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 “过期不还钱一律不催,就当福利送了”。近日,刚刚把公司做上市、身家超百亿的趣店CEO罗敏,因这一席话犯了众怒,陷入媒体及群众的“口诛笔伐”中。罗的这番话并非情怀爆表主动释放,而是在“被迫”进行危机公关时抛出来的——当是时,刚刚上市的趣店旋即遭遇多家媒体及自媒体的质疑,剑锋直指该公司“带血的”商业模式,以及罗敏本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行事风格。
如果说原来公众对趣店的质疑还只是星星点点,那么在罗敏放出上述言论后,公众对趣店的不忿可以说是成线成面。于是,“挖坟”的“挖坟”,晒证据的晒证据,短时间集结了大量足以让罗敏重重打脸的证据,整个行业的重负似乎都被趣店一家揽了下来。为此有专业公关人士总结,“趣店危机公关带来的危机,远比原来的危机要危机”。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失败的公关引发的更大危机。但实际上,趣店及罗敏的言论能“火”,背后离不开几个因素——超高的市值,争议的商业模式,跑偏的消费金融,风口浪尖上的现金贷,以及它背后那些极具新闻性的校园裸贷、暴力催收等关联话题。“枪打出头鸟”,这次是趣店撞上了,作为公司创始人——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其他领域——后来者该从此次事件中学到些什么呢?
互联网金融的造富神话
互联网行业有一句俗话,“离钱越近,越能赚钱。”互联网金融正是这种逻辑下的典型产物,因此尽管遭遇了政策的干预打击,公众媒体的口诛笔伐,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们总能调整姿势,甚至改头换面去加以适应。趣店正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从趣分期到趣店,尽管分期贷款的主角从大学生变成了工作人士,但趣店的赚钱逻辑始终未变。趣店上市后市值一路高走,一度冲上115亿美元,超越唯品会、搜狐、猎豹、聚美、迅雷、人人、乐居等中概股公司市值之和,其CEO罗敏身家也超12亿美金,成为人人羡慕的新造富神话。
趣店只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火热的一个缩影,零壹财经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额约为530亿元,其中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获得了217亿元投资,占全球总额的41%,几乎是美国的两倍(116亿元)。而在资本热捧的背后,是中国亟待满足的巨大的消费信贷需求,据TalkingData和宜人贷发布的报告,中国的短期消费信贷增长迅速,但其占整体消费支出以及GDP的比值相较美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巨大的市场需求,自然引发各方势力竞相争夺。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伴随而来的法律和道德层面的拷问时常发生——那些与“黄、赌、毒”沾边的故事总是容易被记忆,尽管它们只是极小比例或个案——但创业者似乎并没有太受影响,仍然在这条快速致富的道路上做出足以傲视全球的成绩。有数据显示,全球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中,有超过半数生长在中国。在中国互联网创业赛道上,除了电子商务,催生独角兽最多的也是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
或多或少的互联网商业原罪
因此某种程度上看,与其说趣店CEO“祸从口出”,不如说他本身就身处一个一引就爆的地雷阵中心。如果大家不健忘,应该还记得前不久摩拜单车CEO胡女士也说过“失败了就当做公益”之类的话语,但两者引发的讨论明显不在一个重量级。客观地讲,中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从诞生到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互联网商业的一些原罪,创业者不得不体察其中的规律。
互联网最早的商业原罪要追溯到2000年左右的移动梦网,当时第三方公司利用中国移动开放的资源经营短信、彩信、彩铃、WAP站等业务,造就了一批“臭名昭著”的SP(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恶意扣费、垃圾短信等最早就是从那里产生的。后来互联网靠自己发展出新业务后,流氓软件又兴起,以3721为代表的流氓大王通过绑架商户和用户寻求盈利。再后来,软件捆绑下载、制毒杀毒、APP预装(不可卸载)、隐私数据收集(及贩卖)等就成了各家互联网公司的常规手段。历经多年后,用户似乎对这些已习以为常,适应了“为免费服务用金钱之外的东西买单”的互联网生活。
(网易科技专题截图,时间:2006年8月)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在媒体圈及已趋于麻木的用户中激起波澜,主要是它离钱更近,更容易触发至高无上的金融监管红线,以及更容易引发社会悲剧,激起全民性话题。如果说最初的互联网金融(以P2P、互联网理财为主)还只是将民间高利贷修饰后搬到网络,属于踩灰色空间,那么校园贷、现金贷的无节制、无差别发展,以及因此引发的“裸条”借贷、“肉偿”借贷、暴力催收等一系列社会性话题,则将行业推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其间的商业原罪,也被集中放大地暴露出来。
因此,别说互联网金融之类的敏感行业,放眼整个互联网上那些赚钱的商业模式——从广告到游戏再到电商——每一个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原罪,而且它们在不同时间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危机程度(比如前段时间腾讯游戏的遭遇),公司掌舵人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并应对以科学而严谨的处置方式。
舆论漩涡下动与静的选择
具体到趣店及其CEO罗敏此次的应对,我觉得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回应都是多余。非常时期,一切回应都有可能被认为是“解释即掩饰”,其危害要比“回避即心虚”来得大得多,一动不如一静。同时,按照“上市静默期”的惯例,罗敏也有理由保持沉默,以达到避免触犯证券管理委员会的欺诈规章等目的。
回看罗敏在《趣店罗敏回应一切》那篇文章中回应的具体问题,你会发现除了道德层面的指责外,他还回答了一些大可不必理会商业层面的问题,比如与支付宝的合作关系牢不牢靠,如何处理与支付宝借呗的关系等。媒体们抛出的这方面的质疑,大凡有和媒体打交道经验的人都知道就是“机械性”的提及而已,任何一家企业都有生态合作伙伴,其合作关系都可能会破裂,但触发因素绝对不会是“金主”的成功IPO!
从结果上看,在罗敏“回应一切”后,趣店股价在美国东部时间10月23日收盘暴跌19.42%。虽不能说这一波下跌与罗敏回应引发的更多质疑直接相关,但很明显其公司的危机公关没有起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徒增一个被人议论的口实——在原本的道德责难之上,罗敏本人极有可能被新安上一个“不诚实”的头衔。趣店方面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宣称,“罗敏临时有事,所有既定媒体采访全部取消。此外,罗敏在静默期不会再发声”,算是亡羊补牢,回归正确的轨道吧。
趣店的“事故”还没有结束,但我希望它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我甚至能隐约体会到罗敏在此事前后那种“护子心切”的冲动与无奈。是啊,对于任何一个历经磨难、九死一生才把公司带上市的创始人来说,当“子女”面临责难时还能够保持冷静而不给予回击是很困难的!但同时我想趣店的教训是深刻的,对于行将上市或者奔走在创业路上的同行来说,低谷时的寂寞都熬出来了,千万不要在巅峰时栽了跟头。(文/朱飞)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