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新零售4月10日,最近, 顺风尴尬了。据多家媒体报道顺丰旗下的生鲜超市“顺丰优选”在已经在上海、武汉、青岛和成都等多个地方传出了大批量关店的消息。其中上海的门店已经全部被关闭,而其他的城市也在陆续关闭当中。据称此次顺丰优选将彻底退出华东和西南市场,只保留北京和华南市场。
而顺丰优选方面对此事的回应则是“顺丰优选将对部分线下门店的经营区域进行了调整,目的在于集中资源提升门店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将加大华南及北京地区的投入。”作为一家以生鲜和进口食品为主的企业,顺丰优选旨在将目标人群定位为中高端消费群体,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经营。
顺丰的便利店业务始于2014年,但其实顺丰优选的运营企业深圳顺丰商业有限公司早在2011年的时候便注册成立了,并且当时还不叫顺丰优选,而是被称为“嘿客”,主要是通过店内平板和导购线上下单,门店作为用户自提点的方式运营,随后“嘿客”又被改称为“顺丰家”,直到2016年的时候才正式更名为“顺丰优选”,并且还提供了实体产品。
顺丰优选历经五年的起起伏伏,还是没能够实现盈利。在顺丰借壳上市的财报数据中表明顺丰已剥离业务中“商业板块”从2013年到2015年的亏损总额达到了16.06亿元,而当时报告中提及的主要原因就是顺丰商业2014年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导致的。2015年顺丰控股就对这一商业板块进行了剥离,但没成想还是没能实现顺丰的电商梦。
在这几年间,顺丰优选频繁更换CEO,并且在当年推出线下门店“嘿客”的时候花了大手笔,在短短四五个月的时候就在全国开了超过2000家的门店,这样的举动在全国所有的企业当中都可谓是创举了。但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盈利才是最后需要的结果,显然当初顺丰的大动作到现在来看反而有点儿用力过猛的意思。
有业内专业人士分析“现在这种调整是顺丰优选经过盲目快速扩张后的理性思考和选择。”而顺丰优选在华东和西南市场的经营状况明显不佳,这样的行为对顺丰本身来说都算是及时止损的方法。
顺丰在物流行业混得风生水起自然是不用多说,但在电商领域却一直都是它的“心病”。其实顺丰进入电商领域的也不短了,起码也有9个年头了,但就是一直没有想象中的成功。2010年的时候顺丰老总王卫投入1000万专门成立了一家销售食品饮料的电商公司,甚至还开发了专属的电商支付平台,但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
随着新零售模式的逐渐崛起,顺丰的生鲜平台“顺丰优选”也开启了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不过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好像也没有多大的起色。从2010年开始顺丰在9年的时间里其实一共在近十个领域进行了尝试,但其没有一个领域的发展是顺利的,在电商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入局,对顺丰来说本身就意味着太多的不可确定性,再加上顺丰虽然是物流行业的领头羊,但在电商行业却丝毫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优势,失败或许也是在所难免的。
- “2025多多好特产”首站落子连云港,拼多多“千亿扶持”多项举措扶优助农
- 拼多多“千亿扶持”正式启动“多多好特产”专项,百补频道新增100亿回馈商家
- 拼多多发布2024全年财报,加快上行“新质供给”,继续深耕产业生态
- 亚马逊第三方卖家销量占比创新高,平台收入结构转型引关注
- 沃尔玛电商加速布局中国市场:2024年新增中国卖家超16万,国际化战略引深思
- 京东宣布:3月1日起为外卖全职骑手全面缴纳五险一金
- 拼多多“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推出惠商新举措,新质供给助外贸工厂成功转内销
- 沃尔玛全球电商发布2025年新卖家激励计划,最高优惠达7.5万美元
- Temu打击违规发货商家,整治物流单号异常现象
- 宇树科技Unitree PUMP MAX海外众筹火爆,40天筹得近68万美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