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来“ofo创始人戴威被架空”、“戴威及其创始团队将退出ofo”等传闻不绝于耳,但目前ofo的D轮融资刚过,创始人戴威尚有36.02%的股权,这与其他一些还牢牢掌控公司的创始人相比,应该说要高得多。不过即便如此,专业人士仍然认为戴威未来被架空或者离开,甚至于原班管理团队的大部分退出,均可能是大概率事件。究其原因,大致有四:
首先,OFO的最初定位欠缺战略高度,输在了起跑线上。OFO一开始局限于北大校园、专注于校园市场,2016年底才开始走向社会。也因为如此,OFO的主力用户群更偏向价格敏感型,对促销和“免费”有更高的认同度,但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偏低。戴威作为ofo战略最早的设计者,目前已经出现了较大偏差。
其次,一味降低单车成本放弃大数据高地,让OFO再输一筹。创始之初,OFO更依赖通过低成本、大数量的车海战术,去抢占市场份额和市场数据,把企业和用户的需求都局限在代步的基础之上,而未看到出行数据所带来的广阔前景。这一做法在短期内导致OFO小黄车毁损率高企,难于更新维护;从长期看,在大数据领域,无疑又落后了以摩拜、hellobike等为代表的竞争对手一大步。
再次,从接入端口所取得的效果来看,ofo获得的提升并不明显。其竞争对手摩拜接入的是微信端口。相形之下,OFO在接入方面得到滴滴出行的收益,或者支付宝的流量,其实不算特别出众。
最后, ofo官方至今未公开过戴威目前的持股比例,但根据媒体报道的信息,戴威的持股应该在30%-40%之间,而滴滴的占股已逼近这一数值,且董事会的几位投资董事,同时也是滴滴的早期投资人,对滴滴发展的重视,势必远高于ofo。天时、地利、人和,眼下无论从哪个维度考量,似乎都不利于戴威大踏步前行,更别扛起共享单车的行业大旗。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OFO接受被滴滴的纳入,成为滴滴出行生态中的一环,不失为一种选择。这样,成为共享单车行业老大就不会成为必选项,OFO也可以在滴滴的“大生态”下,占得还算重要的一席之地。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戴威来说退出是大概率事件,其实早做选择也不一定是坏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2024新能源汽车行业破茧而出:技术落地与绿色变革的双重挑战
- 中国新能源市场大热:最高省市渗透率超7成,油车逐渐淡出视线
- 特斯拉Cybertruck漏油问题严重,提车3天需维修1个月,车主怒火中烧
- 360大模型:重新定义AGI,打破行业现状
- 小米汽车与蔚来联手破解充电难题:合作共赢,补能无忧
- 谷歌秘密探索:Claude模型助其Gemini AI升级,揭秘AI未来发展新路径
- 辛巴病痛自述引泪奔,直播间真情流露
- 欧盟"有条件"批准巨额并购:Synopsys对Ansys的收购面临挑战
- 新能源车保费高?真实原因揭秘:拒保背后的秘密
- 三星折叠屏手机明年计划缩减40%出货量:折叠屏热潮降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