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再次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表明做实、做强实体经济将是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其中,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显得尤为关键。反观2016年这一年,实体商业在各类实体经济形态中转型尤为坚定,步步高集团、绿地集团、新世界百货、万达集团等一批大型实体企业纷纷全面触网,“实体+互联网”转型也出现了多种“范本”。
第一种:自主创新,为自身发展谋出路
近日,华润集团宣布推出基于互联网的移动生活服务平台“华润通”,期望借此打通线上线下,打通华润、外部合作伙伴、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产生巨大的聚合效应,进而推动华润转型升级。此前,大悦城的自建O2O模式也曾引发行业强烈关注,其希望通过自建数据抓取系统,对客流、消费数据、商业运营进行分析管理,打造一个大悦城的O2O消费闭环。另外,北京华润五彩城、王府井百货、青岛凯德mall等众多大型商业实体,也都通过不断尝试植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自己的线上线下高效运营体系,塑造升级版的零售商业生态系统。
显而易见,这些实体企业正在通过自建互联网平台,打造精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商品与服务,形成一套围绕自身的O2O生态圈。这种自主建设互联网体系的方式,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量身打造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且把控性强,有利于在发展探索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但同时对企业自身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种:一对一合作,优势互补各取所需
第二种模式的呈现,相较于第一种“自我修养”式的发展思路要更开放、更灵活一些。主要表现是实体企业积极寻求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期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效果。
例如,大洋百货在10月份与美团点评达成协议,双方在包括线上实时信息展示、团购、支付、全渠道会员管理等大数据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对“智能化商场”的探索和推进。此外,百盛和大众点评、银泰和阿里巴巴、国美电器和飞牛网等实体企业与互联网公司的牵手合作在这两年比比皆是。
这种合作模式对实体企业来说,相较于自建平台省时省力,不过风险也更大。一方面,实体企业与互联网公司的理念以及做事方法不同,深度融合需要双方都有足够的耐心;另一方面,两者的利益需要谨慎平衡,一旦冲突容易激发矛盾。所以,想要长远的一起走下去,对合作双方都有着诸多挑战。
第三种:开放平台,引领整个实体商业向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隔行如隔山的固有思维,重新解构了商业模式和理念,建立了全新的跨界共融的商业结构。所以,在实体商业转型中还出现了第三种方式,即:借助第三方平台的技术和资源,构建大商业生态的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万达旗下的飞凡开放平台。
具体来讲,飞凡开放平台整合最具价值的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对消费场景进行智慧升级,更对实体的商业运营进行体系完善。它提供包括智慧购物、智慧电影、智慧停车、智慧餐饮、智慧酒店等智慧场景以及Wi-Fi、停车等在内的“实体+互联网”解决方案,并从大数据管理、新科技的场景植入、会员及营销服务等软硬件上全面改造。如此,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线下消费体验,同时也为实体带来更数字化的商业运营模式和更丰富的营销手段。
目前,飞凡开放平台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截至2016年11月底,飞凡已经与包括绿地集团、欧亚集团、红星商业集团、步步高集团以及万达广场等在内的7000+实体商家、60000+品牌达成合作,注册会员总数超过1.96亿,其中活跃用户数达1.3亿。而今年618、双11期间,飞凡携手商业联盟合作伙伴更是分别实现线下累计客流量5亿和7.6亿,实现销售总额120亿和466亿元,激发了实体消费市场的活力。
国家政策给予的强烈关注,再加上消费升级的不断推动,以及互联网科技的广泛应用,“实体+互联网”转型的热潮必将在2017年上演,各路实体商业豪强也将竞相角逐。其中,自建互联网体系以及与互联网公司一对一的合作,2017年仍会发生。不过,无论模式的成熟度,还是现有的规模,亦或者是已经取得的成绩,以飞凡为代表的开放平台更为笔者所看好。而在其引领之下,整个实体商业也将进入更科技、更创新、更智慧的时代。
- 赵明离职信揭露:荣耀离别并非易事,人生抉择艰难
- 荣耀换帅:前华为骨干李健接棒,揭秘赵明辞职背后真实原因
- 新能源车销量破亿,十年领跑全球: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新篇章
- 美国多州立法限制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教育与科技的平衡挑战
- 三星折叠手机新突破:首款三折叠手机2025Q2量产,预计年产量仅20万台
- 冬季寒冷,暖心又暖身的产品需求大增:尼尔森IQ揭示“暖+”品类增长超3倍,即时零售平台活力更胜全渠道
- 特斯拉新Model Y火爆上市:订单破纪录,新能源车市场再掀风潮
- 苹果紧急修复macOS漏洞:黑客可利用安装恶意内核驱动,用户需警惕
- 微软逆势扩张:裁员潮中独善其身,AI投资再加大
- 华为鸿蒙生态再提速,长城汽车转型自信汽车,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