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逢人必谈人工智能(AI)的时代。”这几乎是所有刚从乌镇回来的互联网从业者们的感慨。
在12月3日开幕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代表国内互联网最高级别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开幕式演讲主题不约而同聚焦在AI上。作为剑指未来的关键技术,AI不仅是今年互联网大佬论剑的重点,如何正确看待AI?该通过什么渠道实现AI?目前国内AI领域已取得哪些建树?这些相关的种种,均被放到了聚光灯下。
然而,热闹背后,AI技术如果不能快速落地,无论组建几个AI技术小组,发布了几个核心技术与产品,倘若不能对垂直行业实现有效应用与服务,众多“星火”现阶段都会沦为空想。有意思的是,11月28日,在北京一场集中了物联网(IoT)与人工智能(AI)圈半壁江山,以及一众“独角兽”企业代表的“万物智能·新纪元AIoT未来峰会”(简称AIoT未来峰会),率先在乌镇之外,就AIoT行业应用于落地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一场被业内人士评为“影响之深远或远超2017乌镇互联网大会”的行业聚会,让众多与会嘉宾及媒体看到了AI+IoT在BAT体系之外的更多可能性,也看到了AI技术在中国的行业应用层面取得的事实上“看得到”的成果。
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光际资本管理合伙人艾渝
在AIoT未来峰会上,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光际资本管理合伙人艾渝就预言:“AIoT的未来充满可能性,相信十年后,下一个BAT将在参加这个峰会的小伙伴中诞生。”事实上,不仅BAT正在加紧布局AIoT行业,随着其在行业应用层面上发展的逐渐明朗,AIoT行业将引领下一个技术革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AI+”成未来科技创新关键驱动力
其实,倘若不细究,2017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还算得上是一派繁荣的。君不见,无论是丁磊晚宴还是东兴饭局,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强势刷屏,让人不觉有种“武林盟主年度盛会”的“假象”。只是,会上已经“鲜有新事”的尴尬现实,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已渐成“明日黄花”的颓势一面。无怪乎,有人戏称,“缺少了贾跃亭的本届互联网大会很无趣”。
客观来说,随着互联网的流量红利的消失,作为互联网时代产物的BAT,已经失去往日耀眼的“荣光”。正如李彦宏所言:“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因为市场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如今,流量已从增量市场逐步过渡到存量市场,传播和流量的碎片化、个性化使得BAT们失去了“搅动”江湖的重要法宝。
从数据来看,今天中国互联网网民增速只有6%左右。过去4年,中国互联网网民的增速已经慢于中国GDP的成长速度。这意味着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消失。近两年,随着互联网咖啡冷去,BAT形成垄断铁幕也让诸多互联网公司只能“仰鼻息”生存,这个时候,任何妄想通过建一个集中式的网站或App来打造强势流量入口的行为,都是“逆势作死”。毕竟市场就那么大,用户也就那么多。
显然,再谈“流量即王道”已经不再激动人心了。于是,聪明的BAT们纷纷抓住AI这一推动未来商业前进的新动力。
在本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几乎所有的大佬都认为,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将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提高,以及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互联网。未来,AI无论是在无人车、机器人、医疗、金融、教育还是其他领域,都将爆发巨大的社会效益。下一波大趋势和大的红利不是互联网 +,而是AI+。
AIoT新赛道最可能孕育下一个BAT?
一个业界共识是:当与AI技术融合后,物联网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进而改变现有产业生态和经济格局,甚至是人类的生活模式。在今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张建锋就公开表示:未来有三个领域最值得关注——物物相连的智联网、新一代人机自然交互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世界的机器智能。而由AI与物联网(IoT)结合而成的AIoT,更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的终极发展是“万物互联”,但单纯把东西连起来并没意义,还需要给它一个“大脑”,AI技术可以满足这一诉求;AI的核心是知识的获取,物联网提供的海量数据,也可以让AI快速地获取知识,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懂得环境和用户,进而提升产品效能,丰富用户体验。两者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应用场景、机遇,把简单的“互联”上升到“智联”的程度。据麦肯锡数据显示,到2025年,物联网引领的市场规模将比2017年扩大10倍,达到11.2万亿美元,全球GDP占比也将从2017年的1.4%扩大至2025年的10%。足见件这一市场的潜力。
与互联网的发展相似,眼下被视为重塑未来商业模式的AIoT大风口上,必将催生一批新的“独角兽”。经过若干年的积累与沉淀,“独角兽”们也很可能发展成为下一个BAT。当然,作为已经握有全球最大互联网用户群体“绝对优势”的BAT显然不会轻易错过AIoT这块蛋糕,新一轮的“攻城略地”早已开始。
以阿里为例,虽然过往都难称以技术见长,但仍频频四处宣扬AI技术“实力”;而号称ALL IN AI的百度更期望能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道路,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至于坐拥“下一代未来主人翁”用户的腾讯,则将人工智能服务将紧密围绕其内容、社交、游戏三个核心应用场景展开,并将人工智能工具以API形式开放出去,以期打造一个更具有想象空间的“联盟”。
然而,在AIoT这一新赛道上,BAT恐怕是难以像互联网时代一样“所向披靡”了。
无疑,BAT的“大”,有其优势。首先是不缺数据,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霸主”,BAT至今仍是最具实力的科技企业代表;其二,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钻研技术——目前BAT均着力加紧构建AI生态系统以及加之其上的AI基础架构,相关通用技术未来或将全面开放,虽然很无奈,但此举无疑将很容易“逼死”或“收编”一批只做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等通用技术的创业公司;最后是云计算能力形成的垄断趋势,这是BAT的强势“护城河”,也将成为BAT主要的获利方式。
然而,在AIoT新时代下,BAT的劣势同样难以忽视。
第一,目前BAT手中的数据,多是基于C端用户市场的积累,大数据性质相对散、乱、不聚焦;第二,BAT对AIoT的布局,多还是互联网式思维,盘子的确大,发展却也严重受限。新技术多半也只是服务于其原有业务与定位之上的附加品,逃不出框架的制约;第三,如果将技术应用领域大致划分为消费应用及行业应用,目前巨头全力部署的大多围绕着个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硬件和无人驾驶汽车等消费级的应用,简单地说还是以C端市场为主。虽然阿里今年三月也曾公开宣布要进军智慧建筑,但目前看来究根结底还是从个人用户出发,强调建筑设计和体验的偏C端生意。
然而,C端市场先行在AIoT领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存疑问题。
2B先行,深耕行业,或是更聪明的选择
从技术到成熟商业化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几乎任何技术普及演进都延续了先是从军工(航天)、到政府、到企业、到 B2B2C、再到 2C的规律。与互联网类似,AIoT也将经历一个“C端先行,但G端、B端先爆发增长,最终C端大规模普及”的过程。而过去几年国内市场的发展也基本验证了这一模式。物联网先从满足个人消费者需求开始,但是因为这类产品并非刚需,所以用户买单意愿较低,会经历一个缓慢发展的市场培育期。而在B端、G端,使用这一技术,可以帮助客户解决某些行业痛点,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因此付费意愿强,能率先进入商业红利期。
也就是说,简单跟风BAT并不明智。首先C端的产业链并不成熟,附加在产品之上的供应链成本就会高的吓人,直接的结果就是造成成本较高,定价压不下来;其次用户尚未教育好,AI产品本身就是非刚性需求,用户不会随便买单;用户对产品的期待值也相对较高。而B端的生意就明显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要是能通过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基础上,从更宏观的应用场景入手,也许能开拓出更具发展性的通路出来。
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和更多的设备物品接入网络,在城市管理、建筑管理、环境监测、工业生产等各行业应用领域爆发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就是所谓的“行业 + AI”,典型的2B思维——行业本身一直存在,产业链条成熟,只是以前完全靠人工,效率较低,现在加入 AI技术后,将使得行业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比如城市安防、人口管理、智慧通行等领域。在这个领域,大数据的作用被有效放大,数据的整合的处理的能力也要求甚高,区别于互联网巨头多年深耕互联网得到的C端用户数据,在人工管理、安防预警等方面,数据的存在跟趋于宏观化、巨量化、普及性,这是目前BAT尚且难以染指的领域,也造就了商汤科技、特斯联等一批具有强势行业应用能力的创新型AIoT“独角兽”公司。
构建AIoT生态圈,特斯联或成“BAT”接班人
最后,为什么看好特斯联这样的创新型平台公司?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做垂直行业领域的“专家”。特斯联是一家以商业智能化应用为出发点,致力于城市级移动智能物联网生态平台建设的公司。绕开了互联网巨头厮杀的主战场,特斯联选择以建筑管理和综合城市管理为突破口,将重点放在人口管理和安防预警上。这具有直接将技术落地与现实场景的革命性意义,让AIoT从实验室搬到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将IoT与AI技术成功应用于多场景解决方案中。
事实上,BAT也在积极布局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今年三月,阿里巴巴就公开表示希望成为智慧建筑的操作系统,做底层技术输出。无独有偶,李彦宏这次在乌镇也公开表示:AI在2C方面的影响力,已经能通过智能音箱、搜索等产品感知到,而在2B方面也会大有所为,AI2B,也会是百度AI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别是智能城市打造中。
然而,有别于单个智能硬件和底层技术的“生意”,在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领域要取得成功,必须跳脱出技术的约束,从根本上抓住“用户痛点”并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才能站得稳。而这正是特斯联的优势所在。
在智慧建筑及智慧城市领域,特斯联团队具有十多年的垂直领域经验,自成立之日起便汇聚了众多上游的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深入到小区、居委会、派出所服务与合作的下游当中,将数据的管理和更新升级到高效的层面。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冰表示选择与特斯联合作是因为看重了其多方面的优势
正如特斯联副总裁孙贇在AIoT未来峰会演讲中所言,特斯联的核心优势在于,专注的擅长的垂直领域,深知用户的痛点,从一个个实际问题出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将最新科技的产品化能力的快速落地执行,获得业内最挑剔的头部客户十亿量级的订单,落地上百个标杆案例,服务超过1000万人口,构建强大的行业壁垒。”对此,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冰亦表示,在商汤科技与特斯联达成的战略合作中,双方最大的应用场景会是智慧楼宇方面。选择与特斯联合作是因为看重了其多方面的优势,尤其是特斯联在楼宇建筑、地产、物业、政府等维度上强大的市场优势。
第二,精准的数据支撑。如今国内外市场上,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继顺丰和菜鸟互怼后,华为和腾讯之间的数据纠纷也被揭开,可见,交叉掌控了大量用户数据的平台之间的数据资产之争,很有可能延伸到更大范围的大型公司。实际上,在这些争夺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只有获取海量用户数据,才能找到人类通往AI真谛之门。也就是说,获取海量互动数据被视为是打开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之匙。要将AI应用落地,必须找到一个能获取海量有效数据的切入点。而特斯联的大数据,比互联网巨头的更精准、高效、专业。
更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城市人口管理的大数据更新能力和自动升级能力几乎是无可匹敌的。特斯联认为,在线下资产中,建筑楼宇和小区拥有最多维的信息数据,建筑和城市场景是数据与用户信息的核心汇集处,是AIoT的最佳切入点。人口信息数据,建筑运行数据,通行数据,安防数据,办公数据,各类数据结合在一起,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当数据上传网络,经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将生成更具价值的人工智能应用。相比于BAT,特斯联的数据库更精准,也更可能直接转化为盘活线下资产的有效工具,进而更新公司运营实力。更重要的是,除了自身业务构建的强大壁垒之外,特斯联还致力打造一个开放式的生态平台,通过引入商汤科技、LikingFit、搜狗、Rokid、矽递科技等合作伙伴,迅速打通从技术到多元化场景的壁垒,这也是特斯联有望可快速升级为平台型公司的重要基因。
特斯联、商汤、搜狗、深鉴、云知声、三角兽、Rokid、Wish、矽递科技等一众AI领域“独角兽”共同宣布开启AIoT时代
在“AIoT未来峰会上,特斯联就宣布与被称为AI领域“最值钱独角兽”的商汤科技与特斯联正式宣布牵手达成合作,双方将就技术、应用平台的精细化运营及资金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创建AIoT未来实验室,促进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的真正落地。
做平台,与BAT的战略布局有些相似,却更聚焦于行业应用的场景落地。特斯联这种以点带面的发展规划其实具备更多的可能性。在宏观市场找准定位,在B端市场率先发力,进而辐射C端市场的发展角度亦显得十分聪明。从智慧建筑扩散至智慧城市,想来智慧家居将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这就是平台的优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这个道理。
第三,强大的落地能力。对行业的洞察理解、高度的产品和工程化能力及供应链能力让特斯联成立两年得到飞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落地案例。
截止目前,特斯联已获得了包括凯德、龙湖、英利、万达、绿地等业内头部客户十亿量级的订单,落地上百个标杆案例,服务超过1000万人口,构建强大的行业壁垒。仅在过去的2016年,特斯联科技陆续为上海包括长宁区、徐汇区、静安区等在内的13个辖区的老旧社区进行了智慧改造,成功服务约4万个入户单元门,覆盖约400万人口,占整个上海市中心人口的25%。其中,长宁区实有人口信息登记率超过96%,人口普查数量新增实有人口27.3%,覆盖的54个实施小区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而徐汇区田林十二村安防改造项目也实现了小区发案率降低90%的效果。同时,特斯联在重庆进入了包括渝中、长寿、南川等15个核心区域,近2000个社区,覆盖近180万人口;在南京,特斯联也进入了包括玄武、鼓楼在内的7个核心区域,覆盖近60万人口;此外,特斯联还在医院、学校、顶级场馆和一流机场等多元场景实现了落地服务,不仅体现了其极高的落地能力和商务拓展能力,其产品亦同样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和生命力。
总的来说,既有平台化布局的战略思维,也有垂直行业落地的具体举措,更重要的是,基于目前AIoT领域独一无二的“护城河”——对智慧建筑和智慧城市的理解比BAT深入,在深耕垂直行业的同时建构宏大的“屋外世界”布局,特斯联将可望成为整个AIoT行业共同发展的大平台。
结语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正如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光际资本管理合伙人艾渝在AIoT峰会上所说:“行业+数据+AI”将组成一个产业智能化的生态,AI最早颠覆的行业就是数据化完成最早、数据积累最多的行业,比如电商行业、金融行业。而随着AI的发展,当AI变成一个跟互联网一样的基本生产工具时,所有的行业都会被AI颠覆。“就像今天所有的行业都已经被互联网颠覆一样。”
未来的BAT长啥样?也许是特斯联这种专属领域的平台型公司,也许是商汤科技和深鉴科技这种专注深入学习的AI技术公司……目前定论为时过早,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是在行业被AI颠覆到来前,抓住技术与行业应用落地的先行者。
AIoT的未来已来,未来的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年底聚会!谈思汽车AutoFusa功能安全行业年会沙龙火热报名中~~
- 金屏奖 | 2024识变拓新,2025蓄势前行
- AUTO TECH China 2025技术盛会:邀您探索新能源时代下汽车零部件行业新技术、新产品
- 邀请函 ▏2025中国中部游乐展 6月20-22日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办
- 解锁未来科技:马上注册参加IFA 2025!
- 2024软件技术大会于12月13-14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 MWC25上海 | 参展方案上新,速来围观!
- 桂花网发布M1500企业级蓝牙网关,全面提升企业应用灵活性
- 国产半导体起飞!900+半导体企业明年将齐聚深圳
- GAS 2025|听见未来,AI+Audio,共启声学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