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家居还“遥遥无期”、“智能家电”才刚上路的时候,业界营销精英似乎已认定“智能”概念不再新潮,新产品要穿上“人工智能”的外衣才算时髦——于是,被简称为AI的人工智能,在远未达到“初步实用”的状态时,就已经成为彩电等各路智能产品的“新概念”。
在科学家、哲学家还在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是福是祸的时候,我们却已经必须要审视当前——以“大无畏”的精神来宣扬彩电等产品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市场的发展究竟是福是祸?
人工智能的极初阶段
近日,一篇上传到康奈尔大学网站上的论文吸引了多方高度关注,这篇题为《人工智能的智商评测与智能等级研究》的论文由 3 位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学者所著,研究者们对人工智能建立了标准模型,并分析了 Google、微软、百度和苹果 Siri 等系统的人工智能水平。
研究团队在标准模型下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两次测试人工智能系统的智商,结果显示——虽然人工智能系统的智商在两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两次智商第一的google仍然与6岁人类儿童有差距。此外,这一论文根据标准模型将人工智能分为7个等级,而名动天下的AlphaGo仅仅处在第三等级。
换言之,时下火热的人工智能,还只是尝试与摸索阶段。虽然在底层技术的应用上初见成效,但“能够互动”和“实现交互”还有漫长的距离。
人工智能电视,道阻且长
作为走在智能家居最前沿的家电企业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人机交互的必然选择,企业均在这一领域投入巨大资源进行研发,更有多家企业甚至将初步应用于产品上的交互控制技术,当作人工智能的卖点来宣传。
在这一研发与应用并行的人工智能摸索进程中,电视产业正试图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而打着人工智能卖点的电视也似乎“一夜春风来”,遍地开花。然而,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那么真正能够体现出人工智能的电视更是寥寥无几,伪人工智能电视还没有被打击,就已经泛滥市场。
让我们对人工智能电视的发展稍作回顾,2016年7月28日,长虹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视——长虹CHiQ人工智能电视Q3R,人工智能电视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市场中。此后,众多彩电品牌纷纷响应,推出人工智能电视产品。按照这宣称“人工智能”的十余个品牌的说法,电视已经走入人工智能时代,更加智能的交互控制,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心。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根据中国电子商会和京东家电联合发布《2017人工智能电视白皮书》中的定义,人工智能电视的本质是能够“通过传感器接收用户指令,依靠基础应用和基础数据平台识别并理解用户目的,做出反馈和处理。同时依托完善的技术逻辑和大数据运营,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用户使用习惯,掌握用户偏好和行为逻辑,以实现更精准的交互及个性化内容推荐”。
如果按照这一定义对市面上的人工智能电视产品筛选,那么符合要求的产品可以说还未出现。
以目前市场上最多的“人工智能”功能语音控制为例,能做到迅速响应、准确识别的产品已经凤毛麟角,而能够完成“选择其他视频APP中的某电影”这样稍显复杂的操作的产品几乎没有——要知道这样的操控凭借遥控器可以很方便地完成。
如果我们的“人工智能”还远远无法替代遥控器,那消费者会对此青睐有加吗?答案其实十分明显。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迈进以及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向往,以人工智能为路径、以物联网为载体的技术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产业界各个领域都在这一趋势下奋力前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至少在眼下,应用于各种家电产品上的人工智能还极为不成熟。
仍以智能电视这一被看好为智能家居核心入口的终端产品为例,当前电视搭载的人工智能以语音识别为主,但通常表述为语音控制。需要注意的是,语音控制不仅是初级的声音识别,更重要的是要有语义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与电视之间进行正常对话,目前已发布的人工智能电视这方面的能力显然还不够。除此之外,无论是图像识别还是内容源的选择、互联网资源的选择、游戏软件的选择等都远远无法令人满意,遑论进行人机交互后控制整个智能家居。
因此,对电视产业来说,无论目前所谓人工智能迭代到几代,距离理想状态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而这样漫长的探索之路,正确的态度应是审慎地与消费者零距离互动反馈,而绝非夸大其词地让人工智能成为消费卖点,成为噱头。
不要成为被消费者抛弃的概念
眼见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战即将上演,众多电视的选购概念已经炒作起来,对于陷于同质化竞争日久天长的电视产业来说,人工智能可以算是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我们已经看到“AI”的符号在满天飞。
然而,这对于人工智能电视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危险信号。当概念模仿、炒作虚假概念等成为人工智能电视行业的常见的问题,当语音响应速度缓慢、识别准确度很低、无法精准执行指令等用户体验已经遍布各路“买家评论”的时候,人工智能还没到风口,就有了滑向深渊的危险。
炒作远远没有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当不利,一方面会对真正审慎面对消费者并潜心研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厂家造成冲击,另一方面,过于低劣的体验口碑则会对人工智能市场的消费信心造成毁灭性打击。
回顾电视产业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3D、CRT背投等概念曾经红极一时,甚至至今业界仍然认为3D是个趋势,但消费者已经把这些概念完全抛弃了。而现在,人工智能又在重蹈覆辙吗?
对于消费者来说,人工智能电视的价格明显高于普通智能电视,消费信心建立在好奇与尝试的基础上,实际十分脆弱。无论是出于保护消费者还是保护自身品牌美誉度,企业都应在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概念上采取极其谨慎的态度,耐心将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层面提升实用性和兼容性,厚积薄发,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企业打赢市场的新一轮驱动力。
- 超500名人工智能、超500家名人形机器人、超500名低空经济的实力买家,助力冲刺未来赛道新商机!
- 数领航空·智驭蓝天!2025第二届航空装备数智试验暨产业发展大会将于3月20-21日在绵阳隆重召开!
- 2025九峰山论坛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博览会
- 第九届广东水展 广东国际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 第九届广东水展
- 新会预告|“第七届零售银行领导者年会”邀您共同探讨数智赋能下零售银行的逆势增长
- 选车网发布:2025年第3周汽车口碑榜深度解读 新能源与燃油车的较量与趋势
- 智能、绿色、多赢 | 2025第十二届亚太港口科技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圆满落幕!
- 《2024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发布,美洽案例被引用
- 定档!2025商业航天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3月登陆深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