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小菲)8月10日,拼多多火了以后,电商业界一刻也没有停下对它的“围追堵截”,其中的一个方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社交+电商的拼团/拼购模式首当其冲。
今年3月,阿里巴巴的淘宝特价版隆重上线。而紧随其后的是,淘宝联合支付宝推出的“拼团”业务也悄然来袭。而在8月8日,即将步入其一年一度的818发烧节的苏宁易购,也推出了声势浩大的拼团活动,短时间内收获了数百万单的佳绩。
随着两大巨头的介入,发端于拼多多的拼团模式或将全面普及。而后来者们祭出品质、服务、物流等杀招后,不能摆脱“消费降级”标签的拼多多或将面临巨大倒逼。
淘宝联合支付宝上线拼团
目前,在淘宝“拼团”业务的主页上,商品类目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其中包括日用品、食品以及服饰,覆盖的产品种类高达12个类别。至于价格,拼团将走亲民路线,幅度介乎于5元到30元之间。
据悉,淘宝“拼团”业务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模式之一要数“限时拼团”,其最大的功能是会给用户推荐不同的拼团商品,充当“消费建议顾问”的重要角色。而这些商品全都来自不同的淘宝店家,淘宝从中赚取商家推荐的广告利润。而在性价比上,拼团价比淘宝价更有优势,甚至某些产品最多可以打5折。
除了“限时拼团”,支付宝的拼团业务还有着自主发起拼团、邀请好友等功能,并通过系统进行自由匹配,将淘宝商家的产品灵活地加入到拼单当中。
分析认为,凭借着这一板块,实现了商品在淘宝,订单、会员系统中进行流通与交互,也顺应了用户此前在淘宝上的购物习惯。尽管还处于试行阶段,但支付宝的拼团业务已聚合了亿级用户,未来还将平稳地过渡至全网推广。据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目前支付宝的国内用户已达5.5亿,而第三方统计的淘宝月活用户数也超过4.3亿。这两大入口的联合发力,势能不容小觑。
从消费升级到消费分级
然而早在拼团模式出现之前,淘宝已于今年3月上线了“淘宝特价版”App,这标志着淘宝开始由“消费升级”转型为“消费分级”。
“淘宝特价版”App正是阿里巴巴基于消费分级而打造出的一个性价比人群的综合折扣平台。此举被视为淘宝正在抢夺被忽略的“低消费”市场。按照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说法,淘宝是在不同的消费分级里进行消费升级。
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5.52亿,较截至2017年12月底的12个月增长3700万,创下IPO以来的峰值记录。据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分析,这些新增年度活跃消费者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而拼团业务面向的用户也包括这一群体,淘宝不会白白浪费掉任何阶层的用户。
苏宁8.8拼购日拿下500万单
阿里巴巴的盟友苏宁易购也没闲着,在其一年一度的818发烧购物节到来之前,便先用8.8拼购赚足的声势。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日前宣布,苏宁8.8拼购日当天订单量高达500万单,展现了拼购模式惊人的爆发力。
有消费升级,也有消费分级,但和阿里巴巴CEO张勇一样,侯恩龙也不相信有消费降级。为此,苏宁易购的拼购一开始就有与消费降级代表拼多多针锋相对的态势,主打正品拼购,好货也可以不贵。
除了刷屏的diss广告,侯恩龙本人也毫不掩饰对低劣品质的不屑,他认为苏宁8.8拼购日的爆发式成功源自正品品质和优质服务,“这不单单是苏宁拼购的胜利,更是品质拼购、优质服务的胜利,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最好体现。”
拼团拼购模式将全面来袭
随着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苏宁易购的先后切入,业界普遍认为,而随着传统电商的流量红利逐渐流失,社交电商将成为各家的新关注点,而融合社交与电商的拼团、拼购模式在被拼多多证明成功后,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平台学以致用;可预见和团购一样,拼购将很快成为电商平台的标配。
而在这个基础上,各大平台必将依托自身特点开展拼团模式的升级创新,比如主打品质、服务、物流等,这会反过来对年轻的拼多多造成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与拼多多主打廉价产品不同,阿里巴巴和苏宁等大平台大可拿出小件正品来吸引四五线城市及农村用户,先消费分级,再消费升级,最终实现更大的价值。
拼购模式之所以大行其道,究其根本是它打破了移动电商、社交媒体分裂式结合的固有模式,进而融合为一个产品、一个流程中去,同时辅以低价、奖励等策略,实现了在脱离任何广告的前提下,让“用户去发展用户、带动新用户增长”这种低成本的裂变增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融电商和社交于一体的拼购模式将为电商业界带来何种惊人的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