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12月9日 对苹果来说,1.2万亿美元的市值远远不是终点,至少苹果CFO是这么认为的。
近日有媒体报道苹果公司股价已经超过了原来的记录,整体市值已经超过了1.2万亿美元,在全球企业市值当中也名列前茅。
苹果突出的股价表现也让不少分析师相当好看,不过作为苹果CFO的卢卡-马埃斯特里却表示:“与同行相比,苹果的估值仍然较低,但他对整体的盈利能力以及服务业务和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发展势头感到非常满意。”
其实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华为估值大约为1.3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不知道卢卡-马埃斯特里的话是不是意有所指呢?!不过不管华为估值如何,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在苹果这1.2万亿美元背后的故事,为什么苹果能够收到市场如此的认可呢?
手机核心产品超预期,市场表现强劲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主营业务对股价的波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作为苹果的核心来说,手机业务自然是左右着市值的关键。此前在经历了iPhone XS系列的风波后,苹果在iPhone 11的定价上显得更加接地气一些。
据数据统计公司TrendForce近日发表的2019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统计和第四季度的预测数据,得益于iPhone 11系列的出色表现,苹果很有可能在第四季度爆发,并且产量将会达到6900万台的峰值,甚至还会超越华为(当季度的表现)。
相比于去年的iPhone XR来说,今年的iPhone 11在价格上有了明显的优势,除了本身售价上的优惠,再加上第三方平台各种的补贴等手段,为iPhone 11 在国内的热销敞开了道路,刺激用户的购买需求。
有数据统计iPhone 11仅仅在双十一当天就已经售出了上百万台。而且这款机型不仅是在中国市场热销,在全球范围内的表现都算的上相当不错。
据悉现在苹果已经追加了iPhone 11的订单,数量达到上千万台,并且预计将会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消耗完毕。针对不同的市场,苹果采用了不同的战略方式,但最终对于iPhone 11的热卖是毋庸置疑的。
原本苹果今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算太如意,但自从发布了iPhone 11以后就开始反攻了。用低价策略来跑马圈地确实吸引了不少用户的注意力,同时针对中国用户推出的以旧换新、24个月免息分期付款等手段更是大大促进了用户的消费潜力。
在5G彻底爆发之前抓紧4G最后的时机,除了能够提升苹果整体的出货量之外,也可以为接下来的5G市场做好全面的准备。
积极转型,可穿戴设备和服务业务持续增长
对于苹果来说,可穿戴设备和服务业务也举足轻重。在此前苹果发布的201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中,无线耳机AirPods、苹果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涨幅达到了54%。
服务业务是苹果的第二收入类别,苹果第四季度来自于服务的净营收就已经达到了125.1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在市场广阔的可穿戴设备领域,苹果飞快的增长速度也为其收割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还为其进入健康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苹果CEO蒂姆·库克曾表示公司将会继续完善健康相关的数据整合到APP当中,同时会进行更多健康方面的研究,甚至在未来某一天苹果公司的最大贡献可能就是在人类健康领域。
苹果旗下的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在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当中就以48%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三星等竞争对手,这也是苹果股价表现良好的助推器。
除此之外,iPad和Mac产品虽然不是苹果阵容中的佼佼者,但其在苹果家族中的地位也同样不可忽视。从苹果第四季度中的财报可以看出,iPad已经连续第四个季度处于增长的势头,为苹果公司带来了47亿美元的收入。而Mac产品线的盈利能力也不容小觑,而Mac Pro和16英寸MacBook Pro的到来,或许将会继续助力苹果在该业务线上的表现。
除了在这些业务上的布局,苹果其实在汽车领域也有所动作。尽管苹果并不曾透露其在汽车领域的动作,但频繁的专利获得也让外界对苹果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保持着期待。
在AR上,苹果也没有落后过。在2017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发布了ARKit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并且在2018年和2019年都进行更新增强。
在今年10月份,有媒体曾经报道过苹果副总裁麦克·洛克威尔有在内部会议上提供了有关AR耳机设计和功能的细节图……这些都意味着苹果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AR生态。
总之,不管是iPhone、iPad、Mac,亦或是手表、AR、自动驾驶等各方面的布局,都让市场看到了苹果在未来更大的可能性,这或许就是苹果CFO对1.2万亿美元市值也嫌低的原因吧!
你觉得苹果1.2万亿的市值被低估了吗?是否只有华为上市才能压过苹果的风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