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不断造就新的创业契机,比如2016年出现的共享单车在市场迅速引爆,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学生族上班族解决最后1公里路的首选方案。和共享单车同样火爆的还有手机公交卡,依托成熟的NFC技术(近场通讯技术),国内手机厂商纷纷布局手机公交卡业务。其中小米、华为便是诸多国内手机厂商中的典型代表。
根据新华社去年发布的数据,“十三五末,全国城市公交年出行总量将达1200亿人次左右”。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也是各家手机厂商积极布局手机公交卡的重要原因,华为近日宣称HUAWEI Pay支持6个地域公共交通刷卡,成为继小米之后快速推进手机公交卡的又一重磅厂商。
加上2015年率先布局手机公交卡的小米,国内厂商在智能出行领域又掀起一场军备竞赛。小米在2015年1月就上线上海公交卡(当时为小米手机3),正式涉足手机智能出行,用一台手机就可以乘公交、坐地铁、便利店购物和给其他公交卡充值。2016年2月24日随着支持全功能NFC的小米5发布,小米在手机公交领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过去一年多时间前后上线支持了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苏州、广东(岭南通)等6个省市,并且杭州公交卡已经进入MIUI开发版,长沙公交卡也正在内测,小米公交支持8个省市公交卡,大幅领先于国内其他手机厂商。
在机型支持方面,小米公交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自2015年1月上线以来,小米手机刷公交的功能已完美适配小米3(仅上海公交卡)、小米5、小米5s、小米5s Plus、小米Note 2和小米MIX等6款具备NFC功能的机型。并且与其他厂商不同,小米每款机型均同时支持多个城市。假设将来“小米系列”新机型都将搭载NFC功能,小米公交将取得更加快速的发展,巩固其领先地位。
如今智能出行领域的战斗愈打愈烈,据记者了解,仅共享单车一个分类的创业公司就已经超过100家,并继续呈高速发展态势。手机公交作为智能出行的一个重点领域,以手机厂商牵头的服务提供商们也是摩拳擦掌,接踵开展手机刷公交卡业务。除小米外,华为、三星、魅族、一加、OPPO、努比亚等手机厂商也纷纷入局,最近还传言苹果Apple Pay将在中国支持公交卡功能。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得益于小米过去两三年跟各地公交集团的合作趟路,其他厂商跟进手机公交业务时门槛大幅降低,得以快速推出产品。不过作为开拓者和领头羊,小米目前在研发实力、产品体验、商务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不过记者认为想要赢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除了必要的地区覆盖和机型支持外,手机公交体验的便捷性和稳定性同样不可忽视。
以记者亲身体验过的小米公交为例,开通小米公交只需要打开MIUI系统内的小米钱包App,点击“公交卡”进入公交卡开通页面,再点击“立即开通”然后输入密码/指纹、下载卡片就可以使用了。
在刷卡乘车方面,小米公交体验极佳。目前小米公交支持4种手机刷卡方式,包含两种快捷刷卡方式:熄屏状态下长按音量下键和双击Home键。以及MIUI8悬浮球操作、小米公交桌面图标两个方式刷卡。通过以上方式唤醒卡片后靠近闸机,即可刷卡成功,整个刷卡操作非常便捷。更加重要的是,记者在长达三个多月的实际使用中,几乎没有遇到刷卡失败情况,手机刷卡稳定性表现出众。
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结合中国“互联网+”战略对智慧绿色出行的指导,手机公交历经运营商早期拓荒后,在智能手机上再次迎来蓬勃发展。各大手机厂商借助于NFC技术创新与极致软件体验,提供了最完美的手机公交卡解决方案。如今小米华为等厂商已做出表率,记者也希望未来看到更多国内手机厂商更大规模地跟进,一起推动国内手机公交卡的普及,让老百姓真正智能、绿色地出行。
附图:小米公交支持城市和机型汇总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本田与日产酝酿合并:明年6月敲定协议,新公司社长待本田推荐
- 金融大模型新突破:百川智能Baichuan4-Finance引领行业,准确率领先GPT-4近20%,变革金融业未来
- 博通CEO陈福阳回应:忙于AI半导体业务,暂无意收购英特尔,拒绝巨头诱惑?
- 法拉第未来再获融资,下月亮相首款原型车,或将开启新篇章
- 央视揭露:未成年租号游戏乱象,防沉迷形同虚设,需警惕
- 三星内存部门发放超级绩效奖金,最高涨薪200%,员工福利再升级
- LG新能源南京总部启动,智能电池生产引领绿色未来
- 东芝涅槃:退市裁员后重回盈利,改革之路如何重塑辉煌?
- 大众汽车管理层降薪风暴:奖金缩水,未来两年减薪10%,求真还需看业绩表现
- 知乎预测未来:黑神话悟空领衔,诺贝尔物理学奖成焦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