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好戏刚开始,这家成立超20年的老牌公司,如何布局未来?

极客网·极客观察5月7日,提起生物识别,可能不少人对它还有一些陌生。但只要谈起指纹识别、语音识别或人脸识别,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距离,因为这些技术及应用已经普遍存在于大家的日常生活里。

其实,指纹识别、语音识别或人脸识别都是生物识别的一个类别。所谓生物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包罗万象,除上述三个外,通常还包括虹膜识别、掌纹识别、静脉识别等。

研究显示,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为98亿美元,2016年在150亿美元左右,到2021年这一数值将增加至305亿美元。2016年到2021年五年间,这个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

尽管已是百亿级市场,但业界专家却认为好戏才刚刚开始。4月底,来自北欧瑞典的老牌生物识别技术公司Fingerprint Cards(以下简称Fingerprints)高级副总裁Ted Hansson在接受极客网采访时称,目前生物识别的发展还处于很前端,未来生物识别将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设备流行掀起生物识别发展高潮

Hansson是Fingerprints全球高级副总裁,也是该公司移动事业部(目前主要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负责人。在他看来,移动设备的兴起和流行,将生物识别的应用推向新阶段。

数据显示,自率先帮助华为Mate 7手机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开创Android手机指纹识别的先河以来,Fingerprints迄今已为全球超过25家移动设备制造商的300多款移动设备提供生物识别解决方案,其中以指纹识别为主。Hansson带领的移动事业部,已发展成为Fingerprints公司营收最大的部门。

Hansson告诉极客网,早在1998年,Fingerprints就与爱立信合作推出了一部带指纹芯片的手机。2005年左右,Fingerprints的指纹芯片开始大量进入银行作业员的系统用于客户身份识别。2010年起,Fingerprints决定将指纹识别技术推向移动市场,并在2013年得到落地。2014年华为Mate 7搭载指纹识别取得成功后,随着国产手机厂商的强势崛起,Fingerprints的指纹识别方案迅速在中国OEM客户中流行开来。

可以说,正是移动设备的流行掀起了生物识别的新高潮。以智能手机为例,极客网了解到,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5亿部,其中搭载指纹识别的手机约为9-10亿。去年9月,苹果在iPhone X中加入人脸识别,旋即引发移动设备厂商跟进,宣告“手机集多种生物识别于一身”的时代来临。

面向未来,Hansson表示公司正在大力发展包括虹膜识别、基于红外的2D人脸识别及3D人脸识别在内的多种识别解决方案,以便给移动设备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老牌厂商Fingerprints的固守与开拓

需要指出的是,移动设备并非Fingerprints生物识别技术起步的地方。Hansson告诉极客网,21年前,Fingerprints的成立者把名称命名为Fingerprint Cards(Cards就是卡片),其最初是想要把指纹识别做在人们付款的卡片上,用安全性更好的生物识别取代PIN码或简单的数字密码。

没想到20年后,Fingerprints的这一初心得到了验证。去年起Fingerprints和Visa等发卡组织开始推出带指纹识别功能的实体卡片,主要服务国外流行的信用卡支付市场。Hansson指出,中国市场由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太过强大,目前还不流行这一产品形态,但信用卡发达的海外市场存在巨大应用需求。

这一历史悠久的业务现在归属于Fingerprints的智能卡事业部,它和移动事业部一起,是Fingerprints“传统”的优势行业。除此之外,Fingerprints也积极开拓物联网(IoT)和汽车等行业,提供全面多样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谈及各种生物识别技术及其应用的前景未来,Hansson强调最多的是安全,称不管如何变化,Fingerprints始终致力于提供真正安全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在真正安全的前提下,Fingerprints会注重以人为中心的无缝和便捷体验。

实际上,安全性和便捷性一直是生物识别厂商出于成本考虑需要去平衡的问题。针对iPhone X的人脸识别无法区别双胞胎,以及市场上出现的鱼龙混杂的2D人脸识别算法屡被破解现象,Hansson认为是一些不太能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出于节约成本而选用劣质器件或不成熟的软件算法所导致。这样的乱象会伤害行业,但从正面看也可以引发行业警示,乃至推动行业安全标准的出炉和等级提升。

Hansson告诉极客网,面向未来,除传统强项指纹识别外,公司将大力发展包括虹膜识别、基于红外的2D人脸识别及3D人脸识别在内的多种识别技术,给移动设备提供多种安全和便捷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这其中,普通的2D人脸识别(上图中四种识别技术中的第二种)被Hansson明确排除在外,称公司不会去发展缺乏必要安全标准的技术。

而当被问及Fingerprints在关联性很强的情况下为何不谈论时下火热的人工智能(AI)时,Hansson表示Fingerprints作为一家芯片技术公司,不会通过制造这些所谓的噱头来宣传自己的技术。他告诉极客网,“在我们的技术里面确实会用到一些自我学习的东西,在我们的算法里面也会有这种技术在里面,但这个宣传不是最本质的东西,最本质的是给用户好的体验、更好的产品,这是最核心的。”

在华成立客户工程部门,技术公司进一步贴近市场

作为一家典型的北欧风格企业,尽管中国早已成为其最大市场,但低调的Fingerprints过去很少在中国做PR方面的动作。此次接受极客网等媒体采访,也是因为该公司要在中国成立客户工程部门,以便更好地为本地移动设备制造商提供服务。

资料显示,这个新成立的客户工程部门由Fingerprints高级总监卜海源主管,集中了多位来自欧洲的专家,他们的专长领域涵盖专用集成电路、测试工具、算法、项目管理及软件等方面,能够为OEM客户提供一系列研发支持,包括软件功能、生产及硬件支持、相关采购、品质监控、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等。

据极客网了解,在此之前,Fingerprints在中国的上海、北京、西安、深圳和台北设有办事处,但更多侧重在销售支持层面。这个新成立的部门则带有很强的技术研发性质。对此Hansson告诉极客网,“新设的客户工程部门表明了Fingerprints对中国以至亚太市场的高度重视,通过它的研发工作,Fingerprints继续与OEM客户紧密合作,对他们在技术方面的需求给与更快速的反馈及支持,携手扩张生物识别应用领域,令广大最终用户享用前沿先进的生物识别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Fingerprints目前拥有约400名员工,其中240人为研发人员,在哥登堡、玛尔摩、哥本哈根及林雪平皆设有研发中心。截至2017年,Fingerprints拥有超过100项技术专利,专利数目与工程师比率在瑞典位列第一。此番动作表明,这家技术标签浓厚的公司,将进一步重视和贴近中国这个大市场,以更积极的姿态布局和发掘生物识别这个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展望未来,人类迈向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将是不争的发展轨迹。在那个社会中,人与周遭的大量交互将进一步依赖生物识别,这要求设备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携手去打造更安全、更便捷和无缝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以应对连接和交互的“大爆炸”。好戏即将上演,Fingerprints已在路上。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5-07
​生物识别好戏刚开始,这家成立超20年的老牌公司,如何布局未来?
研究显示,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为98亿美元,2016年在150亿美元左右,到2021年这一数值将增加至305亿美元。2016年到2021年五年间,这个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