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帝国:失控下的反思

5月18日,腾讯公司宣布对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的业务系统制改变为事业群制,公司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互动娱乐、移动互联网等六大事业群。此外,单独成立控股公司运营腾讯的电子商务业务。

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向全体员工发布的内部邮件中这样表示:这次调整的基本出发点是按照各个业务的属性,形成一系列更专注的事业群,减少不必要的重叠。

这是自2005年首次架构调整后,腾讯内部的又一次“大调整”.七年之间,腾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腾讯帝国。

这是一次怎样的调整?

去年12月15日,时代周报《失控的腾讯帝国》一文发表,文中引述《连线》杂志创始人、互联网“预言帝”凯文·凯利(以下简称KK)在《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这本书里的预言:“个体是无意识的,群体在整体的失控中却找到了方向。同所有企业的发展过程如出一辙,成立14年,已有2万多名员工、数百个产品、几十条业务线的腾讯公司,不可避免会遇到大企业病,但这个庞大的腾讯帝国正驶向整体的‘失控’当中。”

虽然《失控的腾讯帝国》一文直指腾讯当下面临的管理问题,但文章通过诊断腾讯,试图思考的却是,在互联网这片自然、活力不断而正野蛮生长的土地上,身躯庞大的腾讯该怎么走,如何在管理上走向更有活力的创新之路。

这篇文章也是业界第一次把腾讯与管理“失控”画上等号。然而,这也正是马化腾日思夜想的问题,于是,马化腾不远万里请来了KK.

4月23日在腾讯主办的这场名为“失控与控制”的对谈中,马化腾把心中久藏的困惑向KK和盘托出:“对互联网企业的管理来说,失控和控制之间怎样找到一个平衡点?”

KK给马化腾开出了什么药方?一个月之后的5月18日,小马哥千思万想之后所做的腾讯架构重组,成立六大事业部和一个公司在内的七大平台,这样的调整是否能让腾讯走到“有效控制”的境地?

马化腾的管理反思

何谓“失控与控制”?

KK的代表作《失控》发表于1994年,互联网刚刚兴起之际,这是一本很有趣,也很有预言性的书。KK从生物学中抽取自然逻辑,用于描绘后现代的科技、社会与经济。KK认为在超智能时代,最智慧的控制方式就是放弃控制,就像蜜蜂和蚂蚁,群体中没有谁发号施令,没有谁干预控制,但却会自适应、自创造、自进化,作出最智慧的决策,这就是群氓的集体智慧。

当时代周报的《失控的腾讯帝国》一文把“失控”与腾讯联系起来之后,有人质疑:“按KK的观点,失控、放弃控制反而是好事,有利于腾讯的发展。”但这种质疑的声音其实忽视了“失控”观念的本源:生存。

的确,蜂群中没有谁发号施令,没有谁干预控制,但所有蜂群“失控”之下不由自主的选择,背后仍有一个根本逻辑,就是生存、壮大、延续种族。

而马化腾却是一个有着严重“不安全感”的领导者,2008年时他就如此说道:“我始终觉得很担忧,危机感始终存在,所以还不能放松警惕。但是这个危机感只要早点发现、早点应对,那还是有胜算。起码要往前走一步,看清楚情况,你才会下一步决定哪方面加大、哪方面放,但是会尽量低成本。”

对腾讯而言,“失控”能带来内部竞争,带来腾讯的新鲜活力,带来产品上的不断突破,但当“失控”的程度足以危害到腾讯的根本之际,此刻的马化腾,比所有人都更加鲜明地意识到了“失控”的危害,甚至再进一步,足以危害腾讯的生存。

如同《失控的腾讯帝国》一文所指出:进入腾讯这个体系后,人都会自然地懒惰,创新很难,复制很容易,而且比较容易得宠,这是一个体制问题,这个体制已经形成了鼓励偷,压制创新。“为了KPI,为了在腾讯内部得到重视,腾讯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复制事件的不断发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内耗之大、创新乏力,这些其实已经足以引起马化腾的隐忧。

”腾讯的内部管理是我目前一个非常大的担忧。“4月23日,面对互联网”预言帝“KK,马化腾毫不讳言,亲口承认:”员工人数增加非常快,去年增加60%,现在突破两万多人,文化稀释、管理等方面其实会产生很大问题。还有就是业务层面,对新产品的研发上控制的问题同样存在。“

随着腾讯的急速壮大,层级过多、业务关系混乱、重复设置、部门之间的竞争及推脱等管理问题早已经层出不穷,其实这些才是让马化腾最为头疼的组织管理问题,但他没法直接抛给KK.

对于小马哥最操心的这些问题,KK的回答看似大而化之:”就像对待一个属于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你没办法直接控制他,最好就是培训一些理念能让他能够放手去做,比如你告诉这个孩子,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应该为什么东西感到骄傲,你有什么奖惩给他,这是我们可以运用的一种控制方法。在公司内部、在互联网界,我们同样也可以那么去做。“

但其实,KK开出的药方中已经明确指出,必要的时候需要有一只手去”控制“.也许这应该是只”看不见的手“,但它必须存在,而且要发挥作用。

面对KK,人称”产品帝“的小马哥谦虚有礼,虚心请教。不过,此刻的马化腾其实心中恐怕已经有数,KK的说法只是更加证实了他的判断和已经作出的调整决策。

果不其然,5月10日,在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已经开始如此直言:”我们发现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事业部,甚至一个小部门的领导都会非常热衷于管理,确定架构、指定负责人、开会、确定KPI、定期考核。虽然这些也很重要,但这真的是最重要的事情吗?“

这次在公开场合的放话,可以被看做是5·18大调整前的舆论预热。

有来自腾讯内部的消息人士表示,马化腾在管理上的反思,其实已有一年之久,《失控的腾讯帝国》一文”触到了化腾的痛处,管理“,但某种程度上,微信这个面向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成功,让马化腾有了重组架构的底气。

”腾讯既不希望业务剧烈放缓,同时又能慢慢向未来的开放架构上转。“如同熟悉腾讯的互联网资深分析师洪波的分析,腾讯早就看到了问题,但小马哥非常谨慎。

从产品到运营的文化转型

谷歌是工程师文化,腾讯呢,鲜明的产品文化,马化腾本人就是腾讯的”首席产品经理“.

在腾讯微博上经常可以看到,大半夜,马化腾乐此不疲地回答用户有关产品的各种问题,一旦真的发现腾讯产品的不足,马化腾可以立刻致电相关人员,着手改进。

腾讯历来是以产品主导的互联网企业,腾讯过去的架构也打上了鲜明的产品印迹。

马化腾从2005年起构建一套按照业务职能线划分的架构体系。按照这套体系,腾讯的公司架构被划分为S(职能系统)、O(运营平台系统)、R(平台研发系统)、B0(企业发展系统)、B1(无线业务系统)、B2(互联网业务系统)、B3(互动娱乐业务系统)和B4(网络媒体业务系统)。

IM、电子商务、微博、游戏……围绕在腾讯企鹅周围的,是一个又一个产品,而究竟有多少产品?连腾讯自己的员工也一时难以回答。但不可否认,这个架构的”产品“色彩非常鲜明,如B2线为互联网业务系统,其中QQ空间产品、QQ秀产品部、电子商务部分属旗下,B3线为互动娱乐业务系统,包括了网游、QQ游戏等工作室,B4线为网络媒体业务系统,其中广告销售和网络媒体如微博等均属旗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2-05-24
腾讯帝国:失控下的反思
5月18日,腾讯公司宣布对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的业务系统制改变为事业群制,公司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互动娱乐、移动互联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