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指出,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估值接近6万亿元,按照20%的增速预测,到2020年,消费信贷规模或超12万亿元。面对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金融科技正以势不可挡的风暴之姿席卷全球消费金融市场。
面对由蓝海转为红海的金融科技之争,除了资金成本和产品实力的比拼,抢占并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提供高品质的创新服务,将决定着每个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包括蚂蚁金服、百度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在内的多家消费金融机构已将人工智能应用在获客、风控、催收、客服等领域。人工智能对消费金融全链条进行重构改造,让服务效率、安全性和用户体验大幅提升的同时,更引领消费金融进入“无人驾驶”时代。
智能客服,重构问题解决流程
截至2017年9月,消费金融借贷规模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倍,用户量达370万,同比增长超3倍。行业高速发展期,传统的人工客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已很难满足海量用户咨询的需求,丰富的产品线也成了摆在客服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提升客服效率并优化用户体验,国内众多消费金融机构陆续上线“客服机器人”。国际上有苹果SIRI和微软小冰,国内有阿里小蜜的背景下,马上消费金融在2017年低调上线了自主研发的XMA智能客服系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标准化的服务,涵盖售前业务咨询引导、售后服务。上线至今,XMA已为用户提供了上百万次问答服务,在为用户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同时,XMA自身也得到了高速优化迭代,目前业务问题首答准确率超90%,问题解决率70%以上,服务效果远超同行业水平。
以XMA为例,由于占有大量真实、有效、基于实际业务的超级数据,又具有相当强的自我学习进化能力,因此可以24小时无间断地,高效率地为客户解决各种咨询,并按照客户所需给予满意答案,形成了良好的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因此,对于消费金融机构来说,智能客服的上线对于其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获客量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智能风控,改写智慧效率模式
在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消费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带来海量企业的涌入,智能技术手段的日益提升,也带来巨量客群的消费金融需求,这都为精准匹配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凸显了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审批系统,及其风控能力对消费金融机构的重要性。
资料显示,仅在2017“十一”长假期间,约有176万人次以24小时不间歇的方式向马上消费金融提出贷款申请。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金融需求爆炸,是传统银行业人工审批时无法想象的体量。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风控的迅猛发展,为智能批贷这一服务方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对此,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表示,当前的消费金融业务流程中没有人工审核和面签环节,利用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Face X2.0为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是应对海量用户的技术必由之路。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审批,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风控技术实现的智能批贷,为客户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消费金融体验的同时,更为消费金融机构大幅降低资金和运营成本带来了可能,这一切最终将指向为消费者带来更优惠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实现消费金融的普惠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越来越广阔、越深入,以“无人驾驶”为标志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方向所在。与此同时,金融科技还在飞速进步,依托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服务频次,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其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这些,都将凝结成中国在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世界新金融中心奠定牢固基础。
- 第十四届公益节暨ESG影响力年会在京举办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可持续
- 2025第六届深圳国际芯片、模组与应用方案展览会
- 第五届国际科创节暨新质生产力峰会在京举行,数智赋能韧性增长
- 创新驱动·新质赋能 | 2025中国eVTOL创新发展大会已在上海圆满落幕,业内专家和单位共同探讨了eVTOL现有技术和未来发展
- 达索系统在CES 2025上展示AI驱动的虚拟孪生技术,推动探索健康生活的未来
- 最终议程来啦!2025首场自动驾驶峰会就在下周,涵盖端到端、城市NOA、VLM与世界模型
- 从变局 到新局 | 第九届金屏奖重磅揭晓
- 政启新程、市撑大势、技筑远景,智能巡检解锁无限可能
- 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平台荣获两大国家级荣誉
- 共建智电汽车产业新生态 | 2025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览会将于2025年3.27-29在重庆国博中心举办!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