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朱飞)6月23日,“生态这个词被某一位贾先生给弄坏了,现在大家都不敢说生态这个词了。我一直认为贾先生的生态是假生态,因为生态不是一家公司的七八个事业部就能做出来的,那叫产业链。生态是在你创造一个环境里,有大的合作伙伴,有小的开发者,就像有大树有小草,有乔木有灌木。大家都能够茁壮成长。”
快人快语的红衣教主周鸿祎在DigiX2018华为终端·全球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大会上的一席话,成为这几天互联网刷屏级的热门话题,其作用颇有些类似于罗永浩在其手机发布会上捧红科大讯飞的语音一样。相比之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华为终端在DigiX2018上释放出来的大“野心”:不止于手机平板PC等产品,而是要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态。
不止于手机,华为终端“全都要”
过去在互联网领域,投资人们总是会问创业者,“BAT会做你做的项目吗?”现在人们讨论最多的,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华为会造汽车吗?”“华为会做电视吗?”“华为会生产家电吗?”……在极客网看来,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以华为今天的品牌口碑、研发实力和资本储备,该公司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可谓“狼来了”。
在DigiX2018,华为消费者业务(通常称为华为终端)CEO余承东“一不小心”就表露了华为“全都要”的“野心”,发布了华为的全场景智慧生态战略。余承东认为,全场景的数字化革命即将到来,手机将作为生态的主入口,而平板、PC、穿戴设备、电视等将作为辅入口,来控制照明、安防、影音等泛IoT硬件,构建一个新的合作生态。
顾名思义,所谓全场景智慧生态,极客网认为就是围绕人的数字生活全场景——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休闲;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庭里——华为都要携其自身或者生态伙伴的产品去覆盖,最终达到华为产品或服务(系统或平台)inside everything的目的。
“华为智选”先行,智能家居迎重量级选手
熟悉小米手机+IoT生态链模式的人都知道,小米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直深陷“什么都要做,可能什么都做不好”的诟病,迫使该公司独立出米家品牌,去承载几大核心产品之外的由生态链企业研制的产品。有此前车之鉴,华为终端在DigiX2018上推出了“华为智选”,有区分,也更具象地亮出了智能家居招牌。
在极客网看来,华为智选其实是华为智能生态HiLink的升级版——前者更偏产品品牌,后者侧重底层连接,前者对消费者友好,后者对开发者友好。这一升级表明,华为已经意识到经过HiLink时期的后台筹备后,是时候通过华为智选站在前台和消费者面对面了。而智能家居,是目前肉眼可见的巨大增量市场。
这是符合市场逻辑的,在刚刚过去的2018亚洲消费电子展上,连续数年跟踪报道后极客网得出了“AI+IoT大潮全面来袭”的结论,针对to C市场的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物联网来到了最美妙的时刻,肩负华为to C业务的华为终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科大讯飞,乃至苏宁、京东等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智能家居主流玩家,正式迎来了华为这个重量级选手。
出手不凡,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很关键
长期关注华为的人或许都知道,当华为召开发布会宣布某一动作时,其通常都是已做好充分准备或积累多时了的,一旦启动往往会势如破竹。比如在这次的全场景智慧生态战略和华为智选背后,是华为终端在手机、平板PC、IoT的研发、平台和产品层面的水到渠成、顺势而为。例如华为手机去年销量已超1.5亿部,华为终端的云服务全球注册用户已超4亿,华为全球注册开发者数量已超45万……这些是华为喊出建设全场景智慧生态而获得周鸿祎站台支持(而不是diss)的基础。
即便如此,针对新提出来的全场景智慧生态战略,华为还是宣布了大动作,包括全面推行耀星计划,每年拿出10亿元补贴助力开发者创新智慧服务;成立DiGiX创新工作室并为全球泛IoT硬件开发者的“方舟计划”。其HiLink生态,预计今年底将会引入70多个品类的500多款智能家电产品,在全国1000多家零售体验店销售。
大手笔投入呈上一个强大的华为智选也许会让华为终端铁粉感到欣慰,毕竟一站式获得全场景智慧生态体验是令人向往的愿景——小米不遗余力孵化生态链企业做出上百种产品目的也在于此。但在B端,华为终端还是要向生态伙伴明确自己的边界,确保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理性的C端消费者也不见得会相信华为是万能的。从华为商城目前上线的产品布局来看,华为还是坚持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自家的智慧产品主要是手机+平板&PC+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底层(路由、盒子、WiFi),生态产品全部由第三方提供,包括照明、清洁、安防、健康、影音等。
这是一个显著区别于小米模式的生态,更类似周鸿祎所说的“生态是在你创造一个环境里,有大的合作伙伴,有小的开发者,就像有大树有小草,有乔木有灌木。大家都能够茁壮成长。”在极客网看来,这是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态战略可以长期坚持并宣扬的核心标签——除核心入口外,只做底层和赋能,上层应用交给专业选手。采用这条截然不同于小米的道路,华为同样可以实现“全都要”的目标,也比较符合华为整体公司的一贯做派。
当然,科技日新月异,商业世界诱惑多多,华为终端能否始终如一地坚守边界谁都不敢妄下判断。尤其是,对于华为终端这么一个云服务用户超过4亿,开发者数量超过45万的“巨无霸”来说,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而互联网公司注定是没有边界的——在用户即资产的逻辑下,一切有助于愉悦用户的产品和业务,都是它们必争。尤其是,当入口级产品发生剧烈变化时,很难有哪家互联网公司能够保持镇定,正如它们前赴后继做手机、造汽车一样。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六载华为开发者大赛,“赛”出云上开发新生态
- iPhone在华份额为何不断下滑?外媒分析:因无法提供AI服务
- 硬科技观察之智能体:2025年会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