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平一一)4月28日,短短一个月,共享单车领域的两个巨头就陆续拿到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融资,而摩拜也已被美团收入麾下。即使朱啸虎在预言“共享单车90天结束战斗”失败后,改口为“一年后见分晓”,依旧是低估了各色单车挣扎奋斗的实力,距离真正的结束仿佛还是遥遥无期。
——2018年3月, ofo宣布获得8.66亿美元的E2-1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君理资本、蚂蚁金服、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跟投。
——2018年4月,哈罗单车获得7亿美元的E轮融资,投资方为蚂蚁金服、复星集团。
从彩虹大战,到三足鼎立,目前ofo、摩拜、哈罗单车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玩家。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8年2月, ofo、摩拜和哈罗分别以50.89%、49.14%和5.64% 占据中国共享单车APP活跃用户覆盖率前三,同时也分别以445.4万人、323.4万人、75万人占据中国共享单车APP新增活跃用户数前三。
图表来自易观
所以,无论是融资情况还是新增用户数量,都不难看出,共享单车行业仍然大有可为。不过,作为客单价低且运维成本高的存在,共享单车一路走来入不敷出,摩拜单车单是12月的支出就高达了5.6亿元,可以说全靠融资死撑。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曾表示,共享单车融不到钱确实麻烦,但融到钱也不能代表什么,之后的路还很长,行业虚火过后才是真正拼刺刀的时候。
那么,在真正拼刺刀的阶段,共享单车该何去何从?
以理性的方式拓展版图
当然,现在不会再有共享单车品牌大量投放车辆,一方面是受制于限投令,另一方面行业也意识到了这种战术所带来的强大反噬。在这样的状态下,如何继续获取增量市场实在值得深思。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个品牌单车陆续尝试了免押金的策略,其中哈罗单车最为果断,于今年三月份宣布实行全国免押。可以想象,在单车本身性能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下,用户面对如此多的选择,忠诚度肯定不必指望,免押金所带来的吸引力为“挖别人墙角”提供了可能。而且,这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新用户的开拓,有骑行需求的人们可以直接跳过押金环节、扫码使用。
其中,哈罗单车执行总裁李开逐在某采访中透露,免押之后某个城市的注册用户增速有了50%的增长,所以不难理解,降低门槛确实有利于消费者进行消费。另外,押金的去向和使用一直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去年也曾有过ofo、摩拜挪用用户押金的传闻,哈罗单车干脆免去押金,仿佛也是自证清白,减少了因押金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说到拓展版图,哈罗之前绕开一线城市主攻二三线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现在看来倒好像是“自掘坟墓”。随着各个城市出台限投令,哈罗已经来不及在一线城市进行扩张,虽然可以将永安行单车置换成哈罗,但据了解数量大概也才5万辆,所以目前跻身第一梯队的哈罗,比起ofo、摩拜的实力仍旧差距悬殊。那么,全国免押这种特立独行的打法也算是哈罗的奋力一击了,希望在相对落后的竞争中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完成飞跃。
哈罗走出的“全国免押”这一步依旧不是考虑盈利,更多是在奠基,庞大且稳定的日活数、下单率才是进行后续战略的前提条件。前不久,原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在分享十点创业心得时也提到,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这点,很契合当下共享单车的处境与需求。
利用合作抬高行业天花板
无论是什么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离不开合作。哈罗单车也早已开始布局“四轮+两轮”的业务,在拿到D2轮融资之后,哈罗与共享汽车品牌巴歌出行正式开展战略合作,致力于构建智能化、立体化的出行平台。这样的无缝对接,能够让用户在外出用车时更为便捷,丰富平台功能的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品牌影响力。
滴滴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想依赖单车稳住自己1-5公里的出行地位,通过强强联手辐射到更多的生活出行场景。然而不幸的是,滴滴接手的小蓝单车似乎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什么起色,孵化的自有品牌青桔单车不仅没有砸出多大水花还涉嫌违规投放,所以才又回过头来寄希望于ofo。
不过,在摩拜被美团“吃掉”之后,ofo也愿意走“卖身”之路吗?仿佛在烧钱大战结束之后,各色单车进入了站队阶段。前段时间也有消息传出,称目前滴滴在着手推进收购ofo的谈判,毕竟ofo的处境的确堪忧,其创始人戴威曾在3月份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先后两次将共享单车作为抵押物,换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可以说ofo也在面临着掉队的危险,把滴滴作为靠山算是非常合理的策略。
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ofo对此表示了否认,并强调自己会保持长期独立发展,今年2月也与共享电动自行车蜜蜂出行达成战略合作,确实在用行动证明小黄车不会就这样轻易放弃打下的江山。不过,商业社会变化之快,谁都保不准后续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说不定“卖身”才是最好的归宿。
除了与出行领域的友商进行合作,跨界也是打开思路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单车的使用场景拥有更多想象空间。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体状态却是每况愈下,所以对于运动逐渐有了更多需求,那么,通过赋予单车不同的场景,也许就能成功提高单车的使用频次。在这方面,哈罗单车依旧是走在前列,目前已经入驻了150多家景区,满足用户的代步需求,并开始形成景区骑行的场景认知。
同样是运动领域的产品,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了跑步健身软件咕咚,咕咚瞄准了巨大的跑步市场,利用自己的工具特性服务各大马拉松赛事。也许共享单车也可以效法这一策略,联合举办各种自行车骑行赛或是搭建自己的线上骑行赛。换言之,需要让骑车变成一种用户的主动行为:不仅在有出行需求时使用共享单车,更可以因为想骑车所以才出行。
结语
在近两年的共享经济风口下,诞生了一大批以“共享”为理念的企业,包括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等。然而,共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野蛮发展、肆意投放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对于企业而言也是极大的成本支出。所以,在笔者看来,共享的价值在于物尽其用,在于让闲置的物品继续发挥功效,比起为了共享而共享,这才是消费升级应有的状态。
好在,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已经从抢夺市场的疯狂中清醒过来,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ofo和摩拜双双将月卡从1、2元的低价抬高至20元/月,逐渐回归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价格战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效率第一”成了这一阶段的关键词,企业更加注重车辆调度的效率,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希望在之后的竞争中,共享单车能真正为当下的社会生活带来便利,而不再是创造大量共享单车坟墓。(平一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