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原央视主持人、著名互联网投资人张泉灵的一篇《阿里拿下大润发: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的文章在朋友圈被刷屏了。让业界对于传统大卖场商超的关注度持续提升。连这个行业的头部公司都遭遇到被收购的局面,其他的公司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巨大转变,传统大卖场的发展发生逆转。老牌商超企业人人乐,2016年刚刚摘帽,2017年净利又出现亏损,同时关店动作也在继续。而透过人人乐,传统大卖场的出路也不由得引人注意。
人人乐11家门店关闭 保壳后再陷亏损
上周,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88.55亿元,同比下降12.81%;利润总额-5.27亿元,同比下降570.54%;净利润-5.36亿元,同比下降986.18%。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52.51亿元,较年初下降7.14%。
对于业绩下降原因,人人乐方面表示,主要受关闭11家亏损门店影响。原有业态在结构调整期对经营产生阶段性影响。新业态仍然处于培育阶段对整体营收增长贡献有限。此外,尽管实体零售行业在新零售带动下下降趋势有所放缓,但实质性影响仍然存在。
人人乐前身是深圳市人人乐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截至去年6月30日,在全国开设121家自营门店,网点遍布广东、陕西、四川、天津、广西等多个省市。
对这一老牌连锁超市,西安消费者也并不陌生,十多年以来,人人乐的购物广场开设在西安的多个主要商业区域。不过,从其官网信息看,西安地区标注了开业时间的25家门店里(不含未标注开业时间的门店),有20家显示开业时间在2014年以前。在本地一些消费点评网站上,有网友对人人乐部分老店的环境和布局提出改造建议。
传统零售企业近年来关店现象频现,人人乐也不例外。特别是2014-2016年,合计关店34家,期间也包括西安的部分门店。同期财报中,单店盈利能力弱、新店培育周期长等因素都成为人人乐亏损的主要原因。
据人人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介绍,店面经营是按照总部战略发展需要,近几年对西安地区的部分门店也进行了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在曲江等地有新店计划。
2014、2015年,人人乐曾连亏两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16年扭亏后成功保壳。去年,人人乐继续关闭亏损门店。在分析人士眼中,这样的“断臂”做法有利于改善现金流量,但不可避免会影响企业商誉和社会形象,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影响经营业绩。
遭遇物业和供货商诉讼 导致业绩“变脸”
对于人人乐而言,近年来伴随关店和业绩下滑的,还有诉讼案件。该公司在2017年的半年报中披露,报告期内已结案、已执行完毕诉讼4起;已撤诉诉讼4起;未结诉讼中,11起未有最新进度、8起有新进展;此外,报告期内新增5起诉讼。从内容来看,这些诉讼有不少集中在房产纠纷上,还有一些则涉及供应商货款结算等。
“零售企业遭遇的诉讼中,供应商和物业类纠纷占比较大,这是由行业特性所导致的。”西安交大管理学院教授仝铁汉表示,一方面零售企业与房产所有权人签订的房产租用合同期限较长,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水电、消防、安全等历史遗留问题,有些在闭店时还可能出现房屋产权、场地复原、违约金或其他赔偿纠纷;另一方面卖场与供应商就货款支付往往都有约定账期,如闭店或业态调整可能会产生经济责任和存货损失等。
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曾接手过多起零售卖场的诉讼案件。该律所姬英凡律师介绍,大卖场在关店时更容易引发诉讼问题,除了供货商和物业,由于用工量巨大还容易牵扯员工薪资和安置问题,也可能导致纠纷的发生。
诉讼也对人人乐业绩核算造成影响。去年7月,该公司关于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提到,第二季度新增诉讼仲裁事项预计产生的损失约为1900万元。上述因素也是其半年业绩预告修正的原因之一。
有行业人士指出,前些年是大卖场的黄金期,大超市在洽谈进驻物业、供货渠道时往往比较强势,有的在合作中就已埋下“隐患”。企业向上发展的时候,一切都好谈;可是当企业经营发生变化的时候,很多谈不好的问题就会演变成纠纷和官司。
!
大卖场份额受挤压 七大超市去年关店45家
面对电商冲击、低租金红利消失及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现实,寻求新的出路已成为零售连锁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事实上,选择关店调整的零售企业并非人人乐一家。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2017年有沃尔玛、家乐福、永旺等七个超市品牌关闭45家门店,比2016年多出10家,增长28.57%。仅沃尔玛一家,就关闭了广东、湖南、江苏、河北、吉林、北京、上海等全国多个省市的24家门店,其中包括西安的曲江银泰城店,几乎赶上了自身新开店速度。据观察,各大超市闭店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租约到期,有的是因为区域战略调整而停业。
尽管如此,超市闭店背后原因更多是大卖场生存空间遭到挤压,盈利不理想,加上线上零售分走部分客流、租金水涨船高等因素,企业无奈闭店止损。
“大卖场的日渐式微根本上是消费需求的变化。”陕西经典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林表示,传统的大卖场模式依靠生鲜聚集客流、依靠食品赚取销量,依靠快消品赚取利润,更多强调商品大而全,被动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这种粗放模式,在产品经济年代是行之有效的。但近几年,随着购物中心里集合店、专业店对自有品牌、多元化陈列和消费互动的发力,对消费者形成了较大分流,“逛超市”的人少了,大量商品也沦为无效陈列。
朱林认为,现在的消费者不再纠缠于商品价格,而是更注重购物体验与购物便利性。随着汽车大量普及,前往配套设施落后的大卖场购物反而可能成了令人苦不堪言的体验。
曾在多家卖场负责招商的张先生介绍,上涨的人力、物业成本甚至自建物流费用,加剧了大卖场的经营压力,但并非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举例说,面积1万㎡以上的大型超市,西安地区月租约在15-20元/㎡,相当于租金一项的年支出在两百万元左右。算上前期装修等投入、日常水电、员工工资等成本,相比过亿元的年收入本来是稳赚不赔的。但如果营业额持续下滑、多处开张后单店效益减少,甚至付不出入驻商家期账,商家拒绝再投入,那么经营风险就会显现,关店调整就相当于是为过快扩张而买单。
另一方面,电商的风靡和便利店的迅速发展,也对传统大卖场的市场份额形成挤压。去年,口碑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线下零售新生态报告》显示,2012-2016年,大卖场整体销售份额从24.11%下滑至20.9%。
转型需要把顾客拉回来 挖掘新消费需求
“传统”二字让超市巨头们倍感压力,从而谋求转型,逐渐调整和布局社区超市、生活超市和精品超市。
不过,精品超市要想令顾客满意却并不容易。以西安小寨附近两家由不同品牌开设的精品超市为例,从本地点评网站上的反馈来看,其中一家因为商品种类丰富而被不少消费者推荐;另一家不仅评价寥寥,也被消费者提醒“和普通超市的区别不大。”
商业运营人士王建红认为,做精品超市首先要让市场认可,而不能是自说自话。在具体经营上,大卖场和精品超市、社区超市的管理、采购和物流等业态都有较大区别,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条,这对很多过去以大卖场为主业的超市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除了布局新业态,“卖场瘦身”是另一个尝试。全国多地开设了不少紧凑型门店,场地面积大约比传统卖场减少近40%左右。那么,这种办法可行吗?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在此前发文称“卖场面积由大变小的调整,是一种权宜之计。”他认为,当前大卖场的主要问题是来客数急剧下降,所以门店的调整一定要围绕能不能把流失的顾客拉回来。
朱林表示,传统超市企业,更需要来一场深度变革,丢掉“一站购物、一次购足”的旧理念,打破商品经营的旧思维;重视互联网带来的连接手段,以挖掘更精准的顾客需求为核心,强化在物流配送、商品陈列和支付等服务上的创新,“同时关店调整恐怕仍将继续。”
也有观点认为,强强联合将是超市的出路之一,期间有资本雄厚的互联网巨头的身影。“传统超市与电商巨头的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寻求转型升级。”王建红认为,电商的“新零售”本质是突破线上向线下延伸,实体店面和运营经验不可或缺。如何挖掘新消费需求下的“新实体”价值,让顾客重新爱上逛超市,这是超市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成立电商事业群 任命蒋凡为负责人
- 拼多多引领电商西进激活新疆消费潜力,伊犁有站点快递量一年增五倍
- 双十一“小镇青年”消费调研报告:拼多多成网购首选平台,品牌商品消费升级明显
- 腰尾部UP主占比超70% B站公布10月带货GMV超百万UP主榜单
- 双十一观察|小镇青年成品牌消费新引擎,全球品牌迎来“真香时刻”
- 亚马逊三季度净销售1589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5%
- 力促电商行业西进 拼多多“农云行动”深入中转集运地详解物流新规
- 拼多多百亿补贴启动第二轮“超级加倍补”,首轮订单量超过1640万单
- 新老国货加码拼多多11.11,百亿补贴引爆超级单品,有商家日销60万枚鸡蛋
- 全棉时代220家店接入“支付宝碰一下”,结账最少一步、笔笔有优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