先天不足”,无源以太全光来拯救!
- 英特尔CEO黯然退场背后:芯片制造陷泥潭,AI起大早赶晚集
- 开源5年树立新里程 openEuler以智能 致世界
- 华为推出Mate 70手机引发高度关注 看外媒是如何评价的?
- 5G-A终端规模铺开响应“以旧换新”,湖北移动“机网套”协同刺激内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