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盐的话题,妈妈和奶奶永远聊不到一块儿去。妈妈说:“专家说了,吃盐对宝宝的肾脏、心脏都不好,不能给宝宝吃盐。”奶奶会反驳说:“什么破砖家,听他鬼扯。小孩子怎么能不吃盐呢?不吃盐腿脚没力气,饭菜淡了吧唧的,孩子饭都不好好吃了。”
那么,究竟谁对谁错呢?不同年龄的宝宝,究竟能吃多少盐?
年糕妈妈告诉你:宝宝在1岁之前都不用吃盐,1岁后可以少量加碘盐(不加盐也是可以的),多吃含碘食物,另外千万千万小心,别掉进“隐形盐”的陷阱里。
不同年龄的宝宝都需要摄入钠元素。根据2016年最新修订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0-6个月的宝宝每日摄入的钠最好控制在170毫克,7-12个月为350毫克,1-3岁700毫克,4-6岁900毫克。宝宝每日适宜摄入的盐的含量,只需要在钠含量后面乘以2.5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的是,补钠可不等于吃盐哦。因为除了食盐,还有很多天然食物都能提供充足的钠。
1岁以前都不用加盐
0-6个月的宝宝以喝母乳或配方奶为主。由于母乳已经可以满足宝宝对钠的需求,配方奶的钠含量比母乳更高,所以宝宝只要喝饱奶就万事OK啦
7-12个月的宝宝终于可以添加辅食啦。虽然现在宝宝对钠的需求比之前高出了一倍,但小家伙的美食版图也在迅速扩张。所以妈妈们在制作辅食时,同样不需要额外给宝贝添加盐、糖等调味品。只要饮食均衡,宝宝完全可以从母乳、配方奶,以及其他天然食物中获得充足的钠(主要是动物性食物)。比如1个鸡蛋含钠71mg,100g新鲜瘦猪肉含钠65mg,100g新鲜海虾含钠119mg。
1岁以后可以少量加盐,前提是要控制“隐形盐”的摄入
“宝宝终于满1岁了,可以吃盐吗?”不是绝对不行,但在加盐之前,妈妈们得先搞清楚这几个问题!
首先,你得知道1克盐究竟有多少?
理论上,1-3岁的宝宝每天可摄入1.8克盐。但对大多数妈妈来说,这个数字太抽象了。1克盐究竟有多少呢?一定比你想象的要少的多的多。按体积的话,大概只有1粒黄豆(泡过的)或者2粒豌豆那么点儿。如果用宝宝吃饭的小勺子来量,容量1ml的普通量勺称出的盐大约有1.2克。尽管如此,妈妈们在为宝宝准备口粮的时候,也要在这个的基础上再打个折,因为很多常见食物都已包含了大量的“隐形盐”,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就把钠给超额补足了。
宝宝到底吃下了多少“隐形盐”
参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糕妈发现平日里常吃的食物很多都属于高钠食物,比如,常见调味品的含钠量高得吓人:每100g老抽就含有6910mg钠,味精更高一点,大概每100g中含有8160mg钠,而鸡精更是达到了一个逆天的数据,每100g就含有18864mg钠!除此之外,各式酱料的含钠量也不低,每100g豆瓣酱含有6012mg钠,每100g番茄沙司含有3320mg钠,每100g甜面酱也有2097mg钠。此外,我们平时经常宠幸的小零嘴——梅肉蜜饯,每100g中竟然含有9593mg钠!
看了这些“隐形盐”的数据,糕妈还想说几句。
1. 海产品(尤其是干货)、汤羹的含钠量都不低,给宝宝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量。
2.很多没有咸味,甚至吃起来甜甜的食物一定要小心,比如面包、饼干、肉脯、肉松、各种红烧菜等。
3. 味精、鸡精、酱油等调味料都是“隐形盐”的重灾区,千万别不把它们当盐使。
4. 别迷信“儿童酱油、儿童肉松、儿童泡面”,有些儿童食品的含钠量比成人食品还高呢。
5. 学会看外包装上的营养标签。钠含量那一栏NRV(营养素参考数值)超过30%的都要提高警惕。
最后总结一下, 宝宝1岁前可以通过母乳获取足够的碘,宝宝半岁后还可以从辅食中补充碘。1岁以后,宝宝开始尝试家庭食物,也会摄入少量的碘盐来补充碘。所以宝宝1岁后,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吃含碘食物(海带、紫菜、贻贝),少量摄入碘盐,并且严格控制“隐形盐”的摄入,这样就限盐补碘两不误啦。
- 年度卓越用户运营奖 | 年度未来营销大奖,火热申报中
- 【新会重磅发布】互通互联·驶向共赢 | 2025印尼轨道交通国际峰会/2025 Indonesia Rail Summit(IRS)
- 比亚迪智驾下放,为何口碑提升却仍有质疑?《选车网》口碑榜给出答案
- 2025 SIE全球供应链创新论坛:解锁未来供应链新机遇
- 邀请函|2025中国国际绿氢及氢能应用产业高峰论坛
- 展台招募 I 2025户外&鞋服箱包营销创新论坛 链接品牌与数字生态上下游的创新资源
- 【新会来袭】全链融合·前瞻领航 | 第五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
- 亚洲大型改装车展2月28日启幕,全方位打造中国汽车改装文化圈
- 点击解锁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同期论坛,各大精彩论坛等您赴约!
- 抓住“黄金机遇期”,2025商业航天大会暨展览会邀您共谋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