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8月18日,在整个市场不太景气的大背景之下,阿里于8月15日发出的2020财年第一财季财报仍旧独领风骚。该季度,阿里收入达到了1149.24亿元,同比增长42%,持续保持超高速度增长。
过于大家对阿里的发展担忧主要来自于电商增长的天花板问题,以及中国GDP增速的放缓对阿里零售总额会不会产生影响,财报都显示这样的担心是多余——阿里能做的,还有更多。
阿里重塑下沉市场,效果显著
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旗下淘宝天猫等核心电商平台的移动月活量达到了7.55亿,相比于上一季度增加了大约3400万用户,半年更是增长了5600万。增长主要来自哪里?答案是下沉市场。
在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的组成的格局之下,拼多多能够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迅速崛起登上纳斯达克的舞台,而且仅仅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五千亿GMV,着实让不少同行震惊,不敢小觑下沉市场。
在阿里看来,下沉市场的爆发彰显了中国三四线等城市持续增长的潜力,而下沉市场的用户则成为了阿里新增用户当中的最主要来源。对于阿里来说,在刚刚过去不久的618中,聚划算就为阿里打开下沉市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跳板。
3亿订单、150万款新品、为品牌带来3亿新用户……这是在天猫618当中所呈现出来的增长数据。为了实现品质和实惠的同时兼顾,聚划算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供应链端的效果,同时围绕农村市场推动品牌下沉,取得了“摧枯拉朽”般的战果。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下到的城市人口基数越多,所存在的消费潜力就越大。在阿里高管蒋凡看来,聚划算就是要阿里对下沉用户市场探索的使命和责任,让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农村等地区的消费者真正体验“品质惠”的体验,和一二线城市人群一样拥有良好的生活体验。
多项指标超预期,走势强劲
除了营收持续高增长和下沉市场带来用户激增外,作为马云退休之前交棒给张勇的最后一份财报,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这其中,阿里核心的电商业务的营收达到了995.44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天猫实物支付GMV连续十个季度增长超过30%,走势十分强劲。
除了电商之外,阿里的云计算业务也保持着稳定的高速增长状态,季度营收达到了77.8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66%。阿里云从十年前开始投入研发,到如今成长为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云计算公司,并且还在持续高增长,委实让人吃惊。
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当中,阿里云在全球市场内份额增长了近一倍,在亚太市场排名第一,为亚马逊和微软的总和。目前阿里云承载着上万企业和平台,财报显示围绕阿里云产生的庞大生态体系也正在加速企业全面上云的步伐,预示着阿里云的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而这一季度阿里的数字媒体和娱乐营收也同样获得了63.12亿元的收益,增长了6%左右;创新及其他业务营收占据12.81亿元,同比增长了21%。
互联网红利消失殆尽、贸易摩擦持续加剧等大背景,显然并没有对阿里产生太大的影响。随着电商业务遥遥领先并持续高增长,云计算加速赋能生态企业和千行百业,数字娱乐站稳脚跟,创新及其他业务展现潜力,阿里一架大马车拉着几架小马车奋勇向前的态势基本成型,未来的生态协同爆发之力不可估量。
持续投资未来,加强社会责任
对于阿里来说,面向未来的投资与战略布局似乎是其一向的传统发展方针。比如在BAT当中,阿里就是首当其冲最早涉足云计算的企业,提前的投资未来让阿里云成为云化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也给阿里增加了更多为人称颂的技术标签。
现在,阿里在技术创新方面又多了芯片和基础科学的标签。根据规划,阿里计划在三年内在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方面投入1000亿元。随着达摩院的组建,阿里在云计算、数据库、芯片等核心技术层面的好消息越来越多。
本财季,从飞天大数据平台发布到玄铁910芯片问世,阿里面向未来的投资又开始露出峥嵘。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所说:“基于核心商业的强劲现金流,我们将在技术上持续投入,让全球数百万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技术投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说“另一个阿里”已经跃然纸上。
除了财务数据和投资未来之外,阿里的公益求索也值得赞许。财报显示,阿里“兴农扶贫”计划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这些地区的通过阿里带动的相关GMV也已经累计达到了1152亿人民币,同时全国贫困县超过200万农民通过网上银行也获得了超过1600亿元的贷款。
综上可见,对阿里来说,持续的高增长不足为奇,难得的是其总能确保短期收益与长期增长的统一,以及做到商业利益与社会公益的相辅相成。这样的阿里,在今天这个特殊环境下,更值得尊敬与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