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设流程”到“数据驱动流程”,企业级SaaS软件的变革

在崔牛会的圈子里,他是个“异类”。崔牛会里大部分都是软件业出身的,而他是互联网出身、但扎进来做SaaS的人。

曾是腾讯早期员工,并曾担任过RTX和TM产品负责人的张星亮,在产品上的研究绝对足够深入。就他自己所言,他的很多思考都是源自互联网,而不是软件思维,这正是企业服务领域的创始人可以参考融合的。而崔牛会年会的产品创新战队上,他的引导和分享,也的确为诸多TOB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思路。

本文整理自11月18日“2017中国企业互联网峰会暨崔牛会年会”,全文以六度人和EC创始人张星亮第一视角执笔。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企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改变

image.png

过去是“中国制造”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管理模式是怎么样的呢?是一个杰出的管理者,带着一帮普通的员工在干活——是一个人才带着一群人手在干活,那个时候,管理人才很重要,人手不重要。一个工厂的厂长是最宝贵的,不能把厂长随意开掉,但是工人可以随便换,这是中国企业过去最主要的管理形态。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对软件产生了一个基本的要求:软件可以通过牺牲员工的效率来提升管理者效率,所以,那个时代的企业软件,不管是OA、ERP,还是CRM软件,都是不停的要求员工录入,通过牺牲员工的效率,让管理者看到各种图表,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者的效率。企业软件的最大价值就是管理,关键就是为管理者服务的。

但在今天,企业的情况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中国制造已经过去,已经进入中国创造的时代。

在中国创造的时代,我们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员工变得极其重要,而管理者的角色弱化了。

腾讯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就因为它所提倡的不是从上到下的KPI管理制度,而是自驱力管理。这时候,员工的集体创造力是公司最宝贵的价值,远远比管理图表要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一家发展较好的互联网企业,会非常平等和扁平化,如果是一个从上往下的管理制度,它往往压抑着员工的创造力。

因此,一个好的创造型企业,它应该是OKR式的管理,管理者设定一个目标,并不断通过各种制度和激励,让员工自驱工作,创造价值,员工更有成就感,企业也获得收益。

我们做SaaS的,是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者也不再像过去一样管理公司了,企业的管理理念都发生了改变,难道我们为企业提供SaaS服务的理念就不随之改变吗?今天的SaaS价值,是不是除了考虑管理价值,更应该考虑用户(员工)价值呢?

从“预设流程”到“数据驱动流程”,企业级软件的变革

image.png

所谓的流程化软件,也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过去,我们都帮企业去预设流程。所谓的信息化,就是给企业灌输或者梳理一套公司的流程,在这个流程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完成IT化,然后让员工按照这个流程去执行,这是传统管理软件的思维。

但在今天,我们应该重视另外一个理念——数据驱动业务,企业真正的流程不应该是预设的,而是应该根据数据驱动进行相应的变化。比如,我们做的SCRM,也是让数据驱动业务的,系统会根据数据提醒销售员,哪些是意向客户、哪些是流失客户等等,让他作出相应的销售动作。

社交化的商业改变了企业流程和组织结构

过去,我们所谓的企业软件,是帮助企业打通内部流程的软件。不论是OA、ERP还是CRM,皆是如此。其流程无非是员工和老板之间产生的。但今天,越来越多企业外部流程开始产生。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人与人的沟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社交的人格化。

比如微信,它不仅仅是比短信要好的沟通工具,更是能代表我们身份的产品。所以,我们会在乎微信头像,更新朋友圈,与朋友互动。

image.png

过去我们谈商务,首先要约这个人见面,了解这个人再继续往下聊。但现在,这个过程被线上微信沟通、查看朋友圈所取代。

当各种社交商业出现后,企业的流程逐步走向外部,而崔牛会这次CEO年会就是典型案例。

崔牛会活动的报名和邀请是人工转发了消息到朋友圈,想要参会的人填写表格报名。接下来,数据反向驱动企业内部匹配人员去安排会场、服务客户的流程、准备房间等。

显然,企业流程的发起源头不是员工,而是客户!

除了企业流程的变化,我们还能看到,社交化的商业让企业组织结构明显变多。

过去,企业的组织架构,基本就是老板和员工两层,但现在,社交网络连接了企业的客户,企业发展过程中发展了经销商,这些都是企业组织结构的一部分。

比如EC的组织架构就分三层:第一层是公司,第二层是员工,第三层是经销商的员工。

未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可能变成“轻公司”,员工会比较少,但是其合作伙伴和客户构成了企业重要的客户资产。

SAP、用友、金蝶等厂商是“内部流程”时代、两层组织架构(老板-员工)时代的佼佼者,但今天,社交网络打开了企业的“外部流程”市场,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这是SaaS厂商的舞台,我认为这块至少可以做四件事:销售管理、营销管理、客户服务、协同办公。

中美SaaS差异很大,舶来品都不好使

钉钉声势如此浩大,为什么还是没有成为中国的Slack?

有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我们今天做完交流,各位一定是找我加微信,之后和我聊工作也是用微信,估计没有一个人会找我说:我们俩加一个钉钉吧?

美国人和我们的差异在于,老美是公私分明的,工作上的来往绝不会带到私下的生活里。尽管他们生活里有着Facebook、Twitter这样的社交产品,但工作上还是以邮件完成。讨论一件事情,可能需要用100封邮件才能讨论清楚,这非常麻烦。

而Slack就解决了美国人工作中最核心的痛点,让他们能用两封邮件+Slack,解决了原来100封邮件的困扰。第一封邮件发出的时候内附一个链接,点击链接即可进入讨论组,大家在讨论组里完成工作探讨,并将文件归档,最后再发一封归档邮件出来。但中国人本身没有这样的需求,因为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公私不分的环境里面。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外部驱动力一定比内部驱动力大。客户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客户用微信和员工沟通,那自然就带动了企业内部用微信沟通工作,外部微信不停地渗透内部,一个纯粹的内部沟通产品就很难发展起来了。

除了Slack之外,Freshdesk也是一款值得研究的产品。这款客服产品之所以能火起来,是因为它与社交网络有效结合起来了。

外国人有个习惯,如果他买了一款产品觉得不好,就喜欢在Twitter和Facebook这样的社交平台去吐槽。当企业托管了自己的Twitter账号,Freshdesk就可以自动抓取投诉的客户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导入企业的客服工单系统中。接下来,工单的回复又可以到达Twitter去回复这个客户。

显然,Freshdesk的这个流程也是外部驱动内部的。而在我看来,SaaS时代,一定是外部流程推动内部的时代。

其实CRM也是一样的,国外引入的销售漏斗模型一定不合适中国的销售,改造也不解决问题,必须根据中国销售人员的实际需求,全新打造。

还有大客户、小客户的争议也是一样,国外的SaaS很多是服务大企业的,不代表这个理论在中国就好使,从互联网企业市场的发展历史看起来,百度、阿里、美团都是从小企业做起来的,我感觉SaaS也一样。

开放式讨论

问题:今天的企业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的企业级软件应该对应的发生怎样的变化?换言之,当企业软件的管理价值在逐渐消失的时候,它应该有什么新的价值出现?

讨论:

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采购者和使用者常常并不一致。买单的是老板,使用的是员工,我们不能只照顾其中一方。

我们要想将员工和老板的关系同时处理好,最关键的一点是:理解员工和管理者的管理链条。

过去,员工和老板之间的管理链条是,老板给员工制定了一套规则,员工按照这套规则去执行。如果员工执行得好,其结果一定好,这是典型的工业思维。

但在知识型企业里,却并非如此。有的员工天天不迟到不早退,但是他的业绩不一定好;有的员工看了起来很闲,还总是迟到,但是他的业绩可能很好。

显然,企业管理链条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CRM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卖给老板的,能把客户资料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企业的“客户数字资产”。过去,数字资产一直在员工手上,而没有真正留在企业,CRM解决这个问题,老板当然很喜欢。

但问题来了,员工不一定会喜欢,他觉得受到监控,还有可能会抵制使用,所以我们需要去思考,员工用这样一款产品,对他有什么价值?

后来我们发现,在业绩这个事情上,老板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对员工宣导的价值在于:这款CRM可以自动帮助你记录客户,进行数据分析、客户分类,产生销售机会,提醒你做下一步的销售动作,帮你批量地去跟进客户,就像公司给你配备了一个助理一样。员工真正感受到CRM是帮助他们提升效率的,并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业绩,自然就使用起来了。

做一个让User(用户)喜欢的企业软件,应该是SaaS和传统软件一个明显差别。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1-30
从“预设流程”到“数据驱动流程”,企业级SaaS软件的变革
在崔牛会的圈子里,他是个“异类”。崔牛会里大部分都是软件业出身的,而他是互联网出身、但扎进来做SaaS的人。曾是腾讯早期员工,并曾担任过RTX和TM产品负责人的张星亮,在产品上的研究绝对足够深入。就他自己所言,他的很多思考都是源自互联网,而不是软件思维,这正是企业服务领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