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企业信息化的人群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七分选型、三分软件。的确,在过去20-30年的信息化进程中,有太多太多的由于选型失败导致信息系统实施失败的案例。而在当今的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时代,移动化已经是企业必然的选择。然而,移动是变化的、移动终端和移动操作系统也是复杂多样的,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选择或只看眼前需求。传统PC时代选型都遇到过很多问题和困难,那么,移动信息化时代该怎么做才能适应企业移动需求和终端的快速变化呢?日前,在上海举办的“2014移动平台高峰论坛”上,作为独立CIO,自由顾问,IT价值联盟发起理事的陈其伟先生根据他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与大家分享两点最为重要的移动战略规划和移动平台的选型经验。
CIO该如何作移动战略规划?
随着3G的普及、4G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流行,APP 应用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整个时代都正在朝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方向快速发展。不少的企业也已经将移动优先纳入公司战略,并开始统一的规划和分步实施。那么,伴随众多移动应用的出现及快速递增,外部各种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做移动战略规划,和传统的PC时代有什么不同,它自身又有什么特点呢?
1、需求变化快:移动时代需求的变化比PC时代快的多;
2、用户众多分散:移动用户遍布全球没有固定地点,有员工有客户,有各种各样的终端和操作系统;
3、应用不断增加:每周都有新的应用在增加;
4、应用常需与后台集成:现在很多移动应用都是在原有传统应用上的延伸,要实现企业整体移动应用,绝大多数还需与后台应用系统实现有效集成;
5、移动性、位置及拍照等其他需求;
6、多终端多平台多应用共存:这是在PC时代所没有的,也是移动时代开发复杂的地方;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移动设备、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厂家,打破了企业的边界;
7、安全性要求更高;
这些特点要求企业移动信息化做到下面六点:跨平台开发、统一技术架构平台、高度集成、快速迭代、集中管控、安全保障。要同时做到这些要求,移动平台的选择尤其重要,也面临诸多的挑战。
移动平台选型的挑战:
1、移动战略缺失:企业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想到一个应用做一个应用,完全不同的应用没有统一的架构规划,容易出现多个应用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即PC信息化的多数据、数据孤岛等问题。移动战略的缺失归根到底其实就是移动平台选型的问题。
2、需求快速变化:应用的快速增加,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我们选型困难。
3、决策过程复杂:需求不断变化,导致各个企业的决策也不同。
4、选型标准或评估体系欠缺:选型标准和评估体系还不清晰,比如很多企业在选移动开发的时候可能还处在比较低的。net开发阶段或原生开发,还没有达到框架性的理论层面。
移动平台选型-----七步成诗法
移动信息化选型与传统的信息化选型同样重要,企业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规划,要充分考虑日后的扩展和异构数据整合的需要,重移动而轻规划企业必然会陷入重复开发、多重维护、多数据来源、多业务系统无法交互整合的困境。而移动平台则有效的解决了移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使得企业和软件开发商无需花费巨额资金组建开发团队,也无需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维护工作,只需利用现成的平台开发技术,根据业务系统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所有开发都在统一的移动平台上进行,不影响原先的业务系统,不需要对原系统做改动,这样才能做到开发的唯一性、维护的唯一性和运行的长久以及适合扩展的需求。
现在我们提出“七步成诗法”来帮助企业完成移动平台的选型:
第一步,移动战略规划:企业做好移动战略规划,可以实现定期更新或将移动战略规划整合到企业信息化战略中,进行滚动更新,实现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指导,方向性的指导和原则的把控。
第二步,成立选型小组:企业移动信息化项目绝不是企业的IT部门或者计算机人员几个人的事,选型小组需代表技术、代表业务发起方和代表真正最终端用户的人员组成。它关系到移动用户、移动设备、各种各样的系统以及部署安全管控等等问题。成立选型小组,对目前国内主流的移动平台进行深入体验与考察,去除糟粕,找到最好的工具及技术,满足企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使可视化、可持续发展,以及节约成本的企业移动战略成为可能。
第三步,收集评估需求:收集和整理需求,以及收集和评估厂家情况。
第四步,筛选考察移动平台厂商:重点考察候选厂商的综合实力及平台的完备性,并进行理论测评。目前除了国外的IBM、Oracle、SAP移动平台厂商外,国内主流的移动平台厂商正益无线AppCan的技术实力也相当强劲,其中AppCan移动开发平台已被数十万开发者免费采用并开发出了不少精品应用。用户口碑和反响都不错。
第五步,准备实施招标;
第六步,竞争性谈判;
第七步,签署采购合同。
移动平台选型评估指标
1、厂商选型指标:
随着移动信息化发展,移动平台厂商也越来越多,怎么在上百家厂商中选择出合适的供应商?首先是评估其领先能力,企业先根据自身需求确定五大厂商,如IBM、Oracle、SAP、AppCan、PhoneGap等,再进行综合评估,移动厂商没有一定的技术领先和行业地位,将无力敏捷响应瞬息万变的移动市场。
其次是产品能力,产品能力包含了三个方面:公司产品线是否全面,能否满足企业需求;核心产品及核心功能是否具有一定的价值,如位置功能、拍照功能、安全要求等;是否具备企业同行业成功案例也是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准。
此外,专业的服务能力,包括现场服务、远程服务、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响应的速度都是评估的标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最终的价值能力,包括总的投入产出,现有客户数量,和同行业客户数量都是厂商选型评估的几个重要指标。
通过以上几大指标和具体评分,筛选出3-5家厂商进行邀约进入招投标阶段,在招标阶段,我们再重点关注我们需要的具体移动平台。
2、产品选型指标:主要有四个指标:
1)业务能力,业务功能:根据企业的移动信息化需求确定选择平台,还是需要增加业务能力,标书的响应和行业解决方案都融入了业务功能,如果企业需要业务能力,需要考察平台的需求满足度。
2)平台架构:平台的架构是否能支撑企业移动战略和定位,是产品选型指标的重点。跨平台战略部署、与后端系统集成平台、集中管控平台三个方面是产品选型的重要指标,也是移动平台的重要评估体系。
3)用户体验:好用、好玩、有用、易学、易用、容错等都代表用户体验。
4)安全保障:移动应用的安全保障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虑,即应用本身的安全,用户的安全,设备的安全、数据的安全及服务端的安全。传统PC阶段除火灾地震山洪等不可抗力因素外基本不太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因素,而移动信息化时代,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需用到移动设备,设备以及部署在设备上的应用、数据、服务器端、数据传输通道等的安全性就显得尤其重要。
移动平台的评估体系
1、跨平台开发和开放部署系统:支持混合开发模式,兼具原生APP良好的用户交互体验和Web APP跨平台开发的优势是评估的首要重点。现在的移动应用迭代速度日异月殊,我们的应用是最终的消费者,面对问题需要即时解决,快速的部署和跨平台的开发功能是评估的重点。
2、强调与后台系统的集成:企业移动信息化时代不仅需要将PC时代的信息化系统延伸到移动端,还需要将新的移动应用与后端的应用系统实现高效集成,包括业务系统、数据库,以及多个移动应用之间的通讯,移动平台的集成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集中管控:从企业开始出现第一个移动应用,到几十个移动应用,每个应用系统都需要独立的用户账号、设备管理、应用管理,这在管控方面将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集中的用户管理、移动应用管理、设备管理、内容发布管理、运营监控管理、应用接入管控、应用商店、消息推送、统一数据分析挖掘等功能从信息化战略维度来看都是评估的重点。
移动平台的价值收益:
移动平台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移动化战略的执行效果,企业通过移动平台获得的价值收益主要表现在:
第一、统一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节约开发运维成本。
第二、统一接口服务,实现与传统应用的深度融合。
第三、企业应用的全面管控。移动平台提供了移动用户管理,移动设备管理,移动应用管理,移动内容管理,企业移动商店,以及移动接入管理,移动运行监控等完整的企业移动化平台管理能力。
第四、构建企业移动信息化安全堡垒。移动平台提供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各类行业客户能够放心的部署使用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企业级移动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但企业移动信息化选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CIO来说,也需要你具备一双火眼金睛,把脉企业移动信息化战略规划,不要为了移动而移动,而使企业陷入移动信息化建设选型“怪圈”.纵观近两年来众多大中型企业CIO们在移动信息化上的实战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在企业移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选择一流的移动平台,才难避免我们过去30年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弯路,帮助企业实现移动优先战略的落地,驱动和引领企业业务创新。
- 比亚迪印尼工厂年底竣工:投资10亿造新能源车,年产能达15万辆,加速东南亚绿色出行
- 蔚来汽车销量飙涨,1月前三周同比猛增近150%,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 谷歌押注AI未来,向Anthropic新投10亿美元,抢占OpenAI竞争高地
- 春节临近,打车需求大涨,哈尔滨三亚异地需求成热点
- 本田汽车AEB系统问题引爆美国监管机构调查:30万辆车遭殃,消费者权益受挑战
- 中国制造崛起:2024年破茧而出,超40万亿产值领跑全球,创新力破茧成蝶
- 印尼与苹果接近达成投资协议:iPhone 16系列有望重返印尼市场
- 字节跳动辟谣:传AI投资达120亿美元,我们可没这么大手笔
- 蔚来机器狗新动态:智能机器人市场搅局者如何突破重围?
- 寒武纪前CTO对簿公堂揭秘:股权激励损失索赔高达42.87亿元背后真相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