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作用在于连接,让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商品与人更透明、更快捷的连接。我们看到互联网出现至今,出现了雅虎(连接人与信息),百度(连接了信息与信息),阿里巴巴(连接了商品和人)。互联网除了连接,更大的价值在于让信息与信息、人与信息、商品与人更平等的传播,让社会经济更高效运转,让传统工业时代的信息封闭造成的不对称带来的中间环节消失,这也是互联网在这二十年内享受社会红利最根本的原因。
但是我们发现,传统互联网(PC互联网)仅仅是虚拟的连接,纯线上(online的连接。虽然你在阿里上购物,但你无法知道对方的地址,更不知道对方真实的经营情况,一切交易均在虚拟的世界实现。人与人的连接集中体现的互联网社区(人人网、新浪微博等),更多的好友关系也都是虚拟好友,并非真实生活中的好友(off onlie好友)。
由此而产生的互联网经济也都以虚拟的形式呈现。如互联网广告,基本都以线上广告线上媒体推广为主,电子商务也基于虚拟经济运行。
移动互联网出现的近几年,整个互联网创业都在尝试纯线上虚拟模式(online模式),各种APP不断涌现,直到2013年微信异军突起,大家才幡然醒悟,纯虚拟连接在移动端空间很小,而且基本被有用户数据的BAT等占据,用户每日必然打开的应用:微信、微博、百度手机搜索、appstore.继续按照PC端玩法发现,由于移动端屏幕属性及用户使用时间碎片化限制,在移动端做纯线上销售(online)效果很差,而APP们靠广告盈利也基本颗粒无收。在移动端各种电子商务APP上开店,发现销售效果也没有PC端好,这也淘宝卖家至今未在微信上形成气候的原因。整个行业呈现石化状态,大家都在说移动互联网好,所有人都在用手机,都在用微信通信,都在用地图导航,都在手机百度搜索,但如何转化成生产力,却成为移动互联网经济的鬼门关,更让传统零售业无法侍从。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很多传统互联网数字营销、互动营销的玩法在移动端几乎失灵。根据微信海公司运营18个月的客户数据可以看到,无论为客户提供移动互联网广告、还是微信、手机微博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也只有PC端的3分之一。相信这也很多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多盟、力美)、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口袋购物)等共同的痛点,可以说在移动端,电子商务企业已经穷途末路。马云虽然很紧张,但是马化腾绝对不是马云的竞争对手,因为纯线上电子商务在手机端缺乏用户流量来源,已经死路一条,所以马云和马化腾面临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O2O电子商务,即传统零售业商务电子化!
微信海作为海鸥科技旗下品牌,是国内微信营销行业的开辟者,我们在不断摸索中发现,拥有打开频率高、使用时间碎片化、随身便携性携带特征的手机媒体(移动互联网),它的第一要义是连接线下和线上,而连接线下和线上的媒介不是PC互联网时代的网址,更不是前三年移动互联网流行的app下载地址,而是二维码!二维码是一扇门,他替代了之前的网址经济,他打开了线上和线上的通道。借助实体店而拥有大批消费者(用户)资源的线下零售业,通过二维码,可以轻松便捷的拥有线上用户,而纯电子商务企业无法侍从。
尽管线下零售业(off line销售)相比纯onlne电子商务企业在移动端存在天然优势,但O2O的第一要义在于,你的用户在使用什么,那你必须在哪里,当然这也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移动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APP有微信、手机微博、百度手机搜索、高德地图、支付宝钱包。而且他们都开有公众平台(或开放平台)。自建APP成本高昂,更重要的是用户不愿下载,微信海观点认为,自建APP死路一条,利用“HTML5网站(微网站)+接入各大巨型APP公众平台”才是零售业移动互联网化的第一选择!
讲完通道和作法,微信海需要正明一个观点:电子商务是指虚拟商务,而商务电子化是指将现有的零售实体借助移动互联网商务电子化。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数十年,仅仅占据社会消费生产总值8%,而零售业占社会销售生产总值92%.因为移动互联网,接下来传统零售业和纯电子商务的界限将消亡。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商务电子化才是O2O本质,试想一个现实,一个购物中心一年进出商场的人群为30万人,将这些用户通过在商城铺设二维码,引到移动端商城平台。当用户不想逛街的时候,他可以通过微信等入口便捷访问该平台,并选择自己常去的店铺和货品,因为购物中心就在附近三公里内,店主可以通过同城快递6小时送货,这比电商网站动辄3天的送货周期快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店铺用户熟悉,可以买放心;而若他在想逛街的情况下,购物中心也可以通过移动商城放置优惠宣传,吸引用户到店消费,而这部分在之前都是通过用户不愿意看的垃圾短信完成的。试想若这个购物中心每年销售额为15亿,通过商务电子化完成O2O后,他可以产生多少销售额提升?10%?你想少了,至少30%!
到底O2O如何做?如何做线上商城?如何引导线下用户到线上?如何引导用户线上购买?如何引导用户到店消费?笔者将在下一篇文章进行观点分享。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