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潜规则成规则:饿了么虚幻的数据繁荣

近日,比达咨询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即时配送市场研究报告》称,饿了么蜂鸟配送在整体即时配送市场订单份额占近30%,在餐饮配送市场的交易份额更占近50%,称饿了么“行业第一”。

而与此同时,有行业外的好事网友直指饿了么配送骑手数量增长历程“离奇”——从5个月增长50万到3个月增长120万,今年1-3月的月增长速率翻了4倍。 引得网友惊呼:“后面这三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平均每天就有1.3万人成为饿了么骑手!”

\

无独有偶,饿了么另一组数据——“蜂鸟配送的配送员人数超过300万人,日运单超过450万单”,相当于每日人均配送单量只有1.5单,也令人存疑。

行业内外对数据态度的冰火两重天,一时间引发对数据造假的新一轮热议。

然而,这种现象在互联网行业由来已久。随着曾经的人口和流量增长红利逐渐褪去,行业正处于争夺用户存量的下半场,竞争激烈。在资本大潮的裹挟中,原来励志的创业故事变得浮躁起来,转而上演的是各种数据造假以及谎言故事。

互联网数据造假成灾:竞争加剧与融资困局下的焦虑

事实上,饿了么已经不是第一次深陷造假风波。翻开其过往历史,其融资、运营数据均被曝出充满水分。

在饿了么高调宣布F轮融资达6.3亿美元,创下“外卖O2O融资记录”时,外媒VentureBeat援引知情人士的报道称,“饿了么”实际融资额少于4亿美元,远低于官方宣称的6.3亿美元。正当媒体质疑融资数额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就在宣布当天,包括该报在内的数家媒体收到新一轮邮件,主题为:撤回《饿了么完成F轮6.3亿美元融资,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新闻稿。如此欲盖弥彰的行为更加重了媒体和同行对融资金额真实性的质疑,业界也传来了批评的声音:外卖O2O企业“点我吧”创始人赵剑锋发布微信朋友圈称,“大家终于不吹NB了,都改赤裸裸说谎了”,“到家美食会”创始人孙浩则回复称,“呵呵,数字漫天飞,都很嗨”。

\

另一方面,饿了么的运营数据也一直被外界诟病。此前饿了么曾大力宣传平台的日订单量已超200万,但饿了么的联合创始人康嘉在一场由创业邦组织的公开演讲中无意透露,饿了么的实际日订单量为120万至1140万单之间。事发后,饿了么紧急联系媒体进行删改。

\

更令外界一直猜不透的是,饿了么与比达咨询这一数据机构“如影随形”的关系。一直以来,饿了么通过引用比达的数据来对外宣称“行业第一”,但似乎所谓的“第一”并不能使人信服。业内人士指出,第三方监测机构往往会采取不同的监测维度来做数据统计,但事实上有些极端维度的数据并不能代表市场及用户的认可度,并无太大的参考价值。更有知乎网友直接炮轰比达——

\

不仅是饿了么引用比达数据而来的“行业第一”成为一场笑话,近来共享单车领域也出现了两个并列“行业第一”的奇葩现象。2月,比达发布了《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公布各共享单车品牌市场占有率。时隔一天,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了一份类似的报告——《2016年中国移动(微博)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但内容却与比达咨询大相径庭,引得业内一片哗然。

创业公司虚报融资金额、捏造假数据、甚至与数据机构联手粉饰数据几乎已成当下“潜规则”。曾有媒体报道,直播平台斗鱼虚报观看直播的人数,一度营造出全国13亿人都在观看某次游戏直播的假象,令人啼笑皆非。在农产品电商行业,B2B平台一亩田的成交动态数据中竟出现了“9小时前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洋葱”这样的惊人的数字,要知道盛产洋葱的西昌市一年也不过就能产出30万吨洋葱,107万吨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可想而知。

究其背后原因,无非是创业公司想要由此获得更多的投资人的青睐,得到更高的融资和估值。因为一旦投资人停止输血,往往就会倒闭,手里有钱才能持续推动外界对其的想象空间。

而对投资人来说,以往的融资金额,用户数量、订单量、点击率、市场份额等数据正是投资者做出判断的最重要依据。当然也有一些比如威慑竞争对手、借助媒体的报道进行宣传等原因。但这一切原因的背后,归根结底是自身产品的不够成熟,在竞争加剧、资本热潮席卷的环境下,创业家们对自己的产品缺乏自信力的焦虑越发明显。

虚幻的繁荣成隐患 行业呼唤理性回归

虚假的数据无法带来持久的效益,一旦皇帝的新装被戳破,创业公司面临的则是行业公信力的尽失,企业的诚信与声誉一旦坍塌,要想修复如初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而对投资人来说,投资机构想了解到一家公司真实运营状况非常困难,而如今的数据乱象,即便是投资人也只能是“逼近”真相,投资机构通常要在这个过程中花费很大成本,甚至可能诱使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投资造假项目。李开复就曾透露过作为投资人辨别真假的方法:“大一点的项目要靠尽调,用各种方式去拿到真实的数据,小一点的项目是对人的尽调,对行业的尽调。”

除此外,数据的浮夸之风造将扰乱市场公平,劣币驱逐良币,让真正有创造力的企业无法得到市场和资本的关注。而造假带来的鲢鱼效应,也会损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业环境,最终将给整个互联网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动荡,风险正在向那些用光鲜数据过度粉饰自己的创业公司逼近。同时,政府以及社会需要建立健全针对互联网创业的相应监管体系,制定与出台严惩互联网创业项目造假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数据造假行为的警惕和批判。“整个社会亟须加强监管,加强净化环境,保障互联网从业者回归阳光竞争。”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表示。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5-15
互联网潜规则成规则:饿了么虚幻的数据繁荣
近日,比达咨询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即时配送市场研究报告》称,饿了么蜂鸟配送在整体即时配送市场订单份额占近30%,在餐饮配送市场的交易份额更占近50%,称饿了么“行业第一”。而与此同时,有行业外的好事网友直指饿了么配送骑手数量增长历程“离奇”——从5个月增长50万到3个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