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首届扶贫电商班双11开班,院士教种地,拼多多教开店

11月11日,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由中国工程院主导的澜沧科技扶贫班迎来了首批身着迷彩军训服的电商学员。来自全县20个乡镇、年龄从20~50岁不等的60名首批学员,将在未来半年参加三次集中授课,从零学习如何开店、如何提高店铺运营效率等电商知识,并将在拼多多开设属于自己的网络店铺。

澜沧县地处西南边境,距离省会昆明超过700公里,与缅甸遥遥相望。这里自然条件丰厚,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境内超过70%都被森林覆盖。澜沧主要生活着从原始社会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拉祜族。因为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村民长期被贫困所困扰。

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了在澜沧定点扶贫的工作。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院士和他的团队主动请缨、进入了这一边陲之地。四年时间里,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已经开办了包括冬季马铃薯、畜禽养殖、冬早蔬菜、林下三七、中药材种植等多个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超过1500人。

电商班的开设,是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工作继技能培训班之后的首次引入电商课程。随着新电商拼多多的加入,澜沧新农人的货品将有机会借助移动互联网销售至全国,澜沧科技扶贫体系也建立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扶贫闭环。

image002.jpg

▲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正给学员们上课。电商班开课期间,所有教师和学员将统一身着迷彩服参加培训。
摄影:孙伟

院士助力扶贫,山村贫困率从42%降至1%

今年已经是朱有勇院士澜沧扶贫的第五年。五年前,花甲之年的朱有勇院士接下了澜沧扶贫的重任,走出大学校园,住进了边陲乡村。

扶贫跟之前做学问完全不同。以往做学问、教书,更多的是埋头材料和数据之中,不断探索科学边界。而澜沧是实实在在的贫困,必须得真正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才能让村民信服。朱有勇院士的突破点是开设技能培训班,将田间劳作和理论课程结合,首批实验对象就是林下三七和冬季马铃薯。

三七是云南名贵中药材,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很多地区的扶贫攻坚项目上起到了作用,但对土地要求很高,一直面临连作障碍。

来到澜沧后,朱有勇院士实地调研发现,澜沧森林覆盖率高,人均树林面积超20亩,这其中,绝大多数为针叶林,而思茅松林下环境是三七等名贵中药材最适合生长的环境。

为什么不让原本属于山林的三七回归山林?朱院士带领团队启动了林下三七专项科研课题,基于其深耕多年的生物多样性病虫害防控技术,不用农药化肥,有效解决了三七感染病虫害致使根部坏死问题,并将林下三七不到10%的成活率大幅提升至70%。

“不用一粒化肥、不打一滴农药、收益的15%要用于扶贫”,朱有勇院士将自己的技术无偿授予当地农户,并长年提供技术指导,但条件是种植企业必须兑现这一承诺。

林下种植的三七因为天然有机,有着更高的经济价值,“每公斤的干品价格能卖到6000元以上,”朱有勇院士介绍。与此同时,林下种植三七也激发了当地农户护林育林的热情。目前,澜沧已经开展了7000余亩林下三七有机种植的示范推广,预计明年将达到1万亩。

image004.jpg

▲小雨之后,林下三七示范林中的三七籽。林下三七成熟后,每公斤的干品价格能卖到6000元以上。                                                        摄影:孙伟

同样,冬季马铃薯的引进,也是朱有勇院士努力推广的结果。

雨水过多很容易发生马铃薯晚疫病。澜沧的冬天与夏天正相反,基本没有雨水。与此同时,因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日照充足、温度适宜。

朱有勇院士将优质冬季马铃薯的新技术引进到了澜沧。村民每年十一二月种植,来年三四月份收获,不仅并不影响夏季作物水稻的种植,还为农户每亩增加2500~7000元不等的收入。2018年,澜沧县38个村寨示范种植优质高产冬季马铃薯3200多亩。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外,朱有勇院士和团队还开设了冬早蔬菜、茶叶种植、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前后共计开设了24个技能班,培训了约1500多名乡土人才。随着扶贫的深入,目前,澜沧整体贫困率正在降低。据云南农业大学博士、竹塘乡科技副乡长毛如志透露,教学点所在的云山村此前共有未脱贫农户375户,贫困发生率42.93%。2019年,预计可实现脱贫357户,贫困发生率可降至1.09%,现已申请贫困村脱贫退出。

让消费者和生产者享受科技扶贫的成果

解决了生产端的问题,接下来,如何高效的卖出去同样是脱贫致富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为农产品变现的最后一步,销售渠道颇为关键。此前,绝大多数的农产品,都是通过售卖给中间商,并一级级向上传递到城市。中间环节层层加价,最终消费者购买的价格并不便宜,而农民也没有真正获益。

电商班正是朱有勇院士在技能班之后的最新尝试。

从农田到餐桌、从卖家直连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这正是电商平台的核心优势。拼多多作为新电商代表,2019年农副产品销售额预计将突破12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的平台之一。

image006.jpg

▲来自澜沧全县20个乡镇、60名电商班学员正在军训中。                  摄影:孙伟

在电商班的培训中,来自多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讲师们,通过展示和分析拼多多平台上成功的农产品卖家,进而教授学员们如何快速入驻平台、如何高效实现店铺的冷启动,以及如何提高店铺的日常经营管理水平等。

除了零基础开店的方法和技巧之外,电商班还将利用拼多多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告知学员平台近5亿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帮助学员们找准产品的定位,加速澜沧本地的优质农产品上行。

image008.jpg

▲多多大学讲师正在讲授电商开店技巧。                                 摄影:孙伟

来自竜山村的陈启勇,早早地就来到了现场报名。从2014年就开始种植澜沧特色水果多依果,通过嫁接技术将多依果改造成更多人能接受的、酸甜可口的味道。“线上卖货有线上卖货的逻辑。之前我的水果都只能卖给水果批发商,利润空间薄、受限制多。现在电商培训班开在了家门口,短时间就帮助我提高了对电商的认知。”

扶贫先扶智。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护、收获,再到加工、销售,中国工程院的澜沧科技扶贫正走向一条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化的道路。而拼多多的加入,给农产品上行增加了新的方向,帮助新农人更快速的向现代化转型。

新电商助力新农业

作为新电商的代表,拼多多一直致力于农产品上行的探索。

拼多多前身是拼好货,正是基于农产品拼团起家,可以说,农产品基因正是拼多多的底色。成立4年来,拼多多在持续加大农货中央处理系统的投入、打造区域农产品知名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升级等方面一直做努力。2018年,拼多多平台销售了653亿元农产品,占据全年销售总额的10%以上。与此同时,累计带动620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平台和新农人直连的农业生产者超过700万人。

今年7月,拼多多与云南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投入1亿元专项扶贫资金。9月,拼多多做为创始成员加入云南绿色食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并与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签署科技扶贫及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此次与中国工程院合作电商班,也正是拼多多助力新农业的实践之一。

image010.jpg

▲11月10日晚,电商班学员欢迎仪式,一名妈妈带着孩子参加了活动。      摄影:孙伟

多多大学负责人蓝天表示,“作为一家以农产品电商起家的新电商平台,我们始终坚持‘身上有土、脚上有泥’的底色。很荣幸本次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扶贫班帮助澜沧本地农户‘触电’。拼多多将继续发挥互联网企业和新电商平台的优势,赋能更多云南新农人,帮助他们将优良的云南特色产品输送到更广大的消费者餐桌之上。”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11-11
中国工程院首届扶贫电商班双11开班,院士教种地,拼多多教开店
11月11日,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由中国工程院主导的澜沧科技扶贫班迎来了首批身着迷彩军训服的电商学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