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AIoT快速发展,当前“端-边-管-云-用-产业服务”的产业链格局日益成熟,在近日举行的2021中国AIoT产业年会上,《2022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发布。
天风证券分析,未来将是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黄金十年;据相关预测,2022年中国AIoT市场规模将达到7509亿元,占全球比重将达到约24%。物联网智库创始人彭昭指出,AIoT已来到产业增长期,市场各分散网络开始部分交叉,企业开始推进生态融合,产品、生产力、生产关系、商业模式都将得以重构。
上市公司布局“端边管云用”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AIoT行业高速发展。据艾瑞咨询数据,连接数方面,预计2025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98.8亿个,2020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24%。市场规模方面,2022年中国AIoT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509亿元,2018-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30.49%。
当前,围绕 “端”、“边”、“管”、“云”、“用”五大核心板块及其“产业服务”的AIoT产业格局日益成熟。
《2022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显示,“端”主要涵盖端侧元器件(芯片、存储设备、模组、无源物联、感知设备、电源、屏幕、天线)、端侧AI(感知交互能力、AI芯片)、操作系统等;“边”泛指中心节点之外的位置,涉及边缘智能硬件载体(边缘网关、服务器、控制器)、边缘智能软件平台(例如阿里云LinkEdge、华为云IoT Edge);“管”即连接通道,涉及无线通信、卫星物联、量子通信;“云”即PaaS平台,包括云平台(通信、互联网、IT、工业、物联网等厂商平台)、AI平台及其他能力平台(安全、区块链、大数据);“用”包括消费驱动应用(智慧出行、医疗、穿戴、家庭)、政策驱动应用(智慧城市、表计、安防、消防、能源、停车等)、产业驱动应用(工业、物流、车联网等)。而“产业服务”是指与该产业相关的机构、媒体、投资基金等。
(2022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
据记者梳理,目前众多A股上市公司已涉足AIoT,例如端侧的汇顶科技(603160.SH)、乐鑫科技(688018.SH)、紫光国微(002049.SZ)、移远通信(603236.SH)、日海智能(002313.SZ)、广和通(300638.SZ)、美格智能(002881.SZ)、有方科技(688159.SH)、亿纬锂能(300014.SZ)、京东方A(000725.SZ)、信维通信(300136.SZ),边缘侧的中兴通讯(000063.SZ),管道侧的天邑股份(300504.SZ),云侧的东方国信(300166.SZ)、科大讯飞(002230.SZ),应用侧的比亚迪(002594.SZ)、捷顺科技(002609.SZ)、格力电器(000651.SZ)。
彭昭表示,以NFC供电智能锁的迭代为例,物联网在端侧持续的是设备监测能力;边缘测,目前网络覆盖、芯片算力在内的一些生态已形成,不过处理数据量不到10%,发展空间很大,边缘计算的杀手级生态系统正在形成;管道侧基于技术迭代,生态异常繁荣,不过技术迭代不一定要沿着高大上的路径发展,应该变得成本可控和好用;而云端在逐步分层,有能力的云平台正在成为物联网底座,利用一些基础通用能力打造出新的物联网平台,把供需对接起来;应用端则有新的商业模式诞生,厂商实现了从资产建设者到生态协调者的角色切换。
AIoT迎元宇宙和“双碳”机遇
纵观AIoT行业,彭昭谈及两点趋势,其一是元宇宙, “元宇宙的内涵逐渐从社交向产业转移,这是物联网应把握的机遇。AIoT领域创造的很多元宇宙应用已经诞生了,包括导航、智能楼宇、智慧城市等。元宇宙的架构是七层,其中基础设施层包含物联网、5G、AI,它是进入元宇宙的钥匙”;其二是“双碳”,“未来物联网企业可通过监测碳排放、预测减少碳排放、实现碳收益3种方式拥抱碳中和”。
移远通信产品总监李庚表示,“5G、大数据分析应用同步发展,使得过去十年很多行业实现了基本互联智能,现在正朝着主动智能迈进;未来十年,随着数十亿网络终端接入网络,多样化海量复制,如何快速、有效、安全地采集、传输、分析、分享和使用数据是很大的课题和机会,在未来会产生很多新的应用,而这些新的应用会要求我们现在的计算能力在端、云、边缘侧以最有效的方式重新进行分布。
针对AIoT通信技术,物联网智库亦做出预判,例如: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研发基于WIFI、蓝牙、5G的无源物联网解决方案,无源物联网市场未来1-2年将进入百家争鸣阶段;卫星物联网将迎来整合时代,原因在于发射卫星成本逐步降低,全球提供卫星物联网服务的企业快速涌现,2025年全球天基物联网产值可能达8500亿美元。
不过记者注意到,物联网产业“大而破碎”,现阶段挑战尚存。
彭昭谈到,“物联网面临高度碎片化的情况,在千行百业都有自己的需求、痛点、解决方案,没有太多的共性”。站在模组厂商的角度,移柯通信副总经理潘峰亦指出,“这两年比较头疼的是,大家都谈应用比较少,谈什么时候交付特别多;另外一点是模组还刚起步就已经是红海了,需求碎片化非常严重、需求非常复杂。最早一个模组从研发到量产基本在12个月左右,现在一个模组出来快的话只要3个月,行业应用确实有一点快”。
初创芯片厂商吾爱易达创始人刁志峰则认为,每个垂直领域都有自己的痛点,模组应解决行业需求,而不仅是做通信的功能,“大家现在看到通讯是通讯的特性、控制是控制的特性、行业是行业的特性,最后集成在一个电路板上,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做一些深度定制化”。
- 国内首个省级旅游AI智能体“AI游贵州”发布,马蜂窝助力贵州开启智慧文旅新篇章
- 2024年终盘点 | 华为以“技术为根、实战为魂”,助力高校,培养千万数智人才
- 余承东2025年全员信:通过海量鸿蒙设备,拉动中国电子工业崛起
- 速通 NVIDIA 专业显卡:专业显卡有哪些优势?适合什么场景?
- 马蜂窝跨年出行预测:仪式感必不可少,“跨年烟花”带动目的地热度上涨
- 30亿元!比亚迪捐资兴教推动中国科教进步
- 闭着眼睛写代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2024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启幕,4K花园自研“满天星”获十大创新应用
- 哈佛商学院:2024年全球96%代码库包含开源组件 Rust采用率增长500%
- 硅谷1/10程序员在摸鱼?基本不干活却能拿20-30万美元年薪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