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畅想的数字城市未来生活吗?
智能调度道路交通设施,丝滑应对城市交通错峰问题;车辆出场、进高速自动预约,还能按时长、距离自动支付;自驾车提前预约充电车位,让车位提前等你;公共交通精准卡点乘坐成为常态;必经之店的咖啡提前排好订单、午餐排号早上就已提前预约就绪、晚餐食材提前预购……
未来,让这一切真正连接起来的,可能是一颗小小的UWB芯片。
昨天,国内UWB芯片创企——纽瑞芯科技连发四颗芯片,分别是面向多样化IoT设备的600系列82687、82660以及面向智能手机800系列的82860、82888。
过去,大家对UWB缺少了解是因为其缺少一定量的落地应用场景支撑,如今这一技术在手机、汽车、IoT设备上的应用铺开,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得益于高精度定位,雷达感知,高速率、低时延传输等诸多特性,UWB技术在家庭、商超、工厂、交通等千行百业的价值正在日益凸显。
正如开篇所提到的,这些数字城市构建的关键场景都可以被这一技术串联起来,从而真正形成全域数字化城市,实现数字化中国。
早已在UWB技术上深耕多年的纽瑞芯,看到这一市场前景后重拳发力。新发的82687不仅兼具小型化、易部署、全覆盖、高集成度等特点,还能充分满足IoT厂商在性能优化和极致性价比上的多元化需求。
除了产品性能提升,纽瑞芯作为行业领导者,此次还倡导发起UWB芯片开发者生态平台,帮助各类开发者和行业客户,显著降低芯片开发与应用难度,大大加速UWB方案在潜在应用场景的实现。
发布会后,芯东西与纽瑞芯创始人、总经理&首席技术官陈振骐,进行了深入交流,从此次新品发布背后,深入拆解UWB芯片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新市场机遇。
一、再发四颗UWB芯片,传输距离提升至5km
纽瑞芯在过去一年的在UWB产品性能提升及应用落地方面的快速进展,正是国内UWB芯片行业发展的缩影。
纽瑞芯三大系列UWB芯片产品分别是重点应用于智能手机、AR/MR等核心智能设备的800系列、应用于汽车电子的700系列以及面向多样化IoT设备的600系列。
陈振骐透露,在手机行业,纽瑞芯的UWB芯片今年下半年将在国内头部厂商旗舰机中形成量产,另一家头部厂商完成了技术验证和导入,还有两家手机厂商正在进行项目验证;在汽车行业,纽瑞芯已经拥有超40家汽车客户,正进行的项目超过10个。
与此同时,在IoT设备中,指向性电视遥控器这一杀手级应用在UWB芯片的加持下也已进入快速应用铺开的关键期。UWB赋能的新一代电视遥控交互方式可以极大提升用户体验,为日趋饱和的娱乐视听电器市场增加更强的社交属性,并产生爆发式增长的商业价值。
昨天,纽瑞芯600系列面向不同场景需求的第二代产品82687、82660发布。
相比于第一代产品,纽瑞芯82687可以仅依靠芯片本身在天线零增益的情况下,实现2km无遮挡的通信和测距。
当配合天线增益,该UWB芯片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5km以上。
另一颗600系列的UWB芯片不同于82687的极致性能提升,82660专注于极致性价比,易开发、易部署。
82660的芯片面积实现40%的缩减,片上集成了ARM Cortex-M0+处理器,拥有多样化的片上接口,提供更多开发组件支持,能缩短UWB芯片的开发难度和时间。
82660的另一亮点是全球首款集成RRAM(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阻变式存储器)。陈振骐解释说,RRAM作为先进工艺可兼容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具有存储密度大,以及快速数据读写能力,在方案成本上远远优于外置Flash或者集成eFlash等方案。
重点应用于智能手机、AR/MR等核心智能设备的800系列,也发布了两颗新品。
82888主要针对旗舰手机实现性能提升,该芯片的灵敏度优化提升到了-99dBm,同时进一步优化了雷达性能、天线接口数量、抗干扰能力和多协议共存。
另一颗82860,面向的是中低端手机,主攻性价比,其封装尺寸做到了3x3平方毫米,片上集成ARM Cortex-M0+处理器,内置了RRAM存储器,并实现FiRa、CCC、ICCE、NI等全协议支持。
二、从四大维度拆解,UWB芯片成为智慧城市关键底座,构筑数字中国的重要时空基座
陈振骐谈道,不论汽车、手机还是IoT设备,都是UWB技术的点应用,当点连成线、线铺成面,变成立体、全空间的场景,才是UWB真正释放技术潜力的时刻。
事实上,在未来数字中国的环境下,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慧学校,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应用场景,都将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这一切,都承载着UWB技术应用落地的空间。
当下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构建步伐加快,各类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陈振骐从四个维度拆解了UWB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适配性。
首先,是低空经济催生了更多新场景。
在无人机为主的低空场景内,高分遥感、惯性导航、高精度视觉、短距互联等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也是能提供高精度定位,且兼具雷达感知、高速率低延时传输的UWB技术的新机遇。
其次是云、网、边、端一体化的产业数字底座。UWB技术和LBS、GNSS能够互为补充,形成数字底座,通过精细化利用数据反哺智慧城市建设,为物联智能设备终端、边缘计算等提供新的支撑。
在此基础上,纽瑞芯正和行业伙伴联手,让UWB芯片成为全域时空感知的基础设施。
第三点就是数字孪生城市。
UWB技术正从单点测量到全局智能化演进,通过实现跨城市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流通成为数字孪生城市的基石。这得益于UWB技术可以构建起在交通出行、室内导航、医疗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应用的智慧城市完整拼图。
在这之中,UWB技术就是点应用连成线、铺成面的关键点。而智慧城市也是能让UWB技术的高定位精度、超低功耗、强抗干扰、超大容量、安全性高这些核心性能优势的综合体现。
陈振骐也坦言,UWB芯片到技术落地、进入更多场景仍有很多技术工作要做。因此,纽瑞芯推出了UWB开发者生态,将硬件、软件、参考算法等开放出来,让UWB芯片生态形成合力,拉低应用开发门槛,在有潜力的场景快速落地。
陈振骐谈道,纽瑞芯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利用好在UWB行业的多年经验沉淀与生态布局,与友商一起成为未来国内UWB芯片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三、UWB技术应用边界外延,坚守正向全自研路线
自成立以来,纽瑞芯的新技术、新产品一直生生不息,这离不开其构筑的技术护城河。
在创立之初,纽瑞芯就明确坚持全正向自研技术路线,从UWB芯片最基础的底层架构开始正向研发,一步步提升芯片性能,实现技术上的领先性。在头部厂商的系统测试表明,纽瑞芯的芯片性能已经全面领先于国际竞品。
在汽车应用方面,陈振骐称,纽瑞芯UWB芯片在国内汽车市场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且形成了UWB应用生态多种新功能的研发落地。
纽瑞芯在手机、汽车、IoT设备等主应用场景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其将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将自己的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发展的动力,在竞争中寻求合作。
如今,纽瑞芯技术研发的优势,已经得到诸多验证和广泛认可。
2022年9月纽瑞芯第一代ursamajor“大熊座”芯片发布,这也是纽瑞芯从0到1突破的关键节点。
此后,纽瑞芯推出全球首颗高集成度AiP UWB芯片和国内第一款车规级UWB芯片,在测距进度、测角范围、测角精度等核心性能,以及高精度、高灵敏度、雷达感知上的性能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纽瑞芯已有5颗UWB芯片获得FiRa认证,是目前全球获认证数量最多的企业。
应用场景的广泛延伸、技术的迭代创新、产品的稳步落地,这些都是纽瑞芯当下缺一不可的要素,也是UWB芯片产业迎来爆发的必要条件。
结语:UWB芯片应用爆发,或成数字城市加速器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构筑时空基底的关键一环。UWB技术当下已经形成了在诸多场景的点应用,并在千行百业都迸发出应用潜力,可以进一步将数据要素聚集起来,为城市智慧治理服务。
在这一大背景下,在UWB芯片产业深耕已久的纽瑞芯,率先看到了其在智慧城市这一宏观场景下的发展潜力,并通过生态构建、产品布局将点应用串联起来,拉动国内UWB芯片产业形成合力。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以纽瑞芯为代表的国内创企推出的UWB芯片,将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加速实现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第十二届中国数字营销峰会完整议程公布(含嘉宾阵容)| 重磅
- 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后市场展览会
- 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 WORL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XPO
- 中国移动l腾讯l阿里l蔚来等企业大咖12月齐聚深圳!第四届中国互连技术与产业大会12月7日精彩召开!
- 第十七届诚邀提名 | “2024年度华强电子网优质供应商&电子元器件行业优秀国产品牌评选”重磅开启!
- 赋能粉体,共启新篇 2025江苏国际粉体技术装备展览会
- 2025中国(东莞)切削工业装备博览会 CHINA (DONGGUAN) CUTTING INDUSTRY EQUIPMENT EXPO
- 招商进行时|锁定全球行业资源,这场展会亮点不断,“新”意满满!
- 2025CAEE中国国际家电与消费电子制造业供应链展览会
- 南宁市在深圳举办“邕鹏同辉 产业相融” 招商推介及项目签约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