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战争,不会停止,只会迭代。
就像时下的电商行业,拼价格已无太多竞争力,“品质”、“海淘”已逐渐成为打动消费者的关键词,企业在以上垂直领域的投入也清晰可见——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京东全球购等。
在所有商业竞争的迭代进程中,能追赶上时代步伐的都是对市场趋势具有敏锐嗅觉的企业。在云计算领域,经过2016年的价格硝烟,2017年开年整个云行业似乎冲破了价格的桎梏,回归到平静。
就在最近,阿里云、腾讯云同一天宣布与英特尔合作,发布了Skylake定制版服务器。
2月20日,阿里云宣布云服务器ECS实例新成员——N5规格族启动公测。这是一款基于阿里定制版英特尔Xeon Skylake处理器。
2月20日,腾讯云宣布,在国内使用英特尔下一代至强®处理器(代号Skylake),推出最新一代云服务器。
这似乎也代表云行业的普遍情绪——价格战只能获得一时之快,对技术的追逐才是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当下云行业中并没有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革新技术的背景下,技术与差异化的服务,理所当然的成为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差距的可靠切入点。
那么在云行业进入拼硬实力、争夺或开发新技术的阶段,云计算格局又会发生哪些变化?笔者在此盘点了国内以下5个最有竞争力的云厂商。
1. 阿里云
从之前的阿里云人工智能程序「小Ai」预测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冠军,到2017年春节,阿里云机器人「ET」根据心愿写对联,这都显示着,阿里云极力的想要通过一种娱乐化的传播方式,对外展示阿里云的技术能力。
这种娱乐化的示范为阿里云贡献了不错的口碑,尽管这些都是营销层面表现,但从阿里云的技术投入来看,亦是非巨头背景的云厂商望尘莫及的。
云计算领域里,大数据应用技术一直都是一个热门方向。在今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名单中,由阿里云参与的2家实验室获批——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航天云网旗下北京航天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牵头),而在此之前,阿里云还与国家天文台成立了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志东曾对媒体表示:“大规模的数据只有企业才有,高校研究所能做的有限,缺少获取和整理数据的人力和财力”,在前沿技术的探索上,在大学实验室的科研往往力不从心。
作为一种技术投资方式,阿里云与国内高等学府、研究机构、专业技术公司合作,未来如果成功将这些前沿技术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业务中,所能带来的价值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2. 腾讯云
腾讯云更像是阿里云的追随者及模仿者,比如:一同采用英特尔Skylake处理器;刚获批的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腾讯云也有参与;阿里云宣布5折,腾讯云就低至3折;阿里云对外披露营收后,腾讯云也不甘示弱的通过腾讯财报对外公布了他们的运营数据。
竞争对手做了这个功能,我们必须跟进的这种心态,已经蔓延至整个互联网。造成这种恐慌的原因,正式由于云市场处于野蛮增长,且行业无统一标准。企业往往担心如果其中一个环节落伍,也许就会被市场淘汰。
当然,追随并不代表没有创新能力,腾讯庞大的产品生态圈给予了腾讯云太多自我发育的机会,从内部产品到腾讯投资的大小公司,腾讯云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其云计算部署中。特别是游戏和金融、视频这三大领域,是腾讯云之所长,且这三条业务线贡献腾讯云50%以上的总业务量。
在前沿技术领域,腾讯科恩实验室、玄武实验室的存在对其他厂商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和威胁。还记得在2016年下半年,腾讯科恩团队制造了一个大新闻——利用安全漏洞对特斯拉进行无物理接触远程攻击,实现了对特斯拉驻车状态和行驶状态下的远程控制。
通过腾讯科恩实验室、玄武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研究,腾讯云在云计算技术及物联网设备的前沿安全攻防方面也许能给业界更多的惊喜。
3. 华为云
为什么要把华为放在第三位?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根据华为官方数据或者高管站台透露的数据显示:
2015年华为企业业务总营收276亿,增长44%,其中云计算业务比重较大。
2016年,华为轮值CEO胡厚崑接受媒体专访表示,计划到2020年,华为云计算业务将贡献100亿美元的收入。
2017年,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部总裁苏杰表示,2016年合作伙伴通过华为云服务分享到的收益超过28亿元,同比增长达86.6%。
也许我们对华为的第一印象是——硬件制造厂商。其实华为发展到现在,单纯的“硬件厂商”,已经不足以来概括华为,在云计算领域,华为或许比我们想象中的走得更远。
华为云竞争力主要有2大点——面向电信运营商的云服务、移动应用开发者云服务。根据2015年IDC全球和亚太市场公有云支出行业细分报告显示,在亚太市场(除日本外)中,电信是公有云的第二大客户,年支出达9.28亿美元。而在中国市场,像华为云这般专门面向电信客户的厂商并不多,这对华为云来说是最佳竞争利器。此外,相比BAT的应用市场,手机厂商拥有天然入口优势,华为手机今天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吸引的开发者也越来越多,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华为云服务需求或许将更加兴旺。
4. 网易云
相比于其他急于变现的互联网产品,网易的产品大多更注重创新与用户体验,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网易的产品开发总给人一种慢慢悠悠不着急的感觉。
虽然网易云2016年才大范围对外开放,但就网易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来说,网易云作为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拥有互联网巨头背景的云厂商,还是具有较大的爆发力——背靠网易19年互联网技术积累、支撑网易诸多成功产品的经验,主打场景化云服务。
特别是在前不久,网易2016年财报发出后,加在网易云上的光环更加明显——基层技术支持网易考拉海购成为中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通信与视频服务支撑起网易新闻客户端20亿次以上的直播总参与人数;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网易云音乐改进产品体验;网易云信业务接入开发者22万以上等等。
此外,与其他云厂商打开方式不同的是,网易云避开了目前争竞争激烈的行业式云解决方案、IaaS或平台级服务,而是选择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知识体系输出的策略,先后推出了通信与视频(网易云信)、云计算基础服务(网易蜂巢)、云安全(网易易盾)、全智能云客服(网易七鱼)等,想要通过解决企业级客户在具体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打开市场。这种注重用户具体问题的特质的确很网易。
此外,网易云今年还推出了大数据系列产品,其持续拓展的思路值得观察。
5. Ucloud
如果说阿里、腾讯、网易、华为等巨头企业在云计算领域是半路出家,那么相比之下,Ucloud可以说是科班出身。
一般来说,互联网在线云基础服务主要包含计算、存储、分发等几个重要的环节,一些新技术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上环节的成本与效率问题。从产品的适用性来看,相比于云服务领域的其他创业厂商,UCloud的产品做得更基础更底层,例如:CPU云主机Uhost、云内存存储UMem、分布式数据库UDDB等,帮助用户快速部署,节省时间成本。
由于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迫使中国的科技公司开始寻求“出海”,上一个受益于海外名声反补国内销售市场的企业还是一加手机。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有意识出海的云厂商,早在2013年,Ucloud就开始积极的寻求出海,据了解,目前Ucloud拥有8个海外节点,主要分布于亚太及欧美地区。如果在接下来的时间,出海了4年的Ucloud能在海外市场拥有代表性的案例,面向国内市场也不失为一种金牌背书。
结语:
只有科技进化和无止境的商业竞争,才能鞭笞着厂商们不断前行,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虽然竞争迭代往往会对现有的市场格局造成破坏,但对厂商来说这也不失为是一种来自上帝的礼物,毕竟自古时势造英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