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在瑞士达沃斯接受了CNBC的专访,针对京东零售“有质量的加速增长”、中国零售行业未来的机会窗口、中国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机会和挑战以及驱动零售市场变革的主要因素等阐明了自己观点。
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
徐雷表示,京东零售在2020年将实现交易额、收入、用户、利润四大指标的加速增长,基于供应链的友好交易零售平台的核心定位,京东零售将大量布局线下业务;下沉市场、老龄人口、社区消费、即时消费这四个方面将是中国整个电商零售业未来的机会窗口;同时,中国零售行业正面临着中国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机会和挑战;技术发展和消费需求变化则会是驱动零售市场变革的两个主要因素。
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接受CNBC专访
2020年将实现交易额、收入、用户、利润四大指标的加速增长
主持人:非常荣幸邀请徐总到达沃斯的分论坛来跟我们做一个分享。您之前说今年京东零售的主基调是有质量的加速增长,那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加速度从哪里来?
徐雷:加速从我们自己财务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是指营业额、收入、利润和用户这四个企业经营指标。其实企业在经济发展当中经常是在经济周期的波浪中成长。京东本身也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过去十几年始终保持着非常快速的增长。
2019年,我们将增长定义为“有质量的”,是希望我们的增长是可持续性的,包括业务、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用户,甚至我们希望在给社会创造价值方面,也是可持续性的。经过2019年我们自己内部业务、组织的调整,我们觉得应该调整到位了。
2020年,我们可以更高速地成长,因为我们很多的业务布局,包括资源基本上已经到位了。我们希望在那四个指标方面能够得到比去年甚至往年更高的增长。
基于供应链的友好交易零售平台的核心定位,将大量布局线下业务
主持人:我们看到京东有大数据,还有科技,比如直播、短视频这样新型模式的结合,这个是今后加速度的一个点吗?
徐雷:这确实是加速度的一个点。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整个零售市场这几年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变化。第一个,中国的网络零售,我们看到渗透率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网络零售前几年因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成长,部分红利已经消失了。在红利消失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需要企业自己以及跟合作伙伴共同创造新的价值出来。第二个,中国的传统零售业通过这几年数字化的改造、互联网的发展,自身的能力也在提高。
未来我们除了线上业务以外,还会大量布局线下业务,因为我们线上有庞大的销售额、用户、流量,可以渗透到不同地区和业态的线下业务。未来我们是一个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友好交易零售平台,供应链对所有的零售公司来说都是最核心的;友好交易的定义主要是因为我们非常注重用户体验,京东的用户体验在中国所有的零售公司里面应该是最好的,目前从全球角度来说,应该也算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我们希望能成为全球最好的;最后是零售交易平台,更多的是通过商品零售,包括供应链的库存优化管理等方式,去创造我们自己的增长,去服务我们的客户。
下沉市场、老龄人口、社区消费、即时消费是未来机会窗口
主持人:刚才你说到红利在逐渐消失,那么接下来的一些机会窗口在哪里?对于中国整个电商零售业来说,是下沉市场吗?
徐雷:下沉市场是其中的一点,因为中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非常大,会呈现一个多元化的消费结构,特别有意思。比如说北京、上海,大家熟知的这些城市,跟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包括业态的创新角度相比几乎是差不多的。但是越往下走的时候,我们看到广大的农村地区,从它的消费力、购买力来看,以前是没有释放出来的。最近两年,我们通过数据看到,来自于农村地区的消费增速高于城市的消费增速,尤其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带动了下沉市场消费增速的快速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无论是媒体类的科技公司,还是我们零售类的科技公司,还是传统的公司,大家都聚焦在下沉这个庞大的市场里。
第二个,中国的老龄化已经开始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前的中国更多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起来得非常快,但是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4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在增加,而这部分人相对来说,经济收入比较稳定,他们也愿意更多地去消费,他们的生存发展压力相对较小,这些特征都很明显。
第三个比较有意思的是社区型消费。我们发现在欧美,社区型消费是在消费中占比很高。而中国,以前大家还是愿意去传统的零售场所,比如说开车去很远的商超。现在,中国社区化的进程非常快,像北京这种大的都市,一个几十万人的社区比比皆是。从几万人、十几万人到几十万人,但这些社区的零售或者服务的覆盖是不足的,这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第四个就是以城市供应链为核心的即时消费。中国的消费者,我认为是全世界相对最幸福的消费者,他们可以非常便利、足不出户地享受实物消费和非实物消费,但同时他们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比如说,现在有些消费者下完订单两个小时之内就希望收到货,我们目前最快的一种模式是可以实现15分钟送货上门,这个在一二线城市能够明显看到年轻消费者对时效的需求非常高。
这几个方向,都是我们可以去发展的。我们现在跟很多品牌商在做全渠道,就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最重要的有三个元素,第一个是供应链能力;第二个是数字化运营能力,包括商品的数字化、用户的数字化;第三个是整合营销能力。通过全渠道,我们可以把线上线下的商品、用户、订单上下行全部打通。沃尔玛是京东的股东,也是我们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沃尔玛在京东有沃尔玛官方旗舰店,还有山姆会员商品官方旗舰店,消费者在京东上购物的时候,同样的商品,如果他更偏向于沃尔玛的商品或者山姆的商品,下单以后,我们通过LBS技术,在三公里范围内最长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最短是在半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把这个商品送达。对沃尔玛来说,它就扩大了以前只到店的消费者,现在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到家,在同样的物理空间的零售商面积里面,能够去接触更多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订单,人效、坪效、货的效率都在提升。对我们来说,有一个实力非常强,并且服务非常好的合作伙伴,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我们也是非常愿意看到的。
中国零售行业面临中国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机会和挑战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了中国电商模式和海外的一点点区别,能不能详细跟我们解释一下中国模式对海外电商模式有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徐雷:中国经济这几十年的增长是非常快的,尤其是互联网从2000年左右进入到中国,无论是在新闻、游戏、社交还是电商领域,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大幅推动了传统行业的发展。
回到电商,中国的电商从我们内部来看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很难有一种模式能够满足我刚才讲到中国广大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个时候就有不同的网络零售商或者叫网络平台商去给他们提供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激烈的竞争,通过市场法则、竞争以及资本投入,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只有真正能够提供可持续性服务和增长的企业才能生存并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网络消费这件事情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的中国消费者的一些变化,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最初的中国消费者在线上线下购买商品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满足基本功能性为主,这个时候会看到很多非品牌型的商品特别多,他只要满足自己的某一个功能就可以了。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消费者会有品牌性需求,品牌商品在各个品类里面的集中度就会很高,我们也会看到国外很多优秀的品牌也进入到了中国,中国也有一些本土品牌出来。紧接着再往下走的时候,我们发现除了常规性的品牌以外,消费者对新的功能,包括一些美学商品会有更多的偏好性,这个时候的消费需求就会更高阶。目前是在第三和第四阶段当中,第四阶段更多的是有责任的消费需求,他希望这个企业和品牌传递的不仅是商品,还包括对社会、对价值观、对整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四个阶段在此时此刻的中国全在发生,这是一个特别有魅力,但是同时又是让企业非常头疼的情况,怎么能够捕捉到这些消费者变化的需求和信号。
我们会通过自己在技术上、组织上、供应链上的能力上去服务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并且这个服务过程是可持续,能够得到良性的商业回报和企业社会回报。这是我们在中国,包括京东以及其他优秀的线上零售公司和线下企业都要面对的机会和困难。
技术发展和消费需求变化会驱动零售市场变革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消费者们的“胃口”越来越大,从之前的三天到、两天到、一天到,现在五个小时、三个小时、一个小时,那么接下来还能够做什么?接下来对于整个零售市场变革的驱动力还能是什么?
徐雷:我觉得不仅仅是现在,纵观几百年的零售业,我觉得是两点会带来变革。第一个是技术的变革,各种各样技术的变革,第二个是消费需求的一些变化。技术的变革对所有的公司,包括对京东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尤其是5G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AI、VR,甚至包括一些前沿探索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会起到作用,也会进一步提高网络零售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在产业链端为合作伙伴带来增值,为消费者带来可持续体验的优化。
- QuestMobile报告:小镇中青年线上月活规模达3.07亿,72%倾向高频品牌消费
- 钟睒睒连发3条朋友圈炮轰电商平台:经济的“绞肉机”,中小经营户的“周扒皮”
- 中国社科大报告:拼多多系统性激发电商就业生态二次繁荣,带动逾5500万人就业
- 拼多多引领电商西进:帝王蟹进村,非遗剪纸出山
- 拼多多高质量发展战略再升级: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深化新质供给
- Salesforce报告:2024年假日购物季AI驱动的线上零售额高达2290亿美元
- 美国零售联合会:2024年假日季消费增长2.5%-3.5%
- 人民日报“晚安短信计划”关注电商西进:拼多多新农人传递温暖
- 专家展望2025年电商西进:期待更多的“拼多多们”,建议更完善的政策配套
- 独家丨B站12月UP主带货榜出炉!谁在B站赚到钱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