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10月28日早间消息,昨日晚,针对近日媒体关注的执行流量不清零后“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
北京青年报稍早前报道,Z女士从年初起选择了158元、包含2G数据流量的4G套餐。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之前每月流量都会有剩余,“大约每月用流量平均在900兆左右。基本连流量使用到一半的短信提示都没见过”。但是这个月10号Z女士就收到了流量过半的短信,到上周末她被告知流量还剩余20%,而到25号全部套餐内流量用完,之后叠加的110兆流量加油包也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用完了。
“巧合”的是,自运营商宣布本月起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已有不少网友也在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从描述来看,有些网友反映的情形与Z女士的案例非常相似。一位微博网友称,“不清零以后800M流量只够用10天。”微博名为NightRobin的网友称,“这个月流量2G竟然还超了,平常一个月一个G都用不完。”
中国移动表示,其计费系统有着严格的检查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不断检查测试,同时针对相关报道,中国移动还专门组织了流量计费测试,没有发现“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国移动郑重承诺,“计费误差,双倍返还”,客户尽可放心使用。
不过中国移动也提醒用户留意以下问题,随着4G网络不断完善,更多智能终端推出,更丰富的手机应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提高了客户的流量消费。此外,智能手机中很多应用软件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产生了上网流量。如天气预报程序定期自动更新天气数据;手机杀毒软件自动进行病毒库的下载;手机邮件收发软件为了保证及时收到邮件而定期访问邮件服务器进行查询;软件定期检查版本、升级或下载补丁软件;免费游戏带有的广告条或广告弹窗内容的更新等。还有一部分由于手机中病毒、木马等导致流量消耗。
以下为中国移动声明全文:
中国移动: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
针对近日媒体关注的“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中国移动计费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广大客户可放心透明消费。
中国移动计费系统有着严格的检查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不断检查测试,系统的高效率、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国际上居于领先水平。流量当月不清零改变的是计费规则,实现流量滚存功能,并不影响流量计量,对同样的图片或者视频,流量当月不清零前后的流量计量没有任何改变。
中国移动承担为超过8.2亿的客户提供准确计费服务的职责,深感压力和责任巨大。针对有关报道,我们本着为客户负责的态度,专门组织了流量计费测试,没有发现“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国移动郑重承诺,“计费误差,双倍返还”,客户尽可放心使用。
需要提醒广大客户留意的是,随着4G网络不断完善,更多智能终端推出,更丰富的手机应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提高了客户的流量消费。此外,智能手机中很多应用软件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产生了上网流量。如天气预报程序定期自动更新天气数据;手机杀毒软件自动进行病毒库的下载;手机邮件收发软件为了保证及时收到邮件而定期访问邮件服务器进行查询;软件定期检查版本、升级或下载补丁软件;免费游戏带有的广告条或广告弹窗内容的更新等。还有一部分由于手机中病毒、木马等导致流量消耗。
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数据流量,中国移动建议客户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注意以下事项:
1.退出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时,尽量使用软件菜单中自带的“退出”选项,而不是简单的退出操作界面。
2.定期清理后台运行程序。按照所使用智能手机的操作方法,进入任务管理器,找到已使用完毕、但仍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强制停止该应用程序、以保证完全退出。
3.在各类应用程序的设置里关闭数据推送和自动更新等功能,用手动更新控制,在需要查询的时候再手动更新。
4.关闭手机邮件的自动收发功能。
中国移动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对中国移动的计费等客户服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我们将认真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客户提供透明、放心的消费环境。
若客户对流量使用有任何疑问,欢迎通过中国移动10086微信、10086微博、10086.cn,或者10086热线、当地营业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为您查证、解答。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