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的挑战时刻:从负债600万到融资44亿,他会失去ofo吗?

1.jpg

在经历背负巨债的创业痛苦期后,ofo迎来资本追捧,但戴威为何仍深感竞争惨烈? 这个90后年轻团队经历了什么?资本的强势存在,对戴威而言,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资本追逐,领跑行业,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年仅26岁的戴威想“做一个伟大的企业”。

4月22日,ofo宣布获得蚂蚁金服D+轮战略投资。国内移动互联网数据监测机构TrustData本月发布的数据显示,ofo月新增用户超过450万,市场占比41%,超越行业第二、三名的总和。

作为成立两年多的初创公司,ofo不仅没有如外界猜测的那样与竞争对手走向合并,反而一路高歌,创始人戴威近日表示,ofo日营收超千万元,并有望于年底实现盈利。

虽然领跑行业,但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共享单车领域的大战远未结束。而更需要戴威操心的可能不止这个,4月27日,ofo在其股东滴滴的APP上有了一个入口, 外界由此开始出现 “创始人架空”传言。

90后创业者戴威一路披荆斩棘,将ofo送上现在的位置,但他和他的年轻团队,显然还面临更多的挑战,戴威能为ofo亲自戴上“伟大的企业”的冠冕吗?

负债600万的创业

扎克伯格和Facebook是年轻一代认可的成功典范,对戴威来说也不例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戴威声称:“要把ofo做成中国的Facebook,一个影响全世界的企业。”

这样的信心并非毫无依据。截至目前,ofo已融资超过6.5亿美元(约合44.78亿人民币),估值20亿美元(约合137.76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将业务扩展至海外20个国家。

2.jpg

▲ ofo数轮融资情况。

3月份,《财新》走访调查了天津、江苏两大自行车建造基地,了解到“小黄车”ofo今年预订单约为2000万辆,加上其它共享单车公司的订单,业界估计今年共享单车总订单量应突破3000万辆,而2016年全国自行车全行业总产量也仅有5303万辆。

5月3日,ofo宣布正式进入第100座城市拉萨,成为全球覆盖城市最多、规模最大的共享单车出行平台。戴威曾透露,每辆单车的成本不到300元,而目前仅投入10多亿元,相比6.5亿元美金的融资总额,ofo还“很有余地”。

3.jpg

▲ ofo主要发展历程。

然而,这个已站上了“风口”的独角兽项目,在前期却几乎没人看好。

当时,毕业于北大的戴威一心想着创业,他认为共享单车也许能解决经常丢车的问题,问过身边的老师、同学、朋友,却几乎没人看好这个项目,但他还是坚持去做。戴威称,之所以把“小黄车”的名称定为ofo,是因为这就像一辆自行车,并直言:“许多人不是出于热爱而创业,有的人只把共享单车当做一个生意。”

项目刚开始推进时并不顺利,2015年5月初,戴威结算完上个月的工资,公司账面就只剩下400元,不得不投资人借了600万元。背负这么多债务时,20出头的戴威当时心里难免忐忑。

直到2016年初时,ofo才迎来发展中最为关键的节点。戴威与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见面后,坐上了资本的“快车道”。从那之后,ofo开始正式扩张。这位热爱骑行,并把爱好发展成事业的创业者在资本的裹挟下不断狂奔。今年3月,戴威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我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竞争的惨烈,太多事情被推着往前走。”

年轻团队遭遇严酷挑战

相比摩拜的创始人团队,ofo的团队可谓是“初出茅庐”,这5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还没经历职场的训练,就一头扎进创业的蓝海中。对于共享单车来说,融资早已不是问题,而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困局,才是戴威始料未及的,市场近乎苛刻地压迫着这群90后创业者快速成长,给他们的时间却仅仅只有几个月。

ofo从进入社会市场开始,车锁就成为争议最大的焦点。

4.jpg

▲ ofo的机械锁曾带来很多问题。

此前,ofo凭借“轻模式”快速打入市场,原本在校园里行之有效的机械锁却突然“失灵”。机械锁无法定位、密码固定,用车完毕后需用户自觉打乱密码,处处拷问着用户的素质,不久后,网上出现了大量“ofo小黄车密码共享群”。

机械锁曾导致多次严重后果:因过于简单而被未满12岁的小学生破解,骑上道路后发生交通事故;ofo和摩拜“红包大战”期间,机械锁被“羊毛党”破解,无需骑车就能拿到最高为5000元的红包,有媒体估计当时ofo日亏损或超千万元。

在谈及为何使用机械锁时,戴威称:“机械锁的打开成功率近乎百分之百,而电子锁则可能受暴雨、寒冷天气影响,发生无法打开的情况。”除此之外,或许机械锁的低成本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鉴于北京、天津市政府相继公开了共享单车的车锁需配备GPS系统的要求后,今年5月2日,ofo终于推出装有智能锁的新型“小黄车”,却再次走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根据梳理,从年初到5月份,ofo至少三次公开表示要推出智能锁,甚至宣称与北斗导航合作。而据媒体报道,此次ofo智能锁并无使用新型“北斗导航芯片”,所采用的M26芯片或为已淘汰的型号,电池为一次性电池,回收麻烦且污染较大,即使在政府的监管之下,ofo奉行的“低成本运作”战略似乎仍未改变。

一直坚信“商业的本质是数学”的戴威,对数字有异乎寻常的敏感度,这位经济学高材生曾向媒体介绍:“资本要看商业模型中利润率是多少,自行车(共享)1次1元,但成本不过几百元;汽车(共享)1次100元,但车辆成本可能要10多万。”此外,他认为,共享单车的使用过程中无需人力参与,这一点相比汽车也降低了许多成本。

“低成本”战略曾为ofo赢得不少先机。

2016年9月,摩拜单车早已在多个城市成为“网红”,而率先成立的ofo才刚刚走出校园,戴威回忆当时,坦言是一次战略失误,“因为没看到城市用户的潜力,进城市晚了5个月。”当时,摩拜单车一辆造价3000元,而小黄车则不到300元,这一巨大的成本差距弥补了过晚进入市场的不足,小黄车的铺车数量远超摩拜,在速度上占据明显优势。

5.jpg

▲ ofo目前的新增用户数领先其他对手,数据来自Turstdata。

但由于车辆造价低廉、易于损毁,加之不少居民将其据为己有,在不少地方政府出台要求安装GPS系统的监管规定下,此前投放的近400万辆“机械锁”小黄车将面临着维修和召回重装的高昂代价。

曾凭“低成本战略”迅速占据优势市场的ofo,如今也要为这一战略的另一面“埋单”。

被“架空”猜想

从缺乏科技含量的小黄车到“城市大共享”计划,缺乏经验的戴威及其团队的战略构想屡次出现不足之处,或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或计划过于远大,脱离目前的实际。

从“城市大共享”到如今装配智能锁,ofo似乎陷入了自己的商业悖论中。在ofo自我宣传当中,“只连接车,不生产车”是戴威等人从创立ofo第一天开始就提出的愿景。

2016年年底,戴威放出豪言:“明年ofo将换成非常智能的电子锁,并且存在连接百万终端的可能性。”然而,5个月过去后,ofo的智能锁并没有大的突破,无法在模式上与摩拜区分。一旦政府监管严格要求共享单车需全部配备智能锁,目前大多数拥有“机械锁”自行车的用户就无法加入ofo“以1换N”的共享计划,“城市大共享”战略或许就此搁浅。

而日常管理也给90后创业团队提出不少难题。掉链子是常态,这让戴威一度大为头疼。“今天觉得车可以投产打样了,过两天又发现怎么没有风控,没有质检。”戴威说,公司越做大,他们才发现,公司居然需要这么多部门。

6.jpg

▲ 戴威(右一)和他的团队。

也许是为了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和业务的高速发展,作为ofo的主要投资方之一,滴滴空降团队入驻ofo。

2016年11月17日,Uber前高管,当时加盟滴滴的张严琪空降ofo任职COO(首席运营官)。空降效果立竿见影, 2月24日摩拜单车第一次发布全国免费骑活动,ofo几乎同时推出了力度相近的“充100送110”优惠活动。

原Uber成员的加入弥补了此前ofo团队的不足。由于使用机械锁,ofo的出行数据完整程度无法和采用电子锁的摩拜相比,目前来看,在大数据领域,已经落后了竞争对手一大步。3月3日,原Uber总部中国产品负责人陈为加盟ofo出任CPO(首席产品官),负责ofo共享单车的产品设计及数据研究工作。

3月29日,摩拜全面接入微信钱包后,在流量入口上获得巨大优势。为应对挑战,4月27日,ofo紧跟着宣布接入滴滴APP,却也因此引发业界对ofo独立性和戴威是否被“架空”的猜疑。

接入滴滴APP后,可以预见的是,ofo自有APP的下载量和打开率都将出现明显的下降,业界人士预测,ofo或丧失独立性,成为滴滴的一个子业务。

据《雷锋网》报道,在ofo股权架构中,戴威占股比为36.02%,滴滴占股比为25.32%,而经纬中国、金沙江、王刚等,实际上都是滴滴的投资方,可归类为滴滴系,他们的股权加起来将远超戴威。

乐视和易到创始人周航的隔空对峙还历历在目,在出现资金危机后,失去控制权的易到初创团队最终选择了全体离职。对于戴威及其团队而言,滴滴或许暂时不会“架空”他们。然而,在竞争对手的咄咄紧逼之下,如何实现团队的“自我蜕变”,在最初理想化的构想和现实的残酷竞争间取得平衡,对戴威来说都是挑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5-05
戴威的挑战时刻:从负债600万到融资44亿,他会失去ofo吗?
在经历背负巨债的创业痛苦期后,ofo迎来资本追捧,但戴威为何仍深感竞争惨烈? 这个90后年轻团队经历了什么?资本的强势存在,对戴威而言,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