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4消息,美国《微电脑世界》(PCWorld)网络版近日发表了署名为马克-苏利文(Mark Sullivan)的评论文章,该文章认为,尽管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已公开上市,并拥有了将近10亿个用户,但是如果谷歌(微博)社交网络Google+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它仍有机会打败这个主要的竞争对手。
以下为这篇文章全文:
打败Facebook的机会
在Facebook上市和坐拥10亿用户的时候,人们不禁会好奇地问,Facebook的主要竞争对手谷歌还能够在社交网络领域生存下去吗?在4月,谷歌声称已有1.7亿个用户已“升级到了Google+”.但是,对于实际上有多少人经常使用该社交网络,谷歌一直避而不答。有观察人士认为,现在积极使用这项服务的可能主要是谷歌员工和拥趸。
但是,笔者认为,Google+仍有机会最终打败Facebook.但前提是,谷歌必须学会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
就广告针对性而言,谷歌能够从人们的网络搜索主题和电子邮件内容中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并不如人们每日自愿发布到Facebook的信息有价值。社交网络数据通常比其他数据更具个性化,更能体现用户的偏好。谷歌广告业务(占其营收的96.5%)的长期竞争力,取决于谷歌获取这种个性化数据的能力。
如果说有人已对Google+的发展成竹在胸,那么这个人就是拉里-佩奇(Larry Page)。这位谷歌创始人兼CEO给出了很多理由说明为什么Google+将成为Facebook的主要竞争者。但是,他的这些理由现在看来仍然只是一种理论假设,还没有变成现实。
“圈子”更接近真实生活
佩奇称,Google+中的圈子(Circles)提供了一种处理朋友关系的更好方式。他是对的,圈子的设计符合常识,易于理解,它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它复制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朋友关系的方式。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强调,Facebook上的“群组”(groups)功能同样能管理朋友关系。但是,那种功能并不没有出现于Facebook最初的设计中,是后来才添加进去的。这就是为什么在Facebook上管理朋友关系要比在Google+繁琐的原因。而“圈子”的概念是Google+的核心,事实上,Google+最初就被称为“谷歌圈子”.
与其他产品整合
Google+相对于Facebook的最大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谷歌的原计划是将Google+社交网络功能和工具整合到它现有的所有在线服务中,包括从搜索引擎到Docs到视频(YouTube)。
Google+已被整合到了几乎所有谷歌产品右上方的导航栏中。这种安排可让你实时监测各种Google+事件(更新信息、消息发布等等),并且能够让你在不离开当前所使用的谷歌服务的前提下与Google+好友分享内容。Android版Android用户还能够便捷地自动上传其手机私人相册中的任何照片到Google+服务器中。
但是,除了这些特色外,谷歌自从去年暑期推出Google+网站以来就再没有多少令人为之侧目的举动。在2011年7月,谷歌征求用户意见,如何将Google+整合到Gmail中,或者将Gmail整合到Google+.结果后来不了了之,谷歌并没有宣布有关这两款产品之间进行整合的重大消息。用户能够在不离开Gmail应用程序的情况下方便地启动群视频聊天工具Hangout吗?不能。用户能够在Google+上接收到Gmail的通知信息吗?还不能。
数百万人正在使用谷歌的各种免费服务,例如Gmail、Docs和搜索等等。要让Google+兴旺起来,谷歌必须将这些服务与Google+的功能捆绑到一起。你可能需要能够与同你协作建立Google Docs电子数据表的人即兴开始Hangouts视频聊天。你的搜索请求可能更会受到你和你朋友的社交网络偏好的驱动。
要与Facebook竞争,谷歌必须将Google+紧密整合到它的其他重量级服务中,从而让用户难以离开谷歌服务、转到Facebook上。
谷歌最终将会做到这一点。如果谷歌做到这一点,它就能够将用户从Facebook那里吸引过来。这是一个零和博弈游戏:大多数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访问这两个不同的社交网络,他们只能二选一,这也是Facebook现在快速发展的原因。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六载华为开发者大赛,“赛”出云上开发新生态
- iPhone在华份额为何不断下滑?外媒分析:因无法提供AI服务
- 硬科技观察之智能体:2025年会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