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1月12日(北京)近几天,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成为各大科技媒体的刷屏利器。和以往不同,这次CES上,中国厂商不但没有缺席,反而大有抢镜之势。据《极客网》了解,在本次参展商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展商来自中国。四分之一的占比,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据悉,参加这次CES的中国厂商,除了华为、中兴、联想等行业领军企业外,还有蚁视、EHang等众多中小新锐厂商。参展名单上简单搜索了下,仅仅名字中包含“shenzhen”的企业就有469家。显然,他们都有迅速拓展自身海外影响力的强烈诉求。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厂商的受关注程度并不高。从参展的实际效果看,除了华为、联想等几家大企业,获得了相应的关注之外,其他企业人气惨淡,给人的感觉,它们仅仅是本次CES的匆匆过客。
大企业火热爆发,小厂商难寻声音
在今年的拉斯维加斯,你能看到海信投放的巨屏广告,你能看到联想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因为,联想的几次收购早已进入美国人的视线,海信的电视行业地位也在讲述自己的优势,它们这些大厂商的手笔换得了一定的关注,但与其他亚洲企业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从媒体报道篇幅看,本届CES,成了日韩企业新品的发布大会,三星、LG、东芝等都有一定分量的新品首发,引发到会媒体的争相报道,连国内的媒体也都选择了“厚此薄彼”。
但是,比起国内大厂商的有所斩获,国内参会的小企业几乎被集体“失声”,难在国内各种报道当中寻得踪迹。核心原因有二:一方面,小厂商没有足够的广告预算去美国任性投放。另一方面,很多小厂商多是为混个脸熟,产品突破性差,难以博得大众的关注。更令人震惊的是,更有厂家拿着山寨版的智能手表也敢参展,被国外媒体痛批为:“抄袭苹果”!推广不成,反而起到负面效果。
总结来看,中国厂商的境遇有点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但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它们都面临品牌推广不足,产品缺乏创新点等困境,要想真正拓展海外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品牌缺乏推广,告别平凡之路需要时间积淀
中国厂商争着去扩展海外影响力,是中国产品真的没出现在北美市场吗?其实不然。很多国外家庭在使用中国电子厂商的产品,却对于国内厂商品牌认知匮乏,这其中产品和品牌间出现了明显的“断线”。同时,这也反映出国内厂商在品牌塑造方面的不足!
另外,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展示形式也有很大差距,当别人开始将更多的应用搬上展厅的时候,一些国内的大厂商仍然采用的是模特走秀或者简单的派传单方式。告别走秀式推广,转而换取更具参与性的形式,将会让中国品牌能够更好的走入人心,而非是OUT式的被人遗忘。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庞大的代工工厂的背后则体现出中国软实力的不足。在本次CES当中,绝大多数的参展中国厂商都是首秀,想在展会上一炮打响基本不可能,如果不能用长久的品牌推广策略配合这次参展,很快你也会消失于无形。毕竟,参加CES并不能代表一切。即使是去年在CES上风光无限的智能手表Pebble,在今年的展会上也完全找不到踪迹了。要想离开展会,却把品牌留在美国,唯有用时间和产品不断浇灌市场才能实现。
吸引海外目光,创新才是王道
回顾本届CES上国内厂商带来的惊喜,实在不多。联想、华为、小米等企业都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新品。可是,并没有重磅新品在其中,这也决定了并不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如此,在这个以创新产品集聚的展会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
除此之外,在众多的中国参展商中,大部分是以智能硬件或产品的配件供应商的身份出现,如:参展深圳某硅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以生产苹果iPhone6和iPhone6Plus的手机外壳/保护壳为主,这类配件厂商多是打上了科技的“擦边球”,自己的科技含量比较低,难以获得媒体的关注。另一方面看,大部分此类厂商的目的并非在北美市场中展示中国科技公司的水平,而是将CES当做接触大客商的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代工订单,获得硬件厂商的认可,属于寻找乘凉大树的阶段,并非真正的科技企业。
《极客网》高级编辑张斌认为,“中国企业在CES上沦为过客,根本上就是缺乏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创新是唯一王道,基于创新在品牌推广和策略上加以改进,希望数量庞大的中国军团在明年的CES上能获得更加巨大的影响力。”(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