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革新机构(INCJ)和中国台湾鸿海集团(大陆业务称为富士康)正在竞购夏普公司。几天前,夏普表态称倾向于接受鸿海收购。不过据英国路透社报道,INCJ并未彻底放弃,在最后一刻仍在阻拦鸿海的收购计划。
据报道,鸿海集团将斥资约60亿美元,收购夏普,获得垂涎已久的液晶面板技术,为了弥补资金不足,鸿海也在和日本软银集团展开接洽,试图让孙正义提供部分资金。
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是一家日本官方民间合作性质的基金,此前曾经对陷入危机的日本实体产业进行拯救重组。该机构计划收购夏普之后,将夏普的液晶业务和日本显示器公司合并,家电业务则和东芝家电资产合并。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称,INCJ对于夏普董事会两位董事的身份提出了质疑,这两位董事代表持有夏普股权的一家基金,因此在有关夏普交易的决策中,存在利益冲突问题。
INCJ认为,这两个董事背后的基金,持有夏普的优先股,因此他们更加倾向于接受鸿海集团收购。因为在INCJ提出的收购和整合方案中,夏普的优先股将会被注销,从而换取外部救援。显然,INCJ出面收购将不利于这家基金。
据报道,INCJ已经将对两位董事的质疑提交给了夏普董事会。
本周一,夏普派出了代表团前往台湾,拜访鸿海集团高管。双方仍然在敲定收购的细节。本周六,夏普董事会将再次开会,不过消息人士表示,目前还无法判断夏普是否会正式作出接受鸿海集团收购的决定。
舆论一般认为,鸿海集团的收购方案在财务上更具吸引力,而INCJ的优势则是和日本消费电子行业进行通盘整合。INCJ计划出资26亿美元,此外还将联合夏普的主要银行进行债转股,减除债务包袱,另外通过“外科手术”式的资产重组,让夏普的各种业务重新获得发展机会。
鸿海和郭台铭,一直看重夏普行业领先的液晶技术。若干年前夏普陷入困境,鸿海曾经提出注资援助,不过由于液晶技术转让方面陷入分歧,两家公司的合作没有了下文。随后,中国小米公司掀起的“互联网手机”出现一轮高潮,夏普通过手机屏幕业务短暂脱离了危险境地。
如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放缓,再加上债台高筑、电视机业务低迷、液晶面板销售下滑等原因,夏普再度陷入了危机,并面临被转让的命运。
- 国内首个省级旅游AI智能体“AI游贵州”发布,马蜂窝助力贵州开启智慧文旅新篇章
- 2024年终盘点 | 华为以“技术为根、实战为魂”,助力高校,培养千万数智人才
- 余承东2025年全员信:通过海量鸿蒙设备,拉动中国电子工业崛起
- 速通 NVIDIA 专业显卡:专业显卡有哪些优势?适合什么场景?
- 马蜂窝跨年出行预测:仪式感必不可少,“跨年烟花”带动目的地热度上涨
- 30亿元!比亚迪捐资兴教推动中国科教进步
- 闭着眼睛写代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2024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启幕,4K花园自研“满天星”获十大创新应用
- 哈佛商学院:2024年全球96%代码库包含开源组件 Rust采用率增长500%
- 硅谷1/10程序员在摸鱼?基本不干活却能拿20-30万美元年薪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