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14日讯(编辑 史正丞)当地时间周二,美国能源部长珍妮弗·格兰霍姆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一个“将被写入历史书”的成就,即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包括太阳在内的所有恒星都依赖核聚变反应提供动力,而地球上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复现这种物理反应。如果人类能够掌握可控核聚变,等同于获得了无穷无尽且廉价安全的清洁能源,这也是该技术被称为清洁能源“圣杯”的原因。
当然,要实现如此伟岸的愿景,道路必然是坎坷曲折的。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介绍,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原子核需要在极高温度下相互碰撞,以使它们能够克服相互间的电排斥力。
(聚变反应示意图,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由192个激光束组成,通过将激光汇聚在一个氢燃料小球上,可以将靶向目标加热到1亿摄氏度,并产生1000亿倍地球大气压的压力,从而实现核聚变反映。在上世纪60年代,该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们就提出了核聚变的假设,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最终走到今天的里程碑时刻。
(点火装置示意图和实拍照片,来源: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今天这项成就的突破之处在于,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的科学家们在12月5日的实验中,通过“国家点火设施”向目标提供2.05兆焦耳(MJ)的能量,使其超过核聚变阈值,并产生了3.15兆焦耳的聚变能量输出。
根据生活常识,3.6兆焦耳等于1千瓦时,所以按照剑桥大学核聚变专家托尼·鲁尔斯通的话来说,美国实验室这次产生的能源,大概能煮开2.5加仑(7.1升)的水。所以突破的关键点在于实现净能量增益,英国科学家在今年早些时候通过核聚变产生59兆焦耳的能量,但未能实现净能量增益。
距离实际商用尚有“几十年距离”
曾在利弗莫尔实验室担任首席能源技术专家的Julio Friedmann对媒体表示,今天的成绩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实现输出的能量大于输入的能量,就无法成为能量的来源。但这一成就在未来20-30年里都不会对气候减排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这就是点火柴和建造燃气轮机的区别。
在周二的发布会上,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主任Kim Budil也表示,今天的公告代表的是一次聚变点火,但要实现商业核聚变发电,还需要做许多、许多事情,其中就包括“每分钟产生许多次核聚变点火”。
对于商用时间表的问题,Budil仅模糊地表示:可能还要几十年,但不是我们以前常说的“还要60年或50年”。
- 硅谷观察:特斯拉水深火热,马斯克押宝无人车和机器人
- 江苏“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数量达到844家,苏州166家排名居首
- 启信宝产业洞察:“广东模式,江苏标准”成为动力电池循环经济标杆
- 国际能源署: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超过日本全年用电量
- 宁德时代一季度净利润超139亿元 储能业务成增长新引擎
- 科技巨头跨界联姻:蚂蚁、哈啰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背后的产业变革逻辑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开始装车: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新里程碑
- 挪威道路联合会:2024年挪威新车销量88.9%为电动车 市场占比创新高
- 2024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同比增长19%,中国企业占主导地位
- 加码电站硬科技,阳光新能源重磅发布电站“魔方”技术平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