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是“新零售”,而是“新消费”?在被媒体刷屏的万达与腾讯等投资者的340亿的战略合作中,除了被誉为实体商业和互联网战略投资第一大单外,媒体忽略了一个新概念,那就是王健林针对线上线下融合,提出的“新消费”这个新概念。此话虽然不是出自王健林之口,但是不用想都知道,经万达官网发布,那就等于是王健林喊话。
“新零售”大家都不陌生,2016年10月由马云率先喊出,现在已经形成一窝蜂。京东随后提出“无界零售”、苏宁提出“智慧零售”,腾讯虽然没提出什么新概念,但是“赋能”“去中心化”都是针对新零售采取的应对举措。在互联网企业布局新零售的过程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所谓的腾讯系和阿里系。阿里布局早,动作快,先后入股了苏宁、银泰、三江、新华都、大润发等实体零售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腾讯也投资了京东、永辉超市等实体零售企业,最近也传出参投家乐福中国,完成了新一轮布局。不可否认,互联网对已经疲态的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进行深度探索。
王健林提出的“新消费”绝对不是炒作一个概念。万达的实体商业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业态丰富,零售只是其业态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新零售”是无论如何也包不住万达的。王健林的“新消费”是包含零售及以外的各种消费业态,王健林要玩的“新消费”是一盘更大的棋。
王健林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到,需要线上线下融合的绝不仅仅是零售,还有大消费,也就是包括各种体验业态和服务在内的消费。相比“零售”,“消费”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机会更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2017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万亿,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9万亿,增长48.1%。非实物商品增长远超实物商品,说明“新消费”时代已然来临,线上线下融合新消费也是大势所趋。
相比其它线上线下企业,最适合提出“新消费”就是万达的王健林。万达已在全国开业235个万达广场,2017年总客流达31.9亿人次。万达广场不仅是城市中心,更是生活中心,线下消费大全。万达广场体验消费占比超过60%,餐饮、社交、娱乐都是万达广场的强项。因为体验消费占比大,线上无法替代,尽管近几年电商对零售冲击很大,但万达广场几乎没受什么影响,不仅新开业店速度越来越快,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开店都达到50家,而且老店客流、租金都在持续增长。除此之外,万达还有文化旅游城、影城、酒店、儿童产业,都是炙手可热的消费场景。
王健林提出“新消费”绝不是一时兴起。其实,万达在实体商业的线下线上融合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久。从2014年开始万达布局万达电商开始,已经走过了4年,比2016年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早了2年,尽管万达在“新消费”的道路上经过了不少曲折,但是遍及万达广场的免费WIFI,ibcom,智能停车、智能排队,飞凡客户端、打通积分的大小千帆软件都体现出万达向线上突围的决心。此次联手腾讯,微信支付和小程序作为线下场景的赋能工具,都将使万达的线上发展如虎添翼。腾讯强大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可以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每一种人群,这是和万达巨大线下客流互为弥补,互为支撑,具有强大的互补性。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万达腾讯合作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一定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更何况还有苏宁和京东这两个在新零售领域已经颇有斩获的战略伙伴加盟,王健林的“新消费”能否真正打造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
万达商业与腾讯、苏宁、京东等签订340亿元战略投资协议:联手打造“新消费”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iPhone在华份额为何不断下滑?外媒分析:因无法提供AI服务
- 硬科技观察之智能体:2025年会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