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 9月11日,随着小米MIX2的高调发布,全面屏手机忽如一夜春风来,着实比较全面地刷了大家朋友圈的屏。抛开严谨的争论,姑且认为“高屏占比”就等于全面屏,那么全面屏手机也算得上是智能手机发展史上的一次小飞跃,朝着很早就流传于网络的“玻璃概念机”迈进了一大步。
去年9月6日,联想也发布了一款“名不副实”但算得上一款开先河的手机,即联想口中的模块化手机moto z。朱飞在当时就指出,事实上联想所谓的模块化并非谷歌Project Ara定义的模块化,相比后者的概念机,moto z充其量只算得上是“外设模块化”手机。现在回过头看,尽管也属名不副实,但moto z追求的模块化的确代表了一个流派。
除了模块化和全面屏这两个流派外,去年12月发布的荣耀Magic主打AI特征,也开创了一个被称为人工智能手机的流派——尽管该机所谓的人工智能特性也处于非常早期。
模块化、全面屏、AI,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哪一个会是智能手机发展的下一站?
复古的模块化,注定是小众产品
提及模块化,相信70、80后的人都很容易联想到PC时代的组装机。那是,攒机是一种时尚,电脑卖场各种吆五喝六的报价声是一道难忘的风景线。但随着时代发展,个人使用场景下的台式机式微,集成的笔记本成为主流,模块化的组装机也就失去了风采。
联想moto z所谓的模块化,就是把性能更高一些的功能模块通过外设方式叠加在手机上,譬如扬声器模块、手机壳模块、电池模块、投影模块、摄影模块等等,定价从几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加上相应模块后手机的能力会得到延伸。
从智能手机发展历程来开,不得不说联想moto z致力的模块化,本质上也是一种复古的逆流行为,其要扭转的,是人们习惯已久的集成、便携等特性。这一定位注定moto z就是一款小众产品,极有可能成为少数发烧友的选择。
从销量上看,到去年11月媒体披露联想官宣的数量是全球100万台,今年1月这一数字变成200万台,之后就没有再更新,想来是在销售的黄金时段内实现了两三百万台的成绩。这个数字对于新机稀少的联想来说,实在算不上出彩,放整个行业也比较寒酸,只能算卖得不错的小众产品。
炫酷的全面屏,良率和抗摔性堪忧
所谓全面屏,其实就是屏占比较高,达到百分之九十几的水平,看上去像无边框一样。抛开夏普早年的高屏占比手机不论,自小米MIX惊艳亮相之后,业界不少厂商都把这一炫酷的外观表现方式当作下一代产品重点,包括三星、小米、华为、VIVO、金立和魅族等。
全面屏的优势很直观:炫酷,符合几年前就开始流传于网络的“玻璃手机”的想象空间。但是,为了达成这一外在美的非刚需功能,手机厂商及其背后的产业链各环节都要经历严峻的考验,包括屏幕,摄像头、听筒、前置指纹识别等功能块,以及边框材质等。MIX发布时,就因产品良率太低而长期产能不足。进入到第二代后,包括MIX2以及即将发布的几款全面屏手机,很大程度上将会受到屏幕等供货不足导致的缺货现象。
良率堪忧的同时,全面屏手机的抗摔性有待考验,超过90%面积的屏幕,将使得手机不堪一击——特别是屏幕与边框结合的边角部位。这部,头天MIX 2刚发布,第二天就有网友爆出陶瓷版MIX2摔破角的照片,陶瓷变身瓷娃娃。这可能不只是小米的问题,所有全面屏手机都将面临这个难题。
不外显的AI,灵魂的修炼更加艰难
尽管手机厂商一直没有停下让智能手机更智能的脚步,但第一次喊出AI手机的还是华为荣耀Magic。后来,华为更是将其最新发布的麒麟970芯片称为AI平台,一门心思朝着人工智能手机的方向发展。在朱飞看来,与前面两种流派注重外设功能和颜值相比,AI手机是修内,但其难度可能不比前面两派低。
难度之一在于数据的收集,众所周知不是每家手机厂商都和苹果一样软硬一体,它们对数据缺乏掌控力,使用要受到系统及软件应用厂商的限制。前些日子爆发的华为与微信的数据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第二个难度是即便有了数据,真正的AI也还需要“理性+感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即让手机真正懂得用户。目前来看,很多手机所谓的“智能情景”“智慧场景”之类的AI服务,要么画蛇添足,要么纰漏百出,都没有从智能上升到智慧。
所以真正的AI手机,一定是软硬件一体的,从主芯片到传感器,从系统到各类应用,都要先具备AI特性,同时协同打通,才能推进AI理念一步步向前。目前来看,这个难度可能是最高的,数据壁垒会成为最主要的隔阂。
尽管前路艰难,如果非要给下一代智能手机选择一个演进方向的话,朱飞主张全面屏+AI,内外兼修,在手机这个产品形态上将手机做到尽善尽美。这些年,曾经的带头大哥苹果iPhone不做大哥好多年(不再开创性引领行业),使得行业一下子失去了跃进的方向,希望由中国厂商引领的全面屏+AI能接过这个棒。
当然,除了上述三大流派,这些年还有很多其他设备将取代手机的声音,譬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曲面手环等。假使能够实现,那么手机将与手(手掌与手指)分离,开启下一个时代!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