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G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流量消耗变得异常快,往往是“月底还没到,流量早已用完”,此外一些流量被“偷跑”的新闻又频见报端,引起了不少用户的猜忌,大家不禁发问流量到底去哪儿了?
业内人士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速度变快以及大家更加依赖手机应用解决“吃穿住行”生活方式的改变,流量使用猛增属于正常现象,而个别出现流量莫名被“偷跑”事件则多因个人不当的手机操作或遭遇恶意软件……
“小偷”不是运营商
当你发现流量莫名使用异常时,你会怎么做?不少人给出的回答是,质问运营商。
有一种猜测运营商“偷流量的”说法也曾在网上广为流传,大意是运营商与一些APP合作,偷跑的流量资费按比例进行分成。对此不少电信分析师与安全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这种说法其实是无稽之谈。有业内人士表示,通信运营商的通信计费和测量是一套非常庞大且严密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偷”用户一点流量需耗费大量的经济成本去更改整个系统和设备,运营商没必要去花如此高昂的成本。以最近发生的几例流量“偷跑”新闻为例,最终证明运营商的确背了“黑锅”.
上个月“一夜疯跑50GB”及人在国外,未装中国移动的SIM卡,仍“被偷走”数百兆流量事件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新闻一出,评论上也基本都是一边倒地对运营商进行口诛笔伐。但最后的调查结果却是一夜50GB流量是由于手机开通了“个人热点”功能,并由电脑连接该热点进行了大量的文件下载。而国外“被偷流量”事件最后则被证实是一场“乌龙”,只是由于第三方流量统计软件记录的是其手机上被消耗的全部流量,包括国内和国外手机卡两个部分。
不过也有不少用户质疑,既然流量异常事件与运营商无关,为何新闻一出运营商多会做减免费用息事宁人处理?据悉,中国联通工作人员曾在针对流量异常投诉给予话费补偿时表示,赔偿并不代表联通偷走了用户流量,联通不会偷用户的流量,只是因为用户首次反映流量争议问题,符合公司提升用户感知4G流量优惠标准,可酌情优惠。
“针对‘偷流量’这个事儿,运营商也挺冤,但是运营商也确实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设置一个收费的上限,当用户的流量使用达到一个上限后应进行切断网络或者根据上限进行结算的处理。”猎豹移动安全研究员李铁军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恶意软件才是罪魁祸首
“小偷”既然不是运营商,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偷流量”的概念,有业内人士表示4G时代,由于网络速度变快以及用户对手机使用的过度依赖造成使用流量猛涨属于正常现象,只有未经手机用户授权运行的APP,后台私自消耗达到警戒值的流量,才为流量被“偷跑”.恶意软件被普遍认为是偷跑流量的罪魁祸首,李铁军表示恶意软件偷跑流量只是一种手段,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只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恶意软件开发者不可能从运营商那儿获得流量收益的分成,他们又是如何靠偷取流量赚钱呢?
业内的普遍说法是部分恶意软件通过为某些网站刷流量来获取收益,网站流量增加,可以增加广告收入,被恶意软件导流的网站也会与他们进行分成。另一种获利方式是通过应用推广从中获利,通常形式是通过消息的推荐或者广告的弹窗吸引用户进行点击,点击之后手机就会下载他们所推广的应用,从而获得应用推广费用。还有的软件制作者为了增加下载量,通过植入用户手机后台的恶意木马自动下载手机软件,造成用户流量不知不觉间被大量消耗。
那么我们又是如何“中招”将这些恶意软件误装在手机里呢?对此李铁军表示有些手机品牌预装的软件中,就有可能存在后台程序上传和窃取用户隐私的软件,不过多数情况发生在小品牌或山寨手机品牌上,还有些是用户在不正规的第三方软件市场或论坛中下载的。
“不过大家也不必恐慌,恶意软件偷跑流量的情况在整体占比中大概在百分之三以下,大部分人是不会遇到的。”李铁军表示。大家平时在安装新的软件时也需要注意提示中出现的权限,尤其是有没有与其功能明显无关的权限,另外还可以在安装时,关闭一些软件的主动推送功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2024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启幕,4K花园自研“满天星”获十大创新应用
- 哈佛商学院:2024年全球96%代码库包含开源组件 Rust采用率增长500%
- 硅谷1/10程序员在摸鱼?基本不干活却能拿20-30万美元年薪
- 传马斯克的"友商"担心被报复 纷纷示好特朗普
- 数智龙江向新而行:5G-A与AI等数智技术助力龙江打造新质生产力
- 加州对特斯拉和SpaceX说不,公报私仇触怒马斯克
- 华为Mate品牌盛典盛大举行,Mate 70等十余款全场景新品重磅亮相
- 支付宝新升级,手机碰一下就能点餐!全国10万家餐厅可用
- 华为徐直军谈鸿蒙:10万个应用是鸿蒙生态成熟的标志
- 数智江苏 向新而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